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张謇特教思想,提高培智育人质量
2018-04-18田芳
田芳
【摘要】秉承张謇特教思想,用慈爱心和忍耐心,启迪残障学生心灵,帮助弥补缺陷,培养勤勉、节俭、任劳的品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平等 自立 融合 共享”的特殊教育发展愿景,提高培智育人质量。
【关键词】南通特教中心 勤俭 张謇特教思想 慈爱心 忍耐心
2016年11月21日~2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特教年会与南通特教中心百年校庆,目睹了江苏特教人节奏快、效率高、时间长的工作模式,聆听了专家们对特教“平等 自立 互融 共享”发展愿景的解读,在每位专家的讲解中,张謇的名字如雷贯耳,张謇的特殊教育思想贯穿始终。
一、南通特教中心概况
南通特教中心是2009年南通市聋哑学校、南通市盲童学校和南通市崇川区辅读学校联合组建的。学校秉承张謇先生“为造就盲哑具有普遍之学识,俾能自立谋生”的教育宗旨,坚持“尊重差异培养特长 健全人格 和谐发展”理念,努力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培养造就盲哑,使他们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残而不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自立于社会,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活动。张謇先生制定的学校教学内容,“以生利教育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学校校训“勤俭”,張謇先生多次教导学生,“勤俭耐苦诸美德,是成功之不二法门。”同时,他注重“人”的培养,“首重道德”,注重通过教育把“人”与“社会”联系起来。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养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内”到“致外”,层层递进,从个人到社会,最终实现教育真正的价值。学校注重培养残障学生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让他们在学习上勤勉,生活上节俭,心理上任劳,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生活的锤炼。
培智部教师认真学习蒙氏教育理念,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智力缺陷学生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基础,通过随班就读,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培智育人质量。
二、感悟张謇特教思想对江苏特教人的影响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城南通,拥有全国创办第一所盲哑学校的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拥有全国一流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拥有全国一流的特殊教育康复设备。张謇先生的特殊教育思想植根于南通每个特殊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头脑和骨髓,让我深感他们是在用慈爱心、忍耐心专注于自己的教育对象。
在挑选盲哑学校教师方面,张謇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盖盲哑教师,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固不纯恃学业之优劣,已是尽教育之责也。”他认为盲哑教师的“慈爱心”与“忍耐心”是极其重要的。在教学方法上,张謇先生认为教育应该开发其他器官的功能弥补由缺陷器官带来的不方便,“期以心思手足之有用,弥补目与口之无用”,在聋哑学生教育方法中,以口语教学为主,口语手语书面语相结合,“先教字,习发音,次识字,次讲解。”在盲童教学方法中,引用路易布莱尔发明的点字方法,教习盲生练习打凸字,通过手的敏感性,增强触感,“以厚纸板穿成细孔,手加摸索而得之。读讲明晰无少遗,与明目者无异。”
三、解读现代特殊教育发展愿景,引发特殊教育人的思考
1.平等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残疾人保障法》第一章第三条指出:“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应当体现在受教育的机会均等。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需要大力宣传平等受教育权思想,建立特殊教育下的就业保障和法律体系,给每个残疾孩子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此外,家庭背景和生活区域的差别,经济的发展与特殊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息息相关,适当的政策“倾斜”,才能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平等”。
平等,是倾斜,不是平衡。
2.自立
自我独立,包含精神和行动两个方面,不依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靠自己的力量站立起来。对于残疾人来说,自立,是他们最基本的自我要求,也是特殊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因为,别人的帮助不可能是无时无刻的。我们要从精神领域去启迪引导残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帮助他们体验自立自强的快乐,鼓励他们融入社会,多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具体方法的指导。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中央政府的精准扶贫给残疾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解决了困扰残疾人无业和贫困的束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残疾人要更加积极利用政府“社会公益性岗位政府采购”的契机,谋取岗位,展现自己,让这些岗位的获得为每个残疾人自立、服务于社会,让他们成为讲道德、有尊严的人。
自立,是内需,不是他律。
3.融合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指出:“缔约国必须实施融合教育”。融合,即进得去。哪些孩子进得去?所有需要特殊关照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因此,脑瘫(肢体)、自闭(精神)、学习障碍(障碍)、多重等类型的残障学生都应该成为融合的对象。这些孩子的谁来鉴定?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由特殊教育委员会来鉴定。而特殊教育委员会隶属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行政部门选聘,它应由医生、特教专家、教师和家长组成。特殊教育委员会对学生的鉴定是动态的、持续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从我国的现状看,融合教育似乎是我们特殊教育以及全体教育人的一厢情愿。家长的容纳和接受程度制约着教育人实施融合教育,因此,应积极发挥特殊教育委员会的作用,做好宣传和家长陪读工作,在班主任的配备和学额配置以及融合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都要给予一定的调整。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培养教师时,特殊教育的课程要作为必修课,否则就很难对这些孩子施教!”有融合孩子的班级要选择有爱心有经验的任课老师,尽可能不更换。资源教室的配置和特殊课程的设置,各个学校要提前介入,让这些残障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融合,是不便,不是不同。
4.共享
共享,即共同享有,共同享受,包括理念、经验和资源的共享。《礼记》中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共享可以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化建设。荀子也强调“五疾者,上收而养之,材而施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在现代社会,残疾孩子具备了“享”的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特殊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和正在做的,都是在培养每一个残疾学生的“享”的能力和水平。残疾人借助辅助设备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决定了他们享受现代文明的程度和水平。
共享,是责任,而不是义务。
四、特殊教育现状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过学前语言训练的聋哑孩子大多数可以植入电子耳窝,解决了他们听力上的困难,进入普通学校上学,就我所在学校学生现状看,近五年来,智障学生人数已经略超于听障学生人数,也就是说,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源将由原来以招收听障学生向智障学生转型,老师们也将随之转型。无论如何,慈爱心和忍耐心是作为特教老师最基本的素养,让我们秉承张謇教育思想,通过具体实践来实现特殊教育发展愿景,为提高残疾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2016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年会交流论文.
[2]张斌.张謇实业与教育思想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