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04-18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联网校企实训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 丽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起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移动支付、物流分拣系统、ETC、共享单车、缤果盒子无人超市等都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物联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慧穿戴、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物联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实现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逐渐成熟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由此带动产业的迅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络统计分析,2017-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高职人才每年需求年均增长150万以上,但每年全国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90万左右,供求差距较大。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融合化、智能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对物联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专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除了本科院校外,上百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物联网专业。尽管高职院校开办物联网专业的热情高涨,但物联网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刚刚起步,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开设物联网专业没有紧贴物联网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同程度存在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二是学校的专任教师缺乏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践经历和能力;三是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和物联网企业进行了合作,但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并未从深层次建立起可行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四是各高职院校培养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部分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由此可见,物联网产业虽发展迅猛,但一方面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不理想。面对这一现状,为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在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及时跟踪物联网发展状况,找准物联网行业企业动向,探索出有效和科学的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服务。

三、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重庆市骨干专业,围绕物联网产业,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我院与新大陆科技公司共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与中移物联网公司、华为公司等在人才培养,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同时邀请行业及企业专家成立物联网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交流,为专业发展把握方向、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现企业行业与学校培养的高度衔接。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校企对接、工学结合、课岗融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建设。努力实现行业发展发展与专业办学对接、企业岗位与课程对接、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对接、企业评价与学生考核对接。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岗位对知识、技能要求来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岗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3.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与企业合作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岗位需求确定,并与相关职业标准对接。与行业企业、协会学会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制订体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课程标准,使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紧密衔接。

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过程考核为载体,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现“课岗融通”具体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完成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形成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管理规范、应用快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打造“双师双能型”物联网专业教学团队,主要是学校老师走入企业、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决策咨询、市场调研、培训员工。同时邀请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等进入课堂,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授课。促进学校、教师、学徒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同时建设物联网大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建设。

5.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有物联网综合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校、RFID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物联网专业与新大陆、华为、重庆中陆承大等企业单位校内实训基地。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物联网校企合作的人才优势,混合所有制学院的体制优势,立足江津,辐射重庆,面向西南,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配合江津区建成全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推进传统产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面向江津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区、珞璜工业园区和白沙工业园区,辐射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地区的其他工业产业园。

四、结语

物联网行业发展迅速,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舒松,喻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指导目录(2016-2020)[Z].2016.

[3]陈宁.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04).

猜你喜欢

联网校企实训
“身联网”等五则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抢占物联网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