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办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路径
2018-04-18张君周娴
张君 周娴
摘 要 民办中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德育工作,是民办中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民办中学德育工作机制不健全、管理者不重视、德育工作者调动频繁等原因,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比较落后。因此,民办中学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文化知识中融入德育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用文化环境促进德育教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各类实践中开展德育工作,全面提高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民办中学 德育工作 实效性
作者简介:张君,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娴,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340
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中学以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信息化的教学设施,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全面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占据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民办中学德育工作机制不健全、管理者不重视、德育工作者调动频繁等原因,民办中学德育工作比较落后,基本只满足于学生业余活动的需求和个性化的需求,缺乏精神价值上的引领。而加强德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对提高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文化知识中融入德育教育。
我国中学一般每天八节课,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左右,占据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无论是公办中学还是民办中学,课堂教学都是提高学生学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
(一)完善政治课堂,加强德育教育
中学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最主要的课堂,其教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由于政治课堂文化知识相对轻松,不少学生将政治课堂作为放松大脑的娱乐阵地,没有达到政治课堂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需要完善政治课堂,加强德育工作。要求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第一,要优化教育内容,增强政治教材的感染力。中学道德与法治主要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国情国策教育。高中政治包括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四本必修课以及多本选修课。无论是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还是高中的政治教材,枯燥乏味的知識点居多,教材的实例简单落后,缺乏时代性和感染力,不能与学生所处的日常生活情感产生呼应,因此很难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政治教材编写中可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政治教材的素材,用中华文明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等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教材编写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政治学科教研组需加快教材更新和改版的频率,以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作为政治教材的实例,比传统政治教材老套的故事更有感染力。第二,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政治课堂的趣味性。由于考试的压力及教师自身素质问题,传统的政治课堂以教师灌输为主,讲解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缺乏趣味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生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很多政治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或者赛课的时候才会认真设计课堂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课堂生成。政治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让政治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受学生喜爱。第三,要完善考核办法,增强政治课堂的育人性。目前中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估还是以考试分数为主。政治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知、情、信、意、行融为一体的学科。因此对学生的考评不能只看考试分数,更应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增加行为分,形成一套考试分数和行为考察相结合的考评制度。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打分,按比例纳入最后总得分,让学生明白行为和认知同样重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二)利用其他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应只是政治教师和学校专门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而应是全体教师的工作。所有教师都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学科知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此外,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应贯穿所有科目。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入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一方面,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再进一步以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高层次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其次,好的课堂,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文科科目,本身就涉及许多关乎国家历史和国家大事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做实验求真知的探索实践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敦促学生考试不弄虚作假、处事言而有信等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对于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素质拓展课而言,教师要充分挖掘此类课程当中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以优秀的民族乐曲、民间美术、特色的地方戏曲、舞蹈、武术来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眼界,了解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从而在欣赏和实践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学艺术氛围中怡情养志,修身养性。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用文化环境促进德育教育
民办中学多为全寄宿制学校,校园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主要场所。校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德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领导及教师应理解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改进物质环境,创建现代校园
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实际上指的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校园就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场地。学习上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生活中的硬件设施建设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首先,教学设备应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备是教师教育学生学的技术载体,起着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加大对于教学设备的投资,引进最先进的电教信息化设备,安装先进的教学多媒体系统,集数字实物投影仪、大平板电脑、IP数字广播系统于一体,整合最先进的数码平台和无线分屏操作系统,让教师能方便,快捷的授课,生动形象的讲课;让学生能高效率的听课,也能让德育教育资源最大化在校园流通。此外,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也应按照最高标准配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生活设施应一应俱全。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室内体育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场地缺一不可。学生既然在校园内生活,校园就应该模拟成一个小型的社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除了学会学习,还要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費等。
(二)构建文化环境,实现内涵校园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实际上指的就是学校德育软环境。德育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学校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文化环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品质。第一,将德育内容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当中。民办学校若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必须有正确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特色。将德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当中,能让学生从最开始进入学校学习时,就明白学校的育人目标,明白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能在无形当中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第二,在宣传和培育榜样力量中融入德育教育。榜样力量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和关注。他们一方面会羡慕榜样人物,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另一方面,也会向榜样人物学习,让自己也变得更加优秀。学校要善于抓住中学生的心理,首先利用校史馆展示优秀校友的故事,并定期请优秀校友返校做演讲。其次,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刊物、校园广播等表彰师生中道德模范,让师生在寻找和评选道德模范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以仁爱和无私为核心的“最美精神”,在整个校园营造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氛围,让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第三,在学校文明教育中增进德育教育。例如,通过校史讲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唱校歌,背校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通过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举止文明等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升旗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三)完善宣传手段,开展德育工作
宣传在任何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宣传得好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价值指引。学校利用宣传手段进行德育教育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学校广播,校园、班级周刊、学校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手段进行开展。将师生的优秀事迹或社会中的好人好事进行相应报导,用实际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媒体、自媒体、微媒体等现代多媒体平台。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德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促进德育工作人性化、个性化、时效化,增强其亲和力、感染力,突出校园网络育人功能。学校要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人才,建立学校的官网,官微和微信公众号,校办老师和德育老师专门负责,坚持主流的价值引导,将编辑好的新闻内容及时推送到各平台。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媒体相互融合,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学校要紧握时代脉搏,开展德育工作。
三、以活动为载体,在各类实践中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活动主要由团委组织和开展,各年级组长和各班主任配合与支持。学校各类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成为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受到校领导,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德育可以以学校各类活动为载体,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并不是什么样的活动都具有德育功能,活动的开展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安排。
(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总体上安排和规划“五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活动的开展不能是随性任意的,而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科学的安排,环环相扣的。校园“五节”指的是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和社团节,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校园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极广。体育节作为每学年“五节”的开篇之作,一般在10月初开展,旨在增强学生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节除了跑步、跳高、跳远等个人项目,更应安排班级篮球赛、班级足球赛、拔河比赛、班级跳绳比赛等集体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节中亲身体会竞争与合作,明白团结协作的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艺术节展现青春风采,畅游艺术海洋。主要包括歌唱比赛、舞蹈比赛、演奏大赛、书画比赛和主持人大赛,个人或集体参赛皆可。一般在11月底开始,通过各类比赛选出优秀节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改进,最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元旦文艺汇演的大舞台上向全校师生表演,并喜迎新年。书法和绘画的优秀作品在学校艺术楼展出,供学生和家长参观。艺术节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我,体现个性特长,用艺术的方式自我调节,滋养心灵。读书节是新学期开学之初的活动,一般在3月初开展,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内容涵盖了读书节手抄报比赛、中英文朗诵比赛、最强大脑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技节一般在4月份开展,主要包括各类模型大赛以及科技创新作品大赛等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并且自主设计科技产品,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会有老师指导参加国内外各类中学生科技大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社团节作为“五节”的闭关之作,实际上是对一年以来社团活动的总结,学生在9月自主选择加入参加社团。在每年的5月初开展社团节,向全校师生汇报和展示本社团一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成果,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策划、排练和表演,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精彩纷呈的“校园五节”成为引领孩子夯实双基、培养习惯、健全身心、张扬个性、锻炼能力的大好平台,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二)校内志愿者活动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将校内、校外相结合,教师、家长、社会齐心协力,为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促使德育教育顺利进行。第一,要规划好活动内容。校内志愿者活动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要以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培养传统美德为主要目的。校园志愿者活动一般是指,学生以校园为活动范围,以校园、老师、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义务活动。例如,校园义工活动,即可利用学生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将学生按班级分批次,义务打扫校园公共环境卫生、拾掇校园内的白色垃圾,义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不随地乱扔垃圾的好的习惯,树立劳动最光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一对一学习互助活动,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家委会组织安排,在寒假和暑假分别开展一次或两次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例如,关爱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家长通过社区了解相关的信息,带孩子看望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并献上自己的小小爱心,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品质。走进工厂系列活动,家长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聆听企业家的故事,感受上班族的生活,培养学生树立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保护水质活动,家长带领学生亲临家乡的河畔,考察家乡的水质。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保护水源宣传册,发给广大市民,呼吁大家珍惜、保护水资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项能力。第二,做好前期宣传工作。思想决定行动。要想让志愿者活动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需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于活动的认识,因此,前期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学校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制作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创意海报,动画视频等张贴或发布在学校宣传栏和学校相关媒体平台,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兴趣,从而主动投身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做好活动总结。活动的过程一般学生都是愿意积极参与的,但是,要想达到活动预期的德育效果,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学生深刻体会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例如,校内志愿者活动,可以通过征文比赛或者绘画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将参加活动的感悟通过文字或者绘画表现出来,将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宣传平台上展出。而关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可以在新学期之初,举办“不一样的寒假作业”的展示大会。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学生合作,制作PPT或者情景剧等,通过多种方式将本班同学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呈现出来,先年级内进行评选,再由年级推选优秀作品在校级表彰大会上向全校师生展示。
(三)组织好校园常规活动,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校园常规活动,一般是指各学校都要定期举行的活动。例如,升旗仪式、入团及少先队员退队等活动。升旗仪式除了旗手由团委统一选拔、培训和安排,其余可按班轮流。团委给定升旗主题后,班主任和本班同学一起策划升旗仪式的具体形式,合理安排人员,体会升旗的庄重感和仪式感。入团是要选取比较优秀的学生加入中国共青团,在学生自愿报名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考察合格才能入团。首先,班主任可以以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投票为依据,推荐学生参加入团培训。其次,入团培训一般由团委老师、政治老师和历史老师主持,向学生全方位讲解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最后,要通过考核才能最终加入中国共青团。少先队员退队一般在每年的六一的前一天,主要是初一的学生。举办少先队员退队仪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份的变化,自己已經走向人生新的阶段,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组织好这些常规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青团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
民族传统节日具有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的功能。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热衷于过西方节日,比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等。每到这种节日,校园里就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气息,学生自发的过洋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而学生期待中国传统节日的到来往往是期待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到来,可以利用小长假在家休息或者跟着父母出去旅行,过节的氛围不浓厚。因此,学校要组织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清明节可以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缅怀先烈,中秋节可以利用手工课自己动手制作月饼、元宵节可利用班会课进行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践行“爱国、友善、孝顺”等传统美德,提升中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家国情怀。
德育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而是为了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民办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02-28(001).
[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01-26(006).
[3]石书臣.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思想.教学与研究.2017(1).
[4]王斌刚.中学德育管理中的三个提升.教学与管理.2016(10).
[5]张俭.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6]袁园.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7]祝长水、陈安福、宋玉平、方义康. 育心养德、德心结合:中学德育新路径.当代教育科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