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对机插早籼杂交稻台早126生育特性的影响
2018-04-19徐强强俞小欧王旭辉
徐强强,俞小欧,王旭辉
(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种粮土地流转困难,粮经争地矛盾突出;为了稳定种粮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台州市椒江区坚持稳水稻扩旱粮、稳晚稻扩早稻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水稻单改双。台早126是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杂交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穗大粒多、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等优点。氮肥的施用对水稻的高产稳产起决定性的作用[1-2],为掌握其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我们于2017年开展了该品种的氮肥效应试验,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进行。前茬为冬闲,翻耕前取土样检测土壤肥力情况,pH值7.15,有机质115.6 mg·g-1,碱解氮245 mg·kg-1,有效磷24.6 mg·kg-1,速效钾78 mg·kg-1。肥料采用尿素(含纯N 46%),过磷酸酸钙(含P2O516%),氯化钾(含KO260%)。
参试的水稻品种为杂交早籼稻台早126。插秧机为井关PZ60高速插秧机。育秧基质为山黄泥土,育秧方式采用塑料机插平底育秧盘大棚育秧,秧盘规格为28 cm×58 cm。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施肥处理:N0、N1、N2、N3、N4,施氮量分别为纯氮0、75、150、225、300 kg·hm-2,各处理均施过磷酸钙282 kg·hm-2,氯化钾174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重复3次,小区面积67 m2,长宽为13.4 m×5 m,水稻机插定植后筑小田埂隔离,独立灌排,四周设2~3 m保护行。氮肥35%作基肥,50%作分蘖肥,15%作促花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基肥和分蘖肥各占一半。
3月23日采用机械化流水线作业方式播种,每盘播种约150 g。4月22日移栽,机插密度为25 cm×16.6 cm;移栽时随机抽取20株秧苗考查秧苗素质,叶龄3.34叶,苗高15.25 cm。4月29日施基肥,5月3日施分蘖肥。大田管理同本地常规稻。7月18日收获。
1.3 考查项目
每小区定点3个,每点10丛,记载苗情,生育期;收获前点内与点外结合调查有效穗,按每丛平均有效穗数在每小区取样3丛,考查经济性状;收获时,每小区定3个点,每点10 m2,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表1表明,产量处理N3最高,为7.869 t·hm-2,对照无肥处理最低,为6.270 t·hm-2,处理N0(无氮)处理次低,为6.522 t·hm-2,4个不同施氮水平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
表1 水稻不同施氮量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因素看,有效穗数的基本趋势是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而递增;每穗粒数处理N2最多;结实率、千粒重则以处理N1最高。
2.2 群体生长
从表2可见,各处理的株高、单丛最高苗、有效穗的基本趋势都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递增。单丛有效穗对照最低,处理N3最高,两者相差2.1个;成穗率处理N0最高,处理N4最低,两者相差9百分点;成穗率总体不高,都在80%以下。
表2 水稻不同施氮量处理的群体生长表现
2.3 生育期
在播种期、移栽期相同的情况下,各处理的全生育期在114~117 d,且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而推迟,对照、处理N0最短,为114 d;处理N4最长,为117 d,相差3 d。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有效穗以处理N3即施纯氮225 kg·hm-2最高,结实率、千粒重则以处理N1即75 kg·hm-2最高;说明氮肥的适量施用能提高产量,而氮肥与磷、钾肥的科学配比不仅能增产,而且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可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
表3 水稻不同施氮量处理的生育期表现
参加本试验的为杂交早籼稻台早126,该品种与常规早籼稻相比,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成穗率较低,对常规早籼稻的需肥特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迟金和,成少华,刘永,等.水稻徐稻168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130-1131.
[2]刘桃菊,朱冰,江绍琳,等.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4):100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