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是“动车”,教育有未来
2018-04-18张婷徐婧彦
张婷 徐婧彦
【摘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对助学课堂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助学课堂是以合作学习为切入点,密切结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着力于解决方式方法问题。助学课堂是一种教学策略,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在实践中应用可以改变学生厌学,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学科新跨越。要实施好助学课堂这一教学策略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出发,搭乘助学课堂这一教学“动车”,促进学生的学业和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助学课堂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教学“动车”
一、助学课堂再认识
1.一种具有动力的教学策略
在助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少,主要是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合作小组来解决;在合作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合作大组来解决,只有合作大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老师来解决。这样老师就退到了最后一道防线,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动车”而不是“拖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2.不同于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
我在教学中,自认为也是比较注重学生合作的,也坚持注重新课改要求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例如:同桌互助、四人小组讨论;也有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例如:我常常会围绕一个主题,为了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拓宽知识的能力,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但是,现在与助学课堂所倡导的“助学”相比,就显得较为“松散”,没有将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组织化、制度化、常规化和常态化。很多时候我们组织的合作学习虽然并不是流于“形式化”,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讨论而讨论,但却因对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不信任而不敢彻底放手,不敢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从而导致合作学习进行的不够深入。学习了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是缺乏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设计。
二、实践应用新憧憬
1.改变学生厌学,挽救学困生的法宝
同事们在交流的时候,感触最多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厌学情况比较严重,缺乏学习的动力。任何一位学困生,心中其实都有一个梦想存在的。像这样暂时落后的学生不少,我们都感同身受。对于他们,需要很多的教学教育策略来激励,来为他们的内心提供动力。如同《助学课堂——打造教学动车组》一书中所谈:“没有不想学习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进步渠道的学生。”助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是在尊重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作者发自内心地善待所有的学生,创造了在同一课堂上分类指导的教学策略,实现了“学优生教学相长,学困生求助有门”,在优秀率大面积提高的前提下,挽救了大量学困生。希望能够借助学课堂这一动车组,帮助更多的学困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借鉴的地方很多,最重要的是首先利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源;其次运用同学之间互教互学的学习方法;第三是多让学生复述回讲,也就是坚持助学课堂中的“走走停停”策略。
2.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学科新跨越
我们数学学科着重关注的是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如观察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探究能力、评价能力等。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也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知识、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学课堂的实施,以合作学习为切入点,密切结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着力解决方式方法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助学课堂提出:把教师牵动全班的“单机拉动”变为“多机拉动”,打造“教学动车组”,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动力源泉,既要为了一切学生,又要依靠一切学生。这也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实施策略初感悟
1.学生自主要时间足够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独立自主地读书、思考,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复习阶段,我们比较多的是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比如在专题复习课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复习课,要开展好学生之间的互学互讲、互评互测,首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由于毕业测试比较注重学生整合教材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学生至少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回顾教材,或者翻阅相关知识,独立自主完成查找——筛选——运用的过程。然后才能够同桌俩人之间互学互讲,或者根据专题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否则,互学与互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办法深入进行。
2.问题设计要有效引领
助学课堂倡导并实践的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引领高效率的合作。在推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体现学生的思考,知识的整合,前后的联系,问题的提出;要体现课标、时政和教材的结合,并且让学生有交流讨论的必要,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讨论发言、提问、讲解的机会,从而达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问题的设计要著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深度而不是难度,要有宽度而不是浅度。尤其是时政专题复习课中,问题设计更要注重跳出教材抓住实质,以提升学生理解、运用、迁移知识能力为目标。
3.教师指导要讲究策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教练员、优化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教师要以会教引导学生会学。由于有很多学困生,甚至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更加需要我们教师引领到位。所以我们要在观念上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在评价上引领学生给予鼓励、在方法上引领学生给予能力。无论是哪一个合作的环节,教师都要做好指导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测试中有很多题型上,比如:辨析题、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比较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技巧,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能力,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将其镶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预设的问题也是要起到指导学生能力提升方面。
4.生生交流要深入有效
开展好助学课堂策略下的合作学习,使得学习效果看得见,就需要生生交流深入有效。根据我们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桌之间的合作适用于基本的知识理解和题目解答,而四人小组之间适用于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四人小组之间可以更加深刻地分析数量关系。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有辩证、有解惑的交流。以试卷讲评课为例,针对选择题我曾经做过实验,步骤如下:
(1)在事先不给出正确答案的前提下,同桌或者四人小组互相对答案,答案一致的保留,不一致的进行辩证,最终通过互相说服达成统一,最终无法统一的题目做标记。
(2)给出正确答案,同桌或者四人小组进行错题讲解,没有理解的标记。
(3)对于学生的困惑,抓住“愤悱”阶段,让学生互讲,并引导学生尊重同学,尊重“小老师”,学会认真聆听。教师进行最后讲解,强调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以及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教师讲完后,抽取典型错题,抽部分学生讲,以此检测是否认真听了,是否听明白了。
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是深入有效的,训练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比较到位,也学会了对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新课改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结合学校的具体校情,立足本学科的具体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交往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出发,搭乘助学课堂这一教学“动车”,促进学生的学业和人格健康发展。愿我们的教育更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