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火未必就是好父母
2018-04-17
我是火暴脾气,于是,当妈妈的头一年,我把重点都放在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上。我学了很多技巧,面对女儿时永远都是微笑、神采奕奕、精神百倍的。书上不是说了嘛,妈妈的状态很重要,因此我需要这样要求自己。
但小D接近一岁时,我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情绪崩溃。那天,小D因为某件事大哭,原本只是一件特别小的事,但我失控了,对着她大声吼叫,然后和她一起哭。小D吓到了,我也被自己吓到了。
那次后,我和小D的认知老师分享了這件事,作为两个孩子妈妈的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对我说:“你假装一个完美的妈妈太久了,你累了。”是啊,因为我学习了育儿知识,我要求自己不能发火,甚至连一点点不昂扬的情绪都不能有。我被育儿知识绑架了,我要求自己做一个不真实的人,一个完全没有负面情绪的标准妈妈。可惜,所有被压抑的情绪一直存在着,它们最终以一个更加激烈的形式爆发了。
所以,不发火未必就是好父母。然而,如今很多父母都把书上的育儿知识当成了秘方,希望通过精准地遵守来打造一个完美的孩子,打扮出一个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不是标准件,父母更不是神。
自那次以后,在养育小D过程中,我会和她分享自己的心情:今天妈妈累了,你可以自己玩儿一会儿吗?今天妈妈的心情不是很好,每个人都会有心情糟糕的情况,妈妈睡一觉就会好。面对小D时不时的哭闹,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先管理自己的情绪,但是我再也没有“我不能生气”的压力了。相反,有时我觉得自己的情绪上来了,也会真实地告诉她:“妈妈是爱你的,但是你的这个行为我不喜欢,因此妈妈现在也很生气,妈妈需要冷静一下。”如此,我更加真实地面对了自己的情绪。
其实,育儿从来都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育儿知识是科学,父母的本能是艺术。要平衡科学和艺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成为真实的父母,不要用育儿标准强迫自己,而是去体会每个当下的真实感受,然后通过育儿知识来指导我们如何在“真实”和“标准”之间达到平衡。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