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莫进毒
2018-04-19马志英
马志英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治未病”观念被普遍接受,冬令进补的人越来越多,用于进补的原料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然而,进补原料的质量安全情况到底如何?
常用的滋补原料有属于食品的,如肉禽类、海参、龙眼肉、黑芝麻、蜂蜜、枸杞子、莲子、赤豆、银耳、大枣、燕窝、薏苡仁、芡实、山药、甘草、阿胶等;还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如人参、党参、西洋参、丹参、黄芪、三七、天麻、白术、石斛、当归、红景天、杜仲、麦冬、制何首乌、刺五加、熟地黄、鳖甲、鹿角胶等。一般来说,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有所重视,但对中药材还存在认识误区,不少人认为中药材是天然无毒的。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野生中药材不断减少,人工种植、养殖的中药材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农药和化肥残留、土壤污染及种植、采集、加工环节不规范等问题不断出现,导致不少中药材药效降低,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在冬令进补时,除找专业医生开方外,还应多关注原料的安全,选用药效和安全都有保障的中药材。
禁用毒性或副作用大的药材
严禁使用毒性或者副作用大的中药材,如川乌、草乌、广防己、洋金花、香加皮、罂粟壳、洋地黄、雄黄等。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我国已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等药材。一般专业医生开进补方都不会选用这些药材,但是采用所谓民间偏方自制补药就要特别注意。因相信民间偏方自制补药导致的中毒事件不少见,如用草乌和川乌泡制药酒而发生乌头碱中毒等。
购买质量安全有保障的药材
有些人请老中医开处方,自己按方购买药材制作膏方;有些人略懂中医知识,根据过去开过的处方自行加减成方;更多人用芝麻、核桃、阿胶、人参、冬虫夏草、当归、鹿角、鳖甲等传统进补药材自制膏方。购买药材时,如果到不规范的药材市场或网店购买,就有可能买到假冒伪劣的药材,有些药材甚至含有有害成分,导致进补不成反进毒。
根据近年来国家和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中药材的质量抽检情况及一些检测研究机构发表的检测研究报告来看,目前中药材的质量安全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问题一:种植不规范、滥用农药和化肥、环境污染等。导致中药材有害物质残留超标。
部分中药材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超标率高。有检测研究报告显示,有些地方的山药、细辛、黄芪、甘草、川芎、菊花、桔梗等药材中,镉、汞、砷超标率高。近年公布的典型代表是冬虫夏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结果发现,砷含量为4.4~9.9毫克/千克,远远超过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的砷限量值1.0毫克/千克。长期食用砷含量超标的冬虫夏草,可能导致砷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某些药材的有害污染物含量高,除与药材本身的生物富集特性有關外,还与环境条件和种植过程的化学品使用有关。有的药材农药残留高,特别是有机磷和有机氯等毒性大的农药残留,明显与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不规范有关。
一般进补方往往采用多种药材,服用时间较长,服用量较多,一旦有重金属等危害物污染超过限量,很容易在人体肝脏等器官积蓄,造成以慢性中毒为主的长期健康影响。
问题二:中药材加工过程中,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违法添加等。
中药材加工环节可分为产地初加工和炮制两个步骤。
初加工是指通过熏蒸和烘干来延长中药材的贮藏时间,同时保留药用部位,以便于运输。掺假现象主要集中在来源较少、资源稀少的中药材品种,比如:用一般青蛙输卵管冒充蛤蟆油,用薯蓣科其他品种(如参薯、山薯)冒充山药,用湖北贝母冒充浙贝母,用沙苁蓉冒充肉苁蓉,用益智仁冒充砂仁,等等。此外,还有把不同来源的药材混用的现象,如将香加皮与五加皮混用。
目前较为严重的违法添加问题是非法染色。有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为了掩盖药材的掺假、劣质、霉变或提取后发生的性状变化等,采用化工染料将药材染色。涉及染色的药材品种主要有红花、丹参、五味子、朱砂、血竭、石斛、黄芩、熟地黄、制何首乌等。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安徽、甘肃、广东和四川4个省相关单位生产经营或使用的部分中药饮片抽样抽验,共抽样397批,检验证实22批存在染色问题,涉及红花、延胡索、西红花3个品种。有些工业染料毒性较大,有的还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
炮制是中药材产业链条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对中药质量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历年监测检查中,发现炮制环节有不少违规违法行为。有些贵重药材,如紫河车、蛤蚧、海马、冬虫夏草、红参等,存在违规添加重晶石粉、滑石粉、阳起石、明矾等增加药材及饮片重量的情况,导致药材中镁、铝、钡等元素含量异常高;有的厂商为了延长药材保质期、增白等,用硫黄熏蒸过度,导致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如山药、玉竹、川贝母、百合、党参、当归、白芍、白术、天麻、麦冬等;有的厂商把用过的药材、药渣再加工回用;有些药材还存在发霉现象,有的药材中黄曲霉毒素超标。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影响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还对服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