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的根”所想到的
2018-04-19沈可龙
沈可龙
我们生活在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电影要宣传,歌手要做秀,图书要签售,生活中一切日常用品也通过各式各样的广告来造势。有人说,我们已进入泛审美化时代。当你偶尔静下来看看周围这个喧嚣而浮躁的世界,是否会有一丝恐慌迷茫而不知所措呢?此时,我建议你去仔细看看那深埋在地底下的根。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那深埋在地底下的根更沉默而谦逊。古人赞诵梅的“暗香”,当今也有人歌颂草的“平凡”,却很少有人赞美根的“沉默”。大概是花的芳香、草的鲜绿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而那“脏兮兮”的泥土所埋藏的根,很难被人们发现的缘故吧!沉默的梅花会散发出阵阵的暗香,沉默的小草能展现鲜绿的芳姿……深埋在地底下的根呢,却总是那么容易被人们所忘却!
可是,沉默的根从来就不计较这一切。她静静地钻入到岩土深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冬来,只知道付出与给予,却从不拒绝承担与奉献!她不愿表露,不事张扬。正是有了这样漫长的沉默,才让她蓄积了足够的能量,成就了自身的坚挺与丰厚,保证了源源不断的输送与付出,最终让进入人们视野的生命之树摇曳多姿,茁壮参天!保障了那每一棵树的挺拔,枝的强壮、叶的繁茂、花的芳香、果的甜美!我以为:只有这样的沉默,才真正让人心生敬意,由衷敬仰!
我不是隐者,却对现实社会浮华的背后究竟有多少精神内蕴产生了怀疑。捡到了钱包还给了失主就要上电视感谢,在车上对行窃歹徒的一声吆喝便能上报被炒得沸沸扬扬,于是乎各种各样的“雷锋精神”不断涌现。助人为乐,秉持正义,路见不平一声吼,这些不本该是理所当然的吗?
大家想想:那种热闹炒作的造势,究竟是说明了信息时代传媒的发达,还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贫乏呢?也许,媒体当事人也有“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无奈吧!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布非耶,他與外界很少来往,甚至于不知道 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知道 1939 年的世界大战。但就是这样一位牧羊人,能几十年坚守于荒无人烟之地,每天与树相依为命。对他而言,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又多了一位亲人。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日出而起,默默劳作。他竟然在阿尔卑斯山下这样的不毛之地,种出了一片广茂的森林。有人称他从事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
康德说过:“慷慨无私并保持沉默的人,他的力量是多么伟大!”这应该是“根”的精神的最好注脚吧!遗憾的是,浮躁的社会,正让这样一种力量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浮夸的张扬。这样的环境下究竟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我不敢想象。
有机会我们应该多去看看根吧,它能教给我们很多很多……
点评:
文章的思想,往往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思考。本文作者正是这样,开篇概述社会现象,直陈时代问题,引人反思并由此生发议论:根的默默付出、勇于担当的品格可以给我们现代人以启示:我们到底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格?议论自然,发人深省,收放自如,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