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演员八岁红
——常艳春
2018-04-19赵继性
赵继性
1978年的春天,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路北的人民剧场座无虚席,人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正在观看呼市晋剧团演出的传统晋剧《打金枝》。《打金枝》是该剧团的看家戏。这出红黑生旦行当齐全,演员阵容强大的拿手戏,青城观众已有10多年没有看到过。他们早就翘首以盼艺术家们的精湛演技和优美动听的唱腔。康翠玲扮演的升平公主,任翠凤扮演的国母沈后,常艳春(八岁红)扮演的唐王代宗,杨胜鹏扮演的郭子仪,陈艳秋扮演的驸马郭爱。每演到精彩之处,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之声。戏迷们夸赞几位老艺术家宝刀不老,演唱还是那么“抓人”。这是“文革”10年后第一次演出的传统晋剧,一出《打金枝》连续演出70多场,场场爆满。常艳春在剧中扮演的唐王,庄重、潇洒、沉着、风趣,受到戏迷们的好评。
常艳春的50多个粉墨春秋,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晋剧舞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为繁荣本土的晋剧事业做出了贡献。1983年58岁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常艳春,1925年出生在山西省一个张姓农民家庭,原名叫张福喜。《呼和浩特晚报》已故记者张培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天,父亲领上福喜到平望看戏,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便到戏班子的伙房去讨饭。一位姓常的演员(艺名“自来香”)看着小福喜可怜,给她饭吃,又看到这孩子机灵,便和她的父亲商量,要买下她学唱戏。尽管父女哭得难舍难分,但是为了女儿活命,父亲将只有七岁的小福喜卖到戏班子学唱戏,改名为“兰花”。
任翠凤先生(中)在晋剧《打金枝》中扮演国母康翠玲(左)扮演金枝女,常艳春(右)扮演唐王
兰花启蒙师傅的艺名叫“心灵儿红”,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艺人,他唱功好,武功也好,只是对待徒弟十分苛刻。其真名连兰花也不知道。小兰花学得是晋剧“三大门儿”(即胡子生、青衣、花脸)中的首位——胡子生(也称须生),在开始的三年中,一年四季在屋外的土地上练功。夏天日晒,冬天小手冻得通红,不小心摔倒,地上沙子便嵌进额头的肉里。唱错或做错动作要挨打,那叫“学戏学戏不打不记”。后来教她的一位师傅名字叫王殿魁。
小兰花练功很吃苦,不久就能登台表演折子戏。众人称她“八岁红”。此后便作为她的艺名,一直沿用。1947年,她加入刘玉文戏班,在归绥旧城及近郊演出。19岁时结婚。后参加田文戏班,在旧城大召前街路东财神庙巷的共和剧院演出。
1951年,她加入醒民剧社,在大召古庙对面的民众剧院演出。新旧社会两重天。解放后,在登记演员名单时,“八岁红”第一次写自己真正的名字——常艳春。福喜——兰花——八岁红——常艳春,从她名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一位艺人走过的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她曾染上吸食毒品的嗜好,解放后人民政府收留到戒烟所,根治了不良恶习。
“八岁红”先后演出过一百多出胡子生的文戏和武戏,代表作有《五雷阵》《宁武关》《徐策跑城》《卖人鱼》《蝴蝶杯》《杀府》《走边》《调寇》《二堂舍子》《四郎探母》《南天门》《捉放曹》《杀楼》《斩子》等。还在现代晋剧《迎春花》《黛诺》《煤店新风》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说到《五雷阵》这出战国故事戏,其高难度,技艺一般的男胡子生演员难以胜任,“八岁红”不仅敢于接受,且表演得十分成功。
有一出今天已经很少能够在戏剧舞台上见到的晋剧传统戏《宁武关》,行家将此剧列入重头戏之中,“八岁红”在剧中扮演周玉吉,她手中的大枪和马鞭的表演功夫,还有头上箭彩的精湛演技,在下关和母亲难舍难离的表情和身段的演绎,老戏迷们至今记忆犹新。
1957年,由永新实验晋剧团更名的呼和浩特市晋剧一团公演了晋剧传统剧目《三疑记》。剧中的主要人物唐英由“八岁红”扮演,李月英由苏玉兰扮演,丫鬟翠花由樊素琴(筱金兰)扮演。同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会演。荣获剧目三等奖,常艳春和苏玉兰分别荣获演员一等奖,樊素琴荣获演员三等奖。
在《坐楼杀院》这出戏中,“八岁红”扮演宋江,任翠凤扮演阎婆惜。任翠凤扮演阎婆惜一口气能唱四十个“动不动”(有辛苦的戏迷闭上眼睛数出来的),而“八岁红”也不示弱,能唱出三十多个“我为你”。
《打金枝》里,常艳春扮演唐王代宗,任翠凤扮演国母沈后。唐王手拿折金扇,做派、神气,有一种帝王气象。她半闭着眼,说话不紧不慢,动作雍容大度。儿女们吵架,她也不甚动容,表演得既不道貌岸然,又不失其雍容华贵的身份。戏迷们认为只有她演这个唐王合适,好像她就是唐代宗。戏剧界有一句话说得好:她的表演,内在情绪准确。
“八岁红”在《困雪山》一剧中扮演韩相忠,她把这位老元勋公忠体国、痛恶权奸的性格表演得入木三分。特别是表演到父女大堂相见一场戏时,那几句哭板乱弹,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肺腑。在《卖人鱼》一剧中,“八岁红”扮演江夏县令田云山,以唱功和做功见长,尤其念白口齿清晰,与芦林据理力争,颇见功夫。
《七堂会审》是晋剧的传统剧目。原剧本头绪繁冗,结构松散。改编本去芜存菁,以陈白玉和宋丹花的爱情戏为主线,表现王平与黄玉太等上层人物之间的一场斗争。1959年呼和浩特市晋剧团首演此剧。演员阵容整齐,几位著名演员通力合作,相得益彰,公演后引起较大反响。常艳春(八岁红)扮演的知府角色,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秉公断案的精彩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芦花记》一剧,又名《鞭打芦花》。事见宋元戏文《闵子骞单衣记》及无名氏传奇《芦花记》。写春秋时,闵德仁续弦李氏亲生二子,待前妻之子闵损(子骞)甚薄。一日,闵德仁带领闵损及二子英哥外出,见闵损畏寒难禁,怒而鞭之,不料衣破芦花飞。闵德仁盛怒,返家后欲休李氏。闵损跪地为继母求情:“宁叫母在一子单,莫叫母去三子寒。”父母为之感动,全家和好如初。此剧是胡子生、娃娃生的唱功戏。“八岁红”在剧中扮演闵德仁,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1996年11月,“八岁红”常艳春永远地离开了热爱她的广大观众,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