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述评
2018-04-18解璇杜敦科
解璇 杜敦科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重要场合发表了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阐述,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观,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本质。本文拟对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研究进行梳理,旨在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十八大 习近平 传统 文化观 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2016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项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szk25)。
作者简介:解璇,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杜敦科,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299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此后在多种重要场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认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观。目前,学界研究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本文拟对此进行梳理,旨在为今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基本内容与理论内涵
(一)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基本内容
1.“三点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深刻揭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时代价值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现实应用和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正视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挖掘与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传统文化的多维向度。
2.“两点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科学回答上。
3.其他观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以提升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培育法治文化为支撑、以创新治理文化为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一部分,习近平不仅分析了其发展历程与基本特点,还深化了其思想精神与现代价值。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内涵
1.“文化基因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形成了以“文化基因”为核心的关于传统与现代、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系统论说。
2.“治国理政论”。在习近平治党治国治军的实践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其秉承了批判地继承、吸收,彰显习近平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3.“层次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两个统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固本培元、扬弃继承、创造转化、深度挖掘四种方法。
4.“态度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新认识,并作为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集中于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作用和努力方向三个方面。
5.“实质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新发展,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及其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有新贡献,对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终极关怀,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精神实质。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特征与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特征
1.“全面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丰富性、全面性、创新性。
2.“维度论”。习近平文化观蕴含着深邃的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世界维度、哲学维度。
3.“重点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突出特点。习近平以“中国梦”为实践指向的文化战略观,继承传统是其显著特征。
4.“比较论”。与此前党的领袖相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直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评价前所未有;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与现代性转化寄予厚望并提出具体要求。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1.精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对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治国理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三个自信”。习近平指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突破思维定式;文化发展中要实现“通古今之变”,打通恢复中华文化的精神生命;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和“命脉”的当代价值。
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
(一)习近平治国新理念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传承、弘扬和升华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升华。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爱国”、“友善”等价值的传承、弘扬和升华。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對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影响
习近平外交思想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和平”理念等对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根本作用。习近平重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传承“和”文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多多运用传统智慧就解决。
四、关于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与原则
(一)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
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具有的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结实现“中国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其重要地位、时代价值、实践重点三方面。
(二)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为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既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一要求多次明确予以肯认和强调,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精辟论断。
五、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一)集中于学理性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知,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理性的分析与论述,多数研究成果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重要意义、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深入。
(二)实证性研究尚不多见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使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实践成效。然而,这样的实践性研究目前在学界并不多见。
(三)从时间节点上看
相关研究成果都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发表的讲话及论述为研究对象,而在习近平地方从政时期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显得非常薄弱,至今未见相关专题性的研究著作或论文。
(四)未来的研究展望
未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研究,一方面在加强其理论内涵、思想脉络、价值意义、实践路径等广度与深度研究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其实证性研究,使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实践指导作用。
(五)加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海外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力,需要加强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海外研究,如可以借助在一些国家开设的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加强理论界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国外的传播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根洪.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9).
[2]冯纪元.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湖北社会科学.2016(2).
[3]肖唤元.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
[4]李国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思想理论研究.2014(10).
[5]王征国.习近平三维视野的传统文化观.理论学习.2014(11).
[6]李燕.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述论.观察与思考.2015(6).
[7]耿识博.习近平“文化基因”论的内涵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3).
[8]张巨成.习近平与中国传统文化.大理学院学报.2014(11).
[9]李净、谢霄男.浅谈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人民论坛.2015(3).
[10]王增福.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涵丰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17.
[11]王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三个重要方面.人民论坛.2014(24).
[12]孔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兼论中国共产党关于传统文化的新认识.教学与研究.2015(1).
[13]吴桂韩.习近平文化观的多维性特征.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2).
[14]朱进有、曹富雄.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态度·理念·价值——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中国形态研究.重庆与世界.2016(2).
[15]杨凤城.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考察.教学与研究.2014(9).
[16]李翔海.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论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时代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2).
[17]韩庆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大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
[18]龚诗昆.中国传统文化与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2015(12).
[19]蔡国英.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心价值观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求是杂志.2015(9).
[20]冯思淇.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初探.实事求是.2015(1).
[21]郑吉伟、常佩瑶.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理论学刊.2016(1).
[22]裴植、程美东.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