APP下载

线上起舞

2018-04-19Haifan

焦点 2018年3期
关键词:巡线供电局山谷

Haifan

行远登高,爬山涉水,然后在山谷和云海之上,踮起脚尖。电力巡检员固然不是旅行家,远行的目的,不是徐霞客式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情怀与浪漫,而是守护千万人的光明。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巡检作业现场。中国“无人机之都”深圳市,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在无人机与电力行业应用结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巡检作业时,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通常使用两种无人机,协同激光清障无人机作业,一是长航时超视距“侦察机”;二是落地线清障“登陆飞艇”。三架无人机各司其职,将传统人工作业时的停电作业5-8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该无人机作业系统的实用性和安全、易用性,在全国处于领先。(资料来源: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高庆林说:“要是当初在晒谷场上提前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工作内容,可能会选择继续和奶奶在地里干农活,安心地当一个农村娃,哪也不愿意去。”

1994年的时候高庆林19岁,听到供电局招工的信息时,他还在浙江丽水的农村老家,跟奶奶一块在晒谷场上晒谷子,偶然间听到晒谷场上的村广播播报了城里电力系统招工,于是就去报了名。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他:“能不能吃苦呀?”至于工作内容是什么,心里一点数也没有,高庆林当时想着,有一份稳定工作,能过上城里的生活,挺好。就想着进城工作,高庆林点头说:“能。”从小在农村干农活的青年高庆林,身体壮硕,情理之中被录用了,而意料之外的是,他不久之后,成为了一名在山谷高塔之间穿梭的高空“飞人”。

电力巡检员高庆林,目前供职于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输电线路中心运检班,在责任的片区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负责,守护着成千上万人的光明。起初,像许多入行的年轻电力人一样,惊慌的感觉无法避免。除了数学和物理等必需理论知识,高庆林这一行有一项很基础的实践基本功,叫做“出单线”,意思是从50米以上的高塔,用后脚跟勾着电线,然后顺着中间的一根电线爬到有故障的导线上进行维修。这是很多新电力巡检人必须要上的难忘第一课,90年代初的时候,安全保障的设备还不够完善,不少入行年轻人的首次满头大汗,就是在第一堂课上被训练吓出来的。“电塔加上山的高度,动不动就是上百米,当山谷的风从你的耳边呼啸而过的时候,你就很难不去想自己掉下去是什么样子,于是腿软,刚进来都这样。”

通常情况下,巡检员们越往两座高塔中间走,就越容易摇摆,远看这些作业工程师,像是一个空中舞者。多年过去,电力巡检的安全保障设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作时使用有最少两根安全绳作为保证,人身安全可以说万无一失。高庆林巡线的技能驾轻就熟,还通晓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知识,在山谷、河道两边的高压线塔,敲两下,听到声音,基本什么问题心里做到门清,要是哪有“哗哗”异响,那多半是有裂缝,看到哪个地方天色不对,要下暴雨,心里就可以有提前量,赶紧往上面汇报,哪个方位的高压线塔的地基不稳,要赶在极端天气前加固。

现在高庆林在班组里已经做起了师傅,带着刚入行的徒弟,处事十分淡定。在山上遇到什么,就处理什么,哪怕是没有路的地方,也能根据经验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吴越地块的山林深处,猛蛇毒虫不少。浙江的山林里巡游,也会遇到吸血的蚂蝗,但高庆林说蛇是见得最多的。关于蛇的品类,他如数家珍,像五步蛇、罕见的剧毒银环蛇,路上都有。“见到它们,停下来,慢慢往后退,不要惊到他们就是。”见怪不怪,高庆林谈起这些致命动物时,语气很淡定,想必真是遇过不少。在野外走得多,高庆林说自己对野外的这些动物,一个重要的态度就是相互尊重。有时在电塔上遇到乌窝,第一反应是评估鸟窝会不会影响到线路的输送,要是不会影响,就不应该动它们。

木心说,艰难困苦,事后回忆都会显得罗曼蒂克。问及他现在怎么看这份工作,高庆林说:“大部分我能享受这份工作,但是我在山路上有时会觉得单调和无聊。”单调也有单调的好,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山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甚至是许多古代知识精英们梦寐以求的生活。他排遣寂寞的方式有很多,和徒弟们走路时一块唱歌很有效。最喜欢的是山歌,因为山歌粗犷的调子,树林中很有穿透力,你唱完我来和,随时随地都能放声一吼,倦意也跟着没了。在山上这样吼也有别的好处,比如藏在深林中的野兽虫鸟听到后,就能觉察到有人来了,于是便会躲闪而去。

有时走到山谷的深处,甚至还能结识一些“世外高人”,人迹罕至的地方,居然还散居着一两户人家,他们很大程度上还在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淳朴热情。老乡会招呼巡检员进来吃顿便饭,或者是喝一碗茶,高庆林说自己很喜欢和这些“隐居高人”打交道,有时电线塔上的線路异常问题被他们看到了,还会主动联系巡检员,对工作上的帮助不小。

浙江风景之秀丽不必多赘述,江河、水乡、古刹遍布,山水诗派泰斗谢灵运的经典佳作《登池上楼》就是在这片瓯越山水间作出来的。高庆林对浙江山水的理解自然也不浅,老家在丽水,他是摄影之乡走出来的孩子。畅聊中,当他说到巡线工作用的相机,于是我好奇:“你拍照记录工作,但是你在路上摄影吗?”

高庆林的工作和登高望远有着天然的联系,山上的视野非常开阔,抬头是高塔和电线杆,低头看就是一处理想的摄影点。山谷中,不用无人机也能“穿云”,加上山谷下的村庄或者是田野点缀,这样的美景,高庆林除了大喊一声让自己心情舒畅,剩下就是抬起相机拍照,镜头里的画面是最形象的山水田园诗。平日里高庆林常常连续离家多日,路上的风景是他业余时间和家人交流的理想素材,发一张照片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妻子,对他们来说,这是家园的美景,也是来自高庆林的平安信。

当然进山巡线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路边野餐,条件是艰苦的。最需克服的还是思念,对离家和想家这件事,高庆林至今还没能完全从心里克服。但每年会有那么一两次,高庆林会被分到丽水老家进行巡线。在丽水地界出任务,因为近,一完成任务,高庆林每次都忍不住想办法回家看看爱人和孩子。我和他打趣:“大禹治水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但你巡线每次过家门都要入,两个极端。”

高庆林对这份职业看法早就发生了转变,如今身边会有大学毕业生向他请教:“值不值得来电力系统工作?”他的回答是:“值得。”这些转变的背后,其实和巡检行业工作的运行效率的提升有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工作最直接的感受,那就是工具上的創新。

在以前,电力巡检员最常用的工具有四样:热成像仪、照相机、望远镜,还有笔记本。近些年,他们还有了新的工作伙伴:无人机。

除了运检班,输电线路中心通常还有两个班组:带电作业班;无人机检修班。三者经常协同作业。高庆林有一名徒弟,叫做小魏,是无人机检修班的一员。小魏入门和师傅高庆林从山谷中走高压线起步,现在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无人机电力巡检员。高庆林的单位早在2013年就开始使用无人机巡检线路,无人机型号多样:四旋翼、六旋翼、固定翼……而在现在的工作中,高庆林经常和徒弟小魏的班组配合,用无人机先升空观察,发现问题后,带电作业班和运检班再出动登塔、攀爬,这样就节省了许多时间和体力,工作更加精准:“无人机有变焦镜头或热成像镜头,有时候在电塔上,我们这些有着20多年经验的检修员容易忽视的死角,无人机的眼睛不会放过它们。”这是高庆林认为无人机用作电力巡检最令人着迷的地方。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主动去研发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其实像高庆林这样的电力巡检人有着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善于总结,要是让他们静坐下来,就可以变成杰出的研发工程师。

高压电塔上通常会有一种玻璃绝缘子,使用的绝缘子是不同厂家制造的,对卡具的适配要求也就不一,高庆林说每次上山带着不同的卡具和绝缘子零件,是一种很重的负担。于是高庆林就和同事们一起,研制出了一个更灵活的多功能卡具,适用不同厂家制造的绝缘子,这样一来,就将路途上的负担减轻了很多。

远在国家电网宝鸡供电局有一名高庆林的同行,叫周红亮,是巡检员变研发工程师的典型例子,他研制出了包括遥控式电动分流器、送电线路防盗螺丝、防蛇金具在内的二十多项创新成果,八项国家专利,令人印象颇深的还有一部名叫“精灵”的线路除障器,能够自动除去电线上的异物,这些研究和发明,如今已被推广至行业内。

回想起来,高庆林对于自己工作的看法和起初转变得有些大,我颇感好奇,难道是越来越丰富的设备,让工作变得更有趣了?

关于这个话题,高庆林最后没忘记补充:“现在我能早点回家了。”他说,自己现在基本都能有完整的周末,就只陪伴着家人度过,哪都不去。我醒悟过来,像高庆林这样的巡线员离家次数很多,爬山涉水看起来潇洒无牵挂,但他们可能比任何人都要恋家。

猜你喜欢

巡线供电局山谷
山谷里的居民
铜仁德江供电局:节后特巡保供电
春光美巡线忙
睡吧,山谷
出没风波里,踏浪去巡线
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
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飞滑式巡线机器人自平衡控制方案设计与实现
浅谈广州供电局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浅述供电局营销业务流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