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材料运用
2018-04-17高新
高新
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值得大家注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有米还须巧用,这样才能做出一顿好饭!
具体来说,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旧材重提。“旧材”就是已经过气的材料,因为经常被人使用,所以在作文中经常“撞车”,给阅卷老师带来视觉疲劳。比如:说奉献就写雷锋,谈拼搏就写张海迪,谈意志就引述贝多芬和海伦·凯勒的故事……这样的材料不是不可以写,而是过于陈旧,缺少新意。其实,反映“拼搏”的材料有很多,冬奥运上的健儿,从电视节目中走出的草根明星,具有新闻热点的寒门学子……他们身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使人产生共鸣。动笔前,大家先打开思维、广泛取材,再去旧留新,从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命题。
2.材料不宜过多。选材时,一方面要注意典型性,另一方面要求精炼,也就是不能罗列。有的学生常易走极端,要么大篇幅地演绎论点,要么堆砌类似的材料,这都是不可取的。一些人抱着多多益善的想法,将古今中外的事例全罗列出来,从头到尾,就像一篇记叙文。有的同学为了增加真实性,将自己的切身经历详细描述,结果适得其反。选材时,大家要对材料大胆取舍,敢于忍痛割爱,并不是能支持论点的就都“端上来”。而且,还要适当地引用名人名言,使说理更加透彻。
3.材料要深入挖掘。所谓“深入挖掘”,就是从一个人或一件事出發,展开记叙或议论,使材料丰富起来。以“人生需要放慢脚步”为例,这个命题是一个陈述句,“人生”是主语,其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需要”是一种条件,“放慢脚步”是一种结果。那么,为什么要“放慢脚步”呢?谁放慢脚步了?放慢脚步的结果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去深挖,大家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爱马仕集团的创始人蒂埃利·爱马仕就是一个放慢脚步的人。他将“慢”的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之中,以“慢功出细活”而闻名于世。以丝巾为例,需用40种颜色,经过20个工序才能完成。一个手提包也要经过200多道工序,需要两年才能做完。那么,“放慢脚步”的结果呢?该企业生产出的商品不仅价格不菲,而且深受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