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家庭体检四大关键词:两看、两便、两摸、两查

2018-04-19张金哲

大众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银线肿物婴儿

张金哲

家有婴儿,家长最怕宝宝生病,特别是慢性隐蔽性疾病。婴儿患病后自己不会表达,只能靠大人偶然发现,结果往往会耽误治疗。因此,家长经常对宝宝进行系统的家庭体检很有必要。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有助于保障婴儿健康,及时发现问题。

关键词1

“两看”

每天看吃、玩,每月看体重、身高

家长应每天随时注意婴儿的吃和玩。一般健康的婴儿饿了就会哭,奶头入口马上不哭,吃奶时吸得很快,未吃饱仍继续哭。如果婴儿对吃没兴趣,吃而不咽,拒绝奶头,或者不饿总哭,家长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孩子生病了或环境不舒适。

正常情况下,除了睡眠,婴儿总是不停地玩。玩的形式多种多样,随年龄不同,能力表现不同:刚出生时,只会手脚活动;会睁眼后,总是东看西看;出生一周后对周围声音及活动都有反应。一般婴儿越小,睡眠越多,若未睡足也会哭,哄哄睡觉就不哭。

婴儿每天都在生长,但肉眼至少每隔一个月才能看出变化。因此,家长应每个月为宝宝测量一次体重、身高,并做好记录。如果体重、身高增长缓慢,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存在慢性隐蔽性疾病。

专家建议

以上两项观察简单、准确,但常因简单而被忽视。因此,家长最好为孩子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把“两看”改成“两记”,坚特记录。

关键词2

“两便”(大小便)

大便“拉金条”,小便“尿银线”

内脏功能规律表现在大小便的排出。婴儿出生后三天,墨绿色胎便排净后,就应排黄色稀便(戏称“拉金”);以后逐渐变干,约6月龄时,可以每天排便一次,排出黄色软条(戏称“拉金条”)。

婴儿小便多尿在尿布内,家长很难看到。勤快的妈妈为了保持婴儿会阴清洁,常常按时给婴儿“把尿”,渐渐训练成“一把就尿(或拉)”,于是就能看到小便排出时从尿道口射出一条尿线、射出一定距离,瞬间呈一条透明无色闪光水柱(戏称“尿银线”,男女都一样)。虽然瞬时即逝,也能说明排尿有力,尿路无阻。

看到婴儿“拉金条、尿银线”,代表婴儿的胃、肠、肝、肾功能正常。“拉金条”表明粪便正常,能呈细条型,有黏性,能弯曲(若腹泻,大便呈稀糊或黄浆样;若便秘,大便则呈硬棒或黑球状),黄色代表肝、胆的胆汁分泌、排泄通道都正常(白色为胆系不通,黑色、红色为胃肠道出血)。“尿银线”代表尿液清,无黄疸,说明胆汁排泄通道通畅,也说明肾、输尿管、膀胱都无明显的化脓、出血。大小便能成泡、分次,说明婴儿的尿道、肛门、会阴肌肉基本功能正常。

如果婴儿心、肺、大脑等功能发生变化,就会有明显的咳喘、青紫、昏睡等特异性症状,细心的家长不会漏诊。在此基础上,家长学会分辨宝宝大小便的表现,基本上可以知悉宝宝内脏健康状况,也可以减少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的次数。

关键词3

“两摸”

洗澡顺序摸全身,睡眠深摸脐后跳

这是两个有技术含量的检查,但也能在平时生活中完成,不需要设备和复杂训练。

“洗澡顺序摸全身”,是指每天给婴儿洗澡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把全身各部位都洗到,也都顺便摸到。顺序为:头、颈、腋、臂、腹、腿、背、阴。洗摸的方法是:手指并拢,涂上肥皂,按上述顺序在各部皮肤上来回滑动、擦洗。借肥皂的滑润,手下可感到正常皮肤平软、有弹性;若有硬度不同的肿块,必然阻碍滑动。同时,应注意宝宝肢体两侧是否对称。如果发现硬块(或软块),要摸清大小、形状、移动性,观察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还要摸清组织的层次,随皮肤牵动的为皮内肿物,随肌肉收缩移动的为肌层肿物,经推拉可自由移动的则为皮下软组织内肿物,经任何推拉都不能动则为骨膜下肿物。知道了肿块的层次与部位,熟悉解剖的人就能猜出肿块的具体部位与性质。无论如何,发现不正常肿块后,应及早带宝宝就诊。

“睡眠深摸脐后跳”,是指在宝宝睡着后、仰卧位时,检查者手指并拢,轻轻按压宝宝肚脐,渐渐压到脊骨,可感到有脉搏跳动,与婴儿腕脉节律一致,那就是腹主动脉。这说明:检查者的手已经从宝宝腹前壁摸到腹后壁了,腹内器官(脏器)变硬、变软、变形都应该摸到(需一些经验)。如果能清楚地摸到脊骨前动脉搏动,说明前后腹壁之间没有硬度不同的(弹性与内脏不同)东西阻挡。因为任何硬块、囊肿(鸡蛋大小,腹内任何位置)都会令检查者摸不到清楚的腹主动脉搏动;腹内各层脏器变性、肿胀、失去弹性,也会影响这一检查;若腹内任何部位有疼痛,腹壁都会自然地紧张起来,阻止这一检查。所以,如果能摸清宝宝脊骨前的动脉搏动,就可以说明腹内无肿物、器官无肿胀、腹内无压痛,也就是腹内器官正常。每周常规检查一次,就不会漏掉隐蔽的病变(解剖性器质病变)。第一次检查时,最好由妈妈哄好婴儿平卧不动,由医生演示检查动作;待医生摸到清楚的腹主动脉搏动后,再由妈妈试摸,体会所谓的“摸清”到底是什么感觉。

关键词4

“两查”

每年查B超,顺便查“瘤标”

这两项检查要找机会在医院进行。小儿难免会因临时不适而到医院就诊,家长可顺便请医生查一下有关的肿瘤指标(如甲胎蛋白),做—下影像检查(如B超)。每半年一次(顺便检查,不增加负担),至少应与成年人的每年例行体检接轨。如小儿有症状或担心患某种肿瘤,也可向医生提出具体检查建议。

专家提醒

在有些部位,正常情况下可以摸到皮下淋巴结,而淋巴结的出现又常反映疾病的存在。一般说来,正常的小儿皮下淋巴结肿大常有如下特征:

·部位耳前、发际、颌下、颈侧、腋下、腹股沟(随年龄按上述顺序出现与消失)。

·大小不超过7厘米(成人食指指甲大小)。

·形状长、扁,如扁豆状(若为半球栗状则为病态,说明淋巴结包膜内张力增高)。

·觸摸无痛,能活动,有韧性(如橡皮)。

以上为淋巴结正常“工作”(有病菌就增大,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时的反应,不需要治疗。如果淋巴结增大、质地坚硬,则应进行活检,以防漏诊肿瘤。

猜你喜欢

银线肿物婴儿
婴儿为何睡得多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起风了
小蜗牛
银线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婴儿房
竹zhú 笋sǔn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