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8-04-18骞姣韩燕妮荆怀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途径

骞姣 韩燕妮 荆怀芳

【摘要】通过对目前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梳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建立深度融合模式的途径,以期促进高职旅游教育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 校企合作 模式 途径

高职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行业一线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过程必须贴近旅游业需要和企业的生产实际,只有将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与员工紧密结合的“三合”,才能真正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据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2015年,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共计1075所,招收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10935人,几乎占据全国旅游教育招生人数的半壁江山。高职旅游类专业已成为培养我国旅游业中基层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才能够使培养的人才真正适应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决定了只有大力推进高职旅游教育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广泛合作,建立高职教育与旅游行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旅游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深入研究目前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原因及优化途径,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对教育和旅游行业都有长远而积极意义。

一、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梳理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高职高专教育网的相关文献整理,对省内高职院校的调研和访谈,结合自己院校的实践,将目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总结如下:

1.“校企联合”模式

该模式是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多样,但多数合作仅限于浅层次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也没有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合作成为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主要模式。

常见的合作内容有:(1)企业成为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提供认知见习服务,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2)学院邀请企业高管为学生开展讲座、座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3)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共建校内实训室。

2.“订单培养”模式

该模式被多数开设有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即院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院企双方人员共同制定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由用人单位通过协议约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校企融合模式。该模式体现了“供需双赢”的合作导向,密切双向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目标,可旅游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投入和产出比失调,使得此模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宣传的价值大于实际的价值。

常见的合作内容有:(1)建立“订单班”“冠名班”;(2)校企双方人员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实习实训;(3)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育人,以企业奖助学金的形式激励学生。

3.“工学交替”模式

该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协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在院校和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半工半读,利用院校和企业两种紧密结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模式。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多数采用此模式的院校就利用季节性进行交替,但大部分院校“工学交替”仅呈现于形式而没有实质,交替只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校企双方的实际无法按照预期实施,更多的表现为学生自主的行为。

常见的合作形式有:(1)利用本区域的合作企业工读轮换;(2)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半工半读;(3)利用节假日兼职。

4.“职教集团”模式

该模式以教育行政部门或职业院校为主导,基于相同区域和旅游行业,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其主要功能就是校企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仅形成多企多校的合作平台,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

常见的合作是依托职教集团横纵链接进行订单班、奖学金班、现代学徒制试点,在产、学、研、用四个方面实现全面合作。但不同地区职教集团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发挥作用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更是徒有虚名,全无推动作用,大体表现为东南优于西北。

5.“混合所有制”模式

在教育领域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是鼓励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实际上是要以一种市场的机制和经营的理念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明确鼓励民间资金与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合作,鼓励企业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股份合作制工作室。此种模式是高职旅游教育创新的一种合适的载体,是吸引企业参与、激发办学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

(1)由千岛湖旅游集团投入建设经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投入办学运行经费,并由省级相关部门投入建校补助经费,成立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千岛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具备单独招生代码,独立运行。

(2)四川工商职院引入准混合所有制成立来思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公司为该院体制机制创新项目,由学院和教师共同入股,以股份制形式運作,让师生的智慧结合社会与资本的力量,更好的服务社会,实现人才培养,顺应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6.“教育企业主导”模式

此种模式是院校选取符合旅游教育和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规定,技术领先、理念先进、行业知名度高、技术力量雄厚、有良好发展前景、有实训基地的专业教育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合作办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周密的教学、实训计划,将企业培训教材和实训体系进行科学改造和嫁接,企业派专人对合作院校进行教学管理和督导,定期对高校相关教师进行案例和实训课程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并对学习成绩合格的学生积极推荐就业。该模式发挥了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院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一致,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一致;课堂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训相一致,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

现有的合作方式多样,现有的形式有:(1)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涉及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全方面;(2)教学资源的购买;(3)实训体系的购买;(4)培训并推荐就业。

通过模式及表现分析,目前,校企都能够认识到合作对于双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合作模式呈现校企逐步融合态势,基本可以体现“双主体”的深层次互动合作,呈现合作学办、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特征。

在实际运行中院企双方初心依旧,成绩凸显,喜忧参半,院校的“一头热”现象仍然突出。多数院校仍以“校企联合”模式为主导模式,深入融合的“订单式”“工学交替”模式有名无实现象严重,“混合所有制”“企业主导”模式更是鲜见。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双主体都应在合作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1.就旅游企业而言,缺乏驱动力

(1)合作层次低

在多数院校的办学体制下,吸引旅游企业合作的核心动力就是低廉且对口的人力资源,相比较于旅行社、景区、会展等企业,酒店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和旺盛,因此,无论是旅游管理,还是酒店管理等旅游类专业,合作主动性强、合作稳定的大多是酒店企业,且主要的合作内容还是以提供见习场地、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即以“校企联合”模式居多。

(2)合作内容浅

只有少数资金实力雄厚,企业经营者着眼于人才储备的集团会愿意付出财力、精力投入到“订单式”模式中,共同授课、参与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育共管,免除学费外,多数企业认为行业流动率高,投入与产出不能形成正比,合作的前提是低廉人力资源供给,其他深入合作使得企业难以收回成本。“订单式”模式在高职旅游教育中几乎等同于“零学费班”,是企业用学费投入换来用人的短暂稳定。

(3)合作限制多

部分旅游企业或者教育企业看到了旅游教育的巨大潜力,希望通过技术、师资、实训等条件开展合作,获取利润,以此达到供需双赢,可院方的保守办学、政府又缺乏收费指导,以致“企业主导”模式举步维艰,走在违规的红线上。“职教集团”的合作更需要跨院校、跨企业,跨界的限制下合作成果更为珍贵,甚至部分院校根本没有感受过此模式带来的红利;“混合所有制”模式就更成为了望洋兴叹,学习追逐的对象。

2.就院校而言,缺乏运行力

(1)技术服务能力薄弱

合作源于互惠。旅游教育能够提供符合企业标准的人力资源必须具备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只队伍既是人才培养的保障,还应该是企业技术指导、技术改良,企业培训的支持动力。现实情况却是多数院校旅游教育师资从人员数量到质量都不达标,除旅游院校外,旅游类专业的存在都是学院的小院、小系、小专业,难以吸引高质量的企业合作,更不能得到学院的师资培养和合作支持。

(2)教学管理制度限制

合作在于双赢。不能单纯强调企业要满足院校的课堂教学、见习安排、考核方式和实习模式,而是院校要从旅游行业淡旺季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突出表现在授课时间、顶岗时间、学分认证、工读轮换等教学管理环节,给予合作最大的灵活性,合作才会多样性、持久性。

(3)合作管理体系缺乏

合作畅于沟通。多数院校的校企合作会设立校企双方专业人员参与的旅游专业学术委员会,或者以职教集团、在某一部门中设置相应的职能形式进行,没有特定的组织机构专项负责校企合作工作,也没有给予这项工作足够的经费支持,合作缺乏长远规划、沟通反馈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严重不健全。合作往往是轰轰烈烈开场,悄无声息收场。

3.双方缺乏政府引导、行业指导

政府引导的缺位已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进程,法律政策和税收减免两个杠杆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行业的指导和监管也没有跟进,使得校企合作一直在感情维系中进行,缺乏长效合作的平台和动力机制。

三、构建旅游教育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径

1.加快政府相关政策的落地,引导合作走向融合

多数区域在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落实、行业企业、社会多元投资、资金保障方面力度不够,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发展速度不能匹配。快一步落实政策就快一步显效。自宁波市2009年实施《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来,内蒙古、山东等地相继完善了校企合作办学收费政策,各地政府也在加大对于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生均经费的充足和到位。各区域应因地制宜,鼓励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推行政策支持和制度体系优化,履行支持、激勵、监督、检查、评价的职能,理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吸引多样的旅游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激发院校的办学活力。

2.院校突破思想的藩篱,敢于试水多元合作

部分院校的产教融合、特色办学方面由于缺乏当地政府明确的政策指导,不会、不敢的思想起着主导作用,尤其在企业主导教学、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尝试中畏畏缩缩。而旅游行业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国际性非常强的行业,合作共育才能根本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调的矛盾,多元化的合作可以将合作的感情维系转为权益维系,从内外驱动合作发展。尽管多元化合作还存在一些法理、学理方面的空白,只有院校敢为人先,优选资金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意识强的旅行社、酒店集团等企业创新建立,勇于探索适应区域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够增强院校办学实力,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3.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共享人才培养的红利

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必须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除酒店业外,大多旅游企业在合作中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导致人才培养和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没有达到企业用人标准,企业也不愿继续合作的恶性循环。企业应该站在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校企合作,真正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参与中,加大合作力度,切实将育人与用人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习与顶岗相结合;设置合作机构,健全合作制度,周密安排、有效管理、营造文化、全程沟通,在增强旅游人才培养竞争力的同时,也从中分享了人才培养的红利。

参考文献:

[1]王东红.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J].职教通讯,2016,(24).

[2]屠玉荣.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1).

[3]杨理连,邢清华.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08).

[4]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4).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