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的全球史
2018-04-17
1“野树上长出的羊毛”
棉花走向全球
14世纪英国作家、旅行家约翰·曼德维尔爵士罕有地提到了1320年代他在所谓的亚洲旅行中确实可信的观察所得。在《曼德维尔游记》(The Travels of Sir John Mandeville)中,他告诉他的读者,印度长有一种奇树,枝头上结着小羊羔。那些枝条十分柔软,可以弯下来让饿了的小羊羔进食。他描写的是棉花树,而其插图成为东方奇观之一。那时的欧洲人知道棉纺织品,也已经从近东获得了原棉,但很少有人亲眼见过棉铃。欧洲人并不是唯一不熟悉棉花的人。在16世纪之前,日本也几乎无人见过棉花这种植物,尽管当时日本人已经是棉纺织品的热心消费者。16世纪《日本历史年表》中讲到,一个说中国话的年轻人,从东南亚来到日本,第一次试图将棉花引进日本却惨遭失败。在公元799年的夏天,他乘着一艘小船被冲到岸上。据说是他带来了棉花种子。种子被洗净、浸泡,播种在日本国内不同的地方。然而,却没能长出植物。日本人不得不又等了好几百年,才最终成功引进棉花栽 培。
英国和日本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成为棉纺织品在全球的主要生产国,这样的事实使得以上两个故事尤其令人心酸。不过,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对于棉和棉花栽培的知识都非常有限。曼德维尔称棉花是印度特有之物是没错的,而通过把棉铃描绘成小羊羔的形状,他不仅将印度棉布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等同于英国羊毛,而且他还认为,正如羊毛之于欧洲,印度的财富和富有,与它具有全球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一种原料是紧密相关的。曼德维尔是否正确:印度生产棉纺织品的优势,源于对棉花这种植物的知识、它的早期种植和商业用途,是不是果真如此?本章认为,在欧亚非大陆“旧棉纺织体系”中,拥有本土原材料,是竞争性产业发展的根本。不过,当进入现代早期之后,这一规则就不再有那么强的约束力了。其次,棉花栽培和对这种纤维的有效利用,并不是印度的特权,我所定义的“第一次棉纺织革命”时期,棉花栽培向全球不同地区的传播已经出现。
2 棉的传播
棉栽培在古代的传播非常有限
学者们提出,棉花发源于印度,最早的种植出现在公元前3200年的印度河流域。在约公元前2600年至1900年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摩亨佐-达罗”(意為“死丘”)城中,发现有织物的残片,包括以一种与树棉有密切关系的植物的棉花所制造的各种织物。到公元前600年,棉花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买卖,于公元前4世纪进入欧洲。在欧洲,这种植物没能找到适宜的环境,其栽培一直受到限制。尽管有一些棉布进入了罗马,它们却很可能是非常稀罕的织物。有不少罗马作家在谈论近东的古怪之处时,都提到了有一种叫作“棉”的怪东西。在罗马人的世界里,棉似乎是一种离奇的材料,不仅仅因为它天然柔软而轻薄,而且还因为长出棉的树木颇为古怪。希罗多德(Herodotus)曾有记叙,波斯国王薛西斯麾下侵略希腊的军队,都穿着“野树上长的羊毛”做成的衣服,“漂亮和质地远远超过羊身上的羊 毛”。
这样的文字,证明棉栽培在古代的传播非常有限。在公元进入第二个千年之前,中国也几乎对棉树一无所知。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棉花栽培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移植到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答案在于,这不仅仅是移植栽培的问题。不同的生态环境对棉的接受,必须伴随着足够的对于它的可能用途、能够成功种植条件的知识的传递。公元800年至1000年,伴随着农艺知识的传递,棉花成功地渗透到中国、中东和非洲的农业体系当中。这一过程被琳达·谢弗定义为“南方化”,也就是说,原材料(包括棉花)的传播,把南亚的工艺和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最终传遍全球。这样的一种过程,取决于接受的地区学习加工这种原材料的适用技术和工艺,及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棉花在古代已经走了出去,它的栽培很可能在前伊斯兰时代就已经进入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埃塞俄比亚、努比亚和上埃及,并到达地中海地区。到10世纪,它的踪迹出现在伊斯兰国家的很多地方:在中世纪早期,安纳托利亚、波斯和叙利亚的一些地区,都以优质棉花闻名遐迩。自小亚细亚和北非,棉花传播到希腊、塞浦路斯、爱琴海群岛、南意大利和南西班牙。这些是欧洲仅有的能够成功生长棉花的地区,之后,现代早期的“小冰河时期”,导致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的气候不再适合棉花栽培。棉花的种植同样向东延伸,在公元1世纪或2世纪进入印度尼西亚,并在公元4世纪由哀牢“蛮夷”带到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沿岸。不过,棉花的栽培和加工直到7世纪才传到中国。
3 棉花栽培在中国的传播
最初它仅仅被当作观赏植物
就像在欧洲的寒冷环境中棉花无法生长一样,在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气候中,棉花也很难栽培。这样的年代顺序揭示出,伊斯兰的扩张,或许对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农艺知识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公元10世纪左右,棉花栽培进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欧这两个地方。棉花向东的传播,得益于将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阿尔泰和纳林台勒苏木(今蒙古境内)相连的丝绸之路,与自中国向中亚的商品销售反方向而行。在公元6至7世纪,棉花进入今中国新疆境内的吐鲁番地区,不过最初它仅仅被当作观赏植物。据我们所知,到9世纪,一年生的棉花品种(“白迭”)在这一地区已有栽培,而到唐代末年,棉花栽培在福建已广为传播。在第一个千年之末,还有一种多年生的棉花(树棉)借另一条路进入中国,这是一条经过中国云南地区的印度支那和海南岛的南线。经过泰国和越南(公元7世纪棉花已进入该地区),棉花栽培到达东南亚、缅甸中部、柬埔寨、东爪哇、巴厘岛、松巴哇岛、布通,以及南苏拉威西岛的东南部。
棉花的纤维,较苎麻和亚麻短,因此纺纱和织布都需要更换工具,这一过程花去了两三百年。
为什么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就算不足1000年也有好几个世纪)棉花才遍布欧亚非大陆的温带地区?显然,通过宗教(伊斯兰)和贸易(丝绸之路)而紧密维系的结构,促进了农艺知识的传播。然而,障碍也处处存在,首先就是基因。或许最容易移植的是多年生棉株,不过,这正好显示出棉花广为传播的主要局限,因为一年生品种(“Gossypium Herbaceum”,草棉)有更大的潜力在较冷的地方长成。中国正是如此,在一年生品种发展起来之后,棉花栽培才得以向北传播,于12世纪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作物。
棉花栽培在中国元、明时期的传播,显示出另一种重要障碍的存在。在它被接受之初,并没有伴随任何大规模的棉加工和生产的发展。棉花的纤维,较苎麻和亚麻短,因此纺纱和织布都需要更换工具,这一过程花去了两三百年。一直到13世纪,棉纺织生产和棉花栽培才成为中国农村的两大常见行业。
新书速递
丛林之书
作者:[英]吉卜林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定价:58.00元
本书完整收录吉卜林丛林故事全部16个篇目,2016年上映的《奇幻森林》便是由《丛林之书》改编而来。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奖作家。《丛林之书》作为他的代表作,已经畅销百年,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我年轻时的朋友
作者:[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定价:58.00元
这本书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创作成熟期的10篇短篇小说佳作。门罗把日常生活的片段编织成精巧的故事和寓言,在语言之光的照耀之下,平凡的人生开始翩翩起 舞。
创造日本
作者:[荷]伊恩·布鲁玛
出版社:理想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定价:56.00元
布鲁玛深刻地探讨了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全球的现代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