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SC和ANP理论的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8-04-19黄亚江孙洋冰王艺璇古文瑞刘尔烈

项目管理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私营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黄亚江 孙洋冰 王艺璇 古文瑞 刘尔烈

(1.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天津 301600;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0 引言

公私合作/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模式即为通过私营部门提供经济资源,解决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经济困难,从而形成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1]。虽然我国PPP项目数量很多,但实践与理论上的施行却有明显差距。如何对落地运营的PPP项目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已经成为PPP工作的重点,并逐步成为PPP研究领域的热点。

孙慧等[2]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在综合考虑PPP项目的独立监管机构、私营机构、政府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测量PPP项目绩效的关键指标。兰兰等[3]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PPP的层次结构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权重的计算办法。袁竞峰等[4]采用KPI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48个绩效指标做了进一步分析,为政府实施PPP项目识别出41个KPI绩效指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赵琰等[1]建立了针对准经营性PPP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可拓评价方法,构建了项目绩效综合评级模型。王玉梅等[5]从PPP项目战略目标出发,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为评价主体,建立项目环境、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财务运营能力、内部流程管理控制、科研与创新五个维度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评价体系。张红平等[6]以公私合作项目绩效评估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功度”评价的方法,建立了PPP项目绩效评价梯度模型。

虽然目前对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整体上都是以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为前提的,实务中绩效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PP项目绩效评价中公私两部门考虑各有不同,公共部门考虑的是社会效益、投资效率,而私营部门更侧重于利益最大化。因此,考虑绩效评价指标因素之间的联系并改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本文采用BSC的原则,改进现有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考虑指标体系中指标之间的影响,通过结构超矩阵,使用Super Decisions(2.8)软件确定最终的指标权重。

1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1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PPP项目运营周期长,涉及的利益主体多,通过多元化利益主体视角可以确定公共部门(政府)、私营部门、社会公众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因此,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有效地评价PPP项目绩效,应以PPP模式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展开,提高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2)简明性原则。设计确立的指标应该概念明确简明,有利于指标因素之间影响的评价,便于理解与统计计算,特别是要注意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测量性。

(3)系统性原则。在众多的绩效评价指标因素之下,应确立系统思维,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馈绩效评价的现状。

1.2 基于BSC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平衡计分卡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Nolan Norton Institute)、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开发,是从事“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7]。PPP项目在公众、政府、私营部门三方视角下构建的绩效指标也强调“平衡”理念,要考虑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成本与效益、发展与稳定等之间的平衡[3]。平衡计分卡非常适合在多主体、多层次的情况下采用。因此,本文基于文献的频数统计和平衡计分卡,构建五个一级维度用于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通过文献频次统计法,在众多关于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文献中,找到相关领域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所撰写并且引用量较高的文章,确定评价的一级维度。一级维度文献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绩效评价一级维度文献统计表

(续)

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学者研究的方法以及选择维度的原则各有不同,但有一些交集部分可以视为绩效评价指标的共性,归纳总结后可得财务能力、内部流程、创新成长、政策和环境、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为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方面。结合实际PPP项目实施绩效指标的特点,可以把一级维度划分为:财务能力、内部流程、创新成长、政策和环境、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并构建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再通过文献频次统计法,得到二级维度评价因素,见表2。

表2 绩效评价二级维度指标文献频次统计表

表2中,A:王玉梅等[5](2014);B:黄亚江[8](2012);C:张玮等[9](2012);D:杨林泉等[10](2014);E:兰兰等[3](2013);F:高洪显等[11](2016);G:张红平等[6](2017)。

为了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本文就以上指标向行业专家进行了咨询,进一步优化了指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PPP指标体系的建立见图1。

(1)B1财务能力。在PPP项目中,要求私营部门具备相应的投资能力(C1),财务抗风险能力(C2),同时在市场上有良好的运营能力(C3)。在财务方面,考虑盈利能力(C4)和成本节约值。公共部门则追求公众效益满意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共部门需要对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费用(C5)。

(2)B2内部流程。内部流程管理是私营部门对PPP项目整个运行过程的运营实施的关键。平衡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控制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实现公私双方管理的有效改进,并充分发挥私营部门良好的管理优势,比如市场营销能力(C6)。PPP项目包括建设期、运营期和效益期,故与管理相关的指标也应从这两方面去寻找。私营部门应具备一定的运营维护能力(C7),也应具备对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C8)的理念,面对复杂的项目立项要有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C9)。政府对PPP项目应进行良好的规制监督和管理(C10)。

(3)B3创新成长。创新与成长性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创新性体现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科研与开发的投入水平(C11),私营部门财务的融资与创新能力(C12)等。成长性评价表示培训的有效进行,双方的合作意愿(C13)。

(4)B4政策和环境。PPP项目的立项,需要考虑宏观和微观的环境。宏观环境则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环境(C14),考虑项目确立的可行性;微观环境则体现在法律环境(C15),相关法律与政府的监督管理相辅相成,使项目安全、绿色有序地进行。建筑行业的政策等(C16)。项目在运营的过程中的文件虽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融资、建造等市场风险由私营部门承担。但是,对于法律、政策等风险,很多地方条例模糊,因此要选择平衡的因素作为绩效权重。

(5)B5利益相关者满意度。PPP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涉及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社会公众,三方的满意度,也是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公共部门的满意度体现在与项目方合作运营的满意度(C17);私营部门的满意度体现在与政府合作及政府协助支持的满意度(C18);项目公司对各分包商、供应商的合作的满意度(C19);社会公众满意度则体现在公众对项目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期望度,获得公共产品的便利程度(C20)。

图1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 基于ANP的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2.1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影响关系的确定

美国运筹学家Satty教授于1973年提出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8]。并在后期优化为网络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基于ANP理论建立的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充分考虑了指标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对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对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选取9名专家对影响关系进行评价,如果5名及以上的专家认为两个指标之间存在影响,则可以确认这两个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反之,二者不存在影响关系。PPP项目绩效评价选择指标因素的影响矩阵,见表3。

2.2 基于ANP的PPP项目绩效评价网络模型

根据影响矩阵,可以得出分析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网络模型。在此模型中控制层为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准则层包含财务能力B1、内部流程B2、创新成长B3、政策和环境B4、利益相关者满意度B5。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网络模型见图2。

3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因素网络模型权重结果分析

3.1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因素网络模型权重结果

根据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影响矩阵,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网络模型。建立模型后,还需根据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比较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可采用Satty的1~9标度法予以赋值。判断矩阵构造之后,需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都小于0.10,说明上述影响矩阵的两两对比的权重值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工作流程:

(1)将全部影响矩阵进行整合,变为初始超矩阵。

表3 PPP项目绩效评价选择指标因素的影响关系

注:1.“1”代表行元素影响列元素;“0”代表两个元素之间理论上没有相互影响关系。 2.各字母数字相对应的指标因素见图1。

图2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网络模型

(2)确定超矩阵中各元素的权重,对每个因素进行两两判断,建立矩阵,获得归一化特征向量。

(3)计算加权超矩阵。

(4)通过对加权超矩阵进行稳定处理,计算其极限超矩阵。

(5)确定绩效指标指数。因为ANP方法中的极限超矩阵计算较复杂,可采用美国Export Choice公司研发的Super Decisions(2.8)软件,简称SD,进行权重计算和排序[1]。最终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因素及因素组权重结果,见表4。

3.2 权重运算结果分析

根据SD软件计算的结果,一级维度按其权重排序分别为:政策和环境,内部流程,财务能力,创新成长,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二级指标按其权重排序前五位的依次为: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政策,行业环境,财务的融资与创新能力,良好的运营能力,科研与开发水平。

根据以上计算权重结果,PPP项目立项,一级维度排行第一的政策和环境所占权重达到20.57%,在其内部子指标权重排序分别为: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政策,行业环境,法律环境。故政府应该出台更切实可行和适合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应特别对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策、行业环境进行关注,引导政府积极为PPP项目服务。一级维度排行第二的为内部流程,所占权重与政策和环境差异不大,其内部的子指标权重排序分别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运营维护能力,市场营销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政府监督管理能力。企业内部的运营维护能力以及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均是内部流程核心指标。一级维度排行第三的为财务能力,所占权重达到19.64%,在其内部子指标权重排序分别为:良好的运营能力,公共部门监督与管理的费用,物有所值、盈利能力,财务抗风险能力,投资能力,其中关键性指标为良好的运营能力,重点是指关注项目的财务运营能力。一级维度排行第四的为创新成长,所占权重占比达19.64%,与财务能力差异不大,在其内部子指标权重排序分别为:财务的融资与创新能力,科研与开发水平,双方的合作意愿。未来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的科研开发活动、创新融资方式、经济政治方面的问题,值得双方动态关注。一级维度排行第五位的为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在其内部子指标权重排序分别为:政府对项目运营合作的满意度,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期望度与获得便利程度,项目公司对各分包商、供应商合作的满意度,私营部门对政府合作的满意度。应重点关注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满意度,公众反馈有利于项目运营的改进。五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辅助,构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达成三方利益最大化。

表4 SD软件求解的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因素及因素组权重结果

就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单指标分析,政策和环境维度中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政策和行业环境是考核的重点;创新成长维度中财务融资与创新能力是控制的关键;而良好的运营能力是私营部门财务能力维度关注的核心。另外,政府的监督管理能力指标也应重点关注,私营部门与政府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要考虑PPP项目合作的长期性特点,加强私营部门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政府的监督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国内的PPP项目运营效益才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4 结语

本文针对PPP项目运营绩效的问题,采用BSC和ANP理论构建了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包括五个维度的PPP绩效评价指标的网络层次结构分析模型,针对PPP项目绩效指标利用ANP网络层次分析,相对客观地确定了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充分考虑了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如何选取专家进行权重计算和关系判定,降低主观影响程度,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赵琰,王建东,陈志鹏,等.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级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8(1):110-115.

[2]孙慧,申宽宽,范志清.基于SEM方法的PPP项目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13-519.

[3]兰兰,高成修.基于AHP的PPP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3):115-119.

[4]袁竞峰,Skibniewski Miroslaw J,邓小鹏,等.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关键绩效指标识别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3):56-63.

[5]王玉梅,严丹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4(2):14-17.

[6]张红平,叶苏东.基于成功度的公私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22-29.

[7]Deborah Agostino, Michela Arnaboldi.How the BS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hapes its outco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11, 60 (2) :99-114.

[8]黄亚江,张水波.基于ANP理论的PPP项目私营部门选择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6):46-51.

[9]张玮,张卫东.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84-88.

[10]杨林泉,雷晓凌.刘翘楚.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8):25-28.

[11]高洪显,郑思海,秦亚飞.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4):94-95.PMT

猜你喜欢

私营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奖惩的政府付费PPP项目支付机制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重视私营部门的灾后重建作用
基于SEM的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私营部门评价选择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