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2018-04-18郭增伟杨得祥
郭增伟 杨得祥
【摘要】思想品德,要求一个人讲道德、有品行,做人要实,光明磊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行为和习惯的总称。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性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讲道理,守规则,做一个品行端正、行为良好的人。
【关键词】明理 训练 督促 习惯 评比 竞赛 以身示范 榜样
一、前言
前几天,在和同级部的老师闲聊时,听到他这样说:“这个班的学生学习习惯真的很不好,上课听课的学生太少了,都这么大了,还和孩子一样,回答问题不举手,即使举手了也是边说边举手,课堂上随便说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坐姿不端正,回头的太多,整个班级的课堂纪律乱成一团,而且作业拖拉问题也很严重。”是啊!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同事的班级中,在大部分的班级中应该也出现这种现象。我不仅陷入沉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考高分?还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呢?还是让学生有道德、守纪律呢?教育学生的目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让学生思想端正、行为光明磊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品德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和品德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确,对学生来说,养成一種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讲道理、明事理的人,不然一切都是空谈。根据我多年从教的经验和教训,现结合本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帮法。
二、教师教育学生要明理,在反复训练和督促中教会学生正确的品德和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当然,在说理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可结合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班队活动等进行。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可结合讲“邱少云”的故事,对学生排路队的教育时,可结合一些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的具体事例进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教材编成课本剧,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我总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三个一”。平时,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行为。
三、教师积极利用各种评比、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消灭错别字大赛,礼貌表演大赛,演讲大赛等,给成绩最佳者授予“自理能手”“纠错卫士”“礼仪标兵”等称号。比赛后,对胜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让胜利者再接再厉,以后争取更大的胜利;失败者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头奋起,争取明天的胜利……让学生的思想向好的方向考虑,让学生的品德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
四、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以身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教师要正学生,先要正其身。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向师性”,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自己应该有良好的卫生意识;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就要从自己的仪容仪表抓起。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就必须自己先做到上班、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里的一切规章制度。同时,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