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茶与烈酒

2018-04-19于乐天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秦孝公王道商鞅

于乐天

十月,秦中霸上。是日也,风扫落叶,旌旗飘扬。在人群惴惴不安的注视下,沛公走上了讲台,轻咳几声,朗声道:“父老們苦于秦朝的严刑峻法很久了。诽谤的灭族,议论的弃市。如今我称王关中,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其余的秦法全部废除。官吏和百姓都要安居如故。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为民除害,不会有欺凌暴虐的行为,大家不用害怕! ”

一时间,掌声雷动。众父老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个故事,相信大家早已听过,成语“约法三章”就是这么来的。除去“约法三章”,这个故事的另一个重点已然浮现,那就是“尽去秦法”。秦法,是秦国的必杀秘籍,以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列强中的大哥。可刘邦不是傻瓜,想都没想就“尽去秦法”,把这样好的制度投进了历史的垃圾筐,这是为什么呢?刘邦这些话就是为了拉拢民心,使百姓支持他的工作——事实上从“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这一点来看,他做得很成功。是的,他“尽去秦法”,是为了得民心。那么,用逆向思维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秦法,已经是极失民心了。

民心这个东西,历代君王都很看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没有百姓的支持,统治成本就会很高,最终走向灭亡。无可争议的事实是,民心从来都不在秦法的考虑范围内。它并不关心你喜不喜欢,它关心的是你服不服从。服从者,苟活;不服从者,惨死。这种可怕的法治政策,便是霸道的体现。

何为霸道?霸,蛮威耳;道,方法耳。所谓霸道,就是以法治国、以力服人的统治方法。霸道,这种看起来十分可行的办法,为什么命中注定会走向灭亡?这还得从头说起。

往前穿越150多年。一位名叫商鞅的小说客通过买通太监这种卑劣的手段,终于见到了求才心切的秦孝公。为了秦国的伟业,商鞅向孝公展现了三种治国方法——帝道、王道与霸道。

帝道,其实就是尧舜时期的部落统治方法。商鞅泛泛而谈,华而不实,听得孝公直打瞌睡,还被孝公骂为“妄人”。由此看来,帝道实为不可取。

那么,可取的就只剩下霸道与王道。王道是一种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治国方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可以看出这是孔老夫子所向往的政治,也是孟子所推崇的。王道偏重于基础,强调国王自己的修为,强调民众的品行。总而言之,王道就是讲仁义,讲礼仪与道德,把别人感动得心甘情愿让你做老大,这种方法大则令举国为礼仪之邦,小则令百姓为彬彬君子,实为儒家是所向往的理想国度。

而霸道,就是依法治国、以力服人的统治方法。之前历代君王都是实施人治。国小则已,一旦国大,那国君就是活活累死在岗位上,也是治理不好的。于是,霸道便强调法治,就是君主颁布法律,令各地执政官实施以达到统治目的。法治有什么好处?高效率,低成本。虽然法治的思想是不错的,可商鞅却做过分了。商鞅的法,我简化为三大部分,即鼓励耕织、奖励军功、酷刑惩戒。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看起来不错。可这个酷刑惩戒,就不大妙了。商鞅认为要轻罪重罚,这样才能把百姓管得服服帖帖。而看起来不错的前两条,实际上也是为政府服务的。鼓励耕织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产量是为了屯好战备物资,屯好战备物资是为了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而奖励军功只是为了增加战斗力。于是稍加训练,一支令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就此诞生了。他们呆滞的眼神与惨白的面色,是长期受制于严刑酷法的标志。他们一无所有,有的只是对爵位与金钱的渴望和一颗麻木不仁的心。因为,就像前面说过的,商鞅之法并不在乎民心,你只要按照我的路子走就是了。在商鞅变法之初,有不少百姓向政府表示对新法的不满。商鞅二话不说,就把这些刁民的脑袋剁了,向全国人明示:不服从,就是这种下场!基于此法对秦政府的统治的种种好处,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霸道,大则令国家强盛,小则令百姓臣服。

王道、霸道,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秦孝公面前。秦国的命运,亦把握在秦孝公的股掌之间。眼下,便是选择。

秦孝公隐隐地感到,商鞅不是为他讲述了两种方法,而是给他端来了两杯饮料。一杯是淡淡的清茶,一杯是浓浓的烈酒。茶味虽苦,可是饮后回味清香;烈酒醇美,可易醉伤身。这些道理,秦孝公并不是不知道。可如今只能选喝一杯的时候,他犹豫了。秦孝公往茶杯里细看,他看见了一条康庄大道,但路途漫漫,不见其终;再往酒杯里看,他看见了一条登顶的山路。不需跨几级台阶,就可以站在这盛世的顶峰。是的,王道,并不难走。只需依仗天险,固守函谷关,就可以发展学术,齐家修身,推崇礼仪,以德治国。四海之学士,必将云集于此。最终凭借先进的技术与高度的文化令天下臣服,亦只是时间问题。可秦孝公并无耐心修身治国,他只想快速令秦国强大,毫无疑问的,酒杯中的景色,平步青云,对他来说更具吸引力。他心里幻想着法治秦国的强盛,手不受控制地向酒杯伸去。可是秦孝公既没有看见遥远地平线的后面是无尽的宝藏,也没有看见山峰的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都因为一个原因——他的短视。

于是,无暇多想之际,秦孝公拿起商鞅端的酒杯中黑暗而深邃的烈酒,代表秦国,一饮而尽。宝藏,自此愈发遥远;深渊,从此慢慢接近……

可同样是规矩,为什么作为王道的核心之一“礼”与霸道的核心“法”在结果上截然不同?一个是文明与昌盛,一个是愚昧与灭亡。

这就在于,商鞅的法违背了人性,而儒家的礼则是人性的延伸。

我们现在知道,美好的生活在于邻里、朋友、家人之间的和睦与信任,还有安心宁静。有坐下来读读书、思考思考人生的时间,才有美好的精神世界。而《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和孔子的终极目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对此也有所体现。可商鞅之法却完全背道而驰。安宁?哼,别想!人没事的时候,便会思考、批判,没事儿找事,让我大秦的财富白白消耗掉,这绝对不允许!所以你想安宁?修长城去吧你!和谐在商君法度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们一旦和谐,就会团结在一起,不利于政府的统治。所以商鞅设立了“连坐制”与“保甲制”,规定五户人家为一保,一家触法,全部一起受罚。而只有举报,才不用受罚。这变态的连坐制度让秦国所有人全部变成警察,也全部变成了小偷。每天提心吊胆,既怕自己被别人抓住了把柄而被揭发,又害怕邻里犯罪把自己牵连,而那些残酷的刑罚更是丧尽天良。总是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生存,就算你进入秦国时是上帝,出来时恐怕也已经被折磨得面目全非了。

除了道德层面上的不同,礼与法的实施对象亦有所不同。古人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礼作为一种规矩,实施的对象是贵族,靠贵族的自尊心与羞耻心来保证实施的。所以人人都自觉遵守礼,就连国王也不例外。那些不知廉耻的庶人,多赏几鞭子也不迟疑。因为秦法是靠国家权力施加于百姓的,强制力谁给的?国王呀!国王总不会自己赏自己几鞭子不是?于是,最高统治者必然是刑法的盲点。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是扯淡,做得到吗?当然,商鞅如果非这样做不可,那最后死于非命也就不足为奇了,实属自作自受。

讽刺的是,正是秦国的酷法,将陈胜这一介草民逼上了绝路,燃起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把火。星火燎原之势,使得秦朝不消几年便灭亡了。

由此看来,霸道是不可行的。只有王道才是正道。因为霸道的经济来源是压榨人民。人民总会有被榨干的那一天,而政府能做的只有继续压榨,一旦停止,政府便没有了钱,而人民突然没有了众多法令,就会犯上作乱。所以霸道的路只有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压榨至极致,人民便只有奋起反抗了。也就是说,从秦孝公任用商鞅的那一刻起,秦国的灭亡,已然注定。这就是刘邦宁死也不实施效仿秦法的原因。

茶的清香,酒的浓烈,千年前就融入了中华的文化。喜茶的人士恐怕无法享受到烈酒立竿见影的巅峰般的快意;而嗜酒者亦无法品析茶中带苦的回味悠长。因为清茶是生命之王国的王道,而王道对于国家就是生命的清茶。王道像茶,就像霸道似酒。霸道一点点将王国榨干,王道则将王国调养生息,渐得民心,得天下于无形。

这,就是茶的疗效;这,就是王道的作风。而霸道,只能适得其反——秦的灭亡,便是例子。

老师点评

本文写得精彩!如高屋建瓴,如水银泻地。秦汉之际的历史发展脉络在作者笔下,清晰在目,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秦朝峻法与孔子礼治之区别,正是王道与霸道的区别,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有眼力!茶与酒的比喻也有独到的体会,茶温润而滋养,酒兴奋而癫狂,用来形容王道之治与霸道之治,也是恰到好处。文章还能从人性自由的角度,对霸道驭民过度进行一番深度剖析,也足证明小作者的好学深思。读此文,令人惊叹,真可谓是:胸中有丘壑,满纸落烟霞!

附带一点建议:王道虽好,可是为何百代都行秦政法呢(毛泽东语)?小作者可再进行一些延伸阅读,思考一下儒生梦想的周制王道始终未能在现实中实现的原因。

寒云留言

作者所说的王道与霸道,事实上就是儒家与法家。那么,儒家一定会让国家昌盛,法家就一定会让国家灭亡吗?非也。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有些片面与偏激了。儒与法,谁更符合人性,谁更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乐?这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各位读者还需要再认真思考。文中的观点“刘邦宁死不奉秦法”,只是当时进入关中之时。事实上刘邦建立的汉朝“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希望读者们能不囿于书中的成见,发表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对这篇文章进行反驳。

猜你喜欢

秦孝公王道商鞅
商鞅取信秦孝公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商鞅取信秦孝公
傲邦虽有效 幸福是王道
树敌太多商鞅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diffusive contaminant release from permeable sediment layer under unidirectional unsteady flow*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
Chemical Modeling of Nesquehonite Solubility in Li + Na + K + NH4 +Mg + Cl + H2O System with a Speciation-based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