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8-04-18唐巧英
唐巧英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学困生对学习感到困难,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转化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一)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较大。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更加关心,包括他们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学困生何尝不希望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发现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识各不相同。如我在教五年级的《圆明园的毁灭》时,通过课前了解,班上的学困生几乎都对重点词语不能正确书写、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更不要说了解时代背景了。于是,我便利用课前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显然也能跟上。首先,认真地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查字典,扫清“绊脚石”,读通课文;其次,再读,弄懂句子;再次,熟读每一个自然段,理解每一段写什么;接着反复读,体会短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什么写作方法;最后,完成阅读练习题。学困生在起初阅读时显得相当吃力,我坚持不懈,每周对这些学困生进行两次阅读训练,同时,给予基础知识的补习辅导。让我欣慰的是经过一年的练习,这些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巩固了,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还鼓励他(她)们坚持写日记,这样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困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将各断层补起来,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整体能力。
二、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鼓励大胆提问。学困生虽然知识点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认为“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教师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要问。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个女生,五年级末语文考了44分,被许多教师宣判“死刑”说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励下,她不懂就问,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且执意要我出题给她练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以67分的成绩打破了“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
三、落实辅导工作
(一)重視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
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
(二)手拉手,向前走——“疑问消除法”
实现一个优生带动一个学困生的帮扶活动,为其命名为“手拉手,向前走”。即为每位学困生找一位小老师。首先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与学困生一起整理自己知识的断层,形成若干个细化的小问题,罗列在一个表格中,让小老师为其辅导,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注明时间和日期,由教师出题检验后写上评语,及时评价和鼓励,启发学习的动力,使问题由多到少,逐个解决。由于优生与学困生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能使学困生的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增强辅导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宋青.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点滴尝试[J].现代阅读,2012,(07).
[2]邓云珊.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调查以及转化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6.
[3]何文娟.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现状及其转化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