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为了孩子,我们愿意倾注所有爱
2018-04-17张宇昕
张宇昕
酒泉市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成立于2009年7月,是玉门市首个集医疗服务及保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儿科。2017年,该科室被评为“甘肃省巾帼文明岗”。
刚走进儿科门诊大楼,迎面而来的便是许多家长抱着孩子前来看病的场景。当下正值流感高发冬季,原本十分繁忙的医护人员更要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病房中,她们不仅要及时细致地为患儿做出治疗,还要耐心地安抚好家长焦虑的情绪,这些工作艰辛而特殊。
一支由“女汉子”组成的团队
儿科分新生儿和儿内科两个专业组,共有30位医护人员,其中女性就占了29位,年轻、有朝气、勇于拼搏是这支队伍的标签和象征。为了积极开展儿科专科业务,年轻的医护人员们深入基层卫生院、社区、学校宣传科室业务,建立儿科医患交流群,不定期外请专家,使病人逐步走进了这里,认可了她们。儿科要承担玉门市城乡及周边县市约85%的儿童医疗、保健,以及对早产儿、危重新生儿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及诊治工作,巨大的任务量和压力可想而知。
从每天一到岗开始,忙碌的时间指针便一刻都没有停下来。科室副主任李莉向我们介绍:“不少周边县市的家长也选择前来,所以轮班倒、节假日加班、随叫随到的工作状态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她说,“全科医护人员的平均年龄是24.6岁。在如花似玉的年龄,她们没有时间去购物护肤、花前月下,大家经常自嘲自己是‘女汉子,只要是有工作任务,没说的,肯定都会义不容辞去完成。”
2017年的春节,对于她们来说印象深刻。大年三十晚上,春晚刚刚开始,就在每个家庭都沉浸在万家灯火的团聚中时,科室值班人员突然接到通知:从乡镇卫生院转来了一个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孩子,情况危急。于是大家第一时间全部赶到医院加班,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热乎的年夜饭,就立刻投入到抢救中。紧接着,大年初二,科室又收治了一名持续发热的新生儿,经过积极检查,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在家长的要求下,科室积极安排医护人员护送转院……那个春节大家在一起连续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但所有人都毫无怨言,对她们来说,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孩子能够脱离危险健康成长,就是她们内心最大、最充实的安慰。
一颗仁心,带去所有的爱与奉献
都说医学是一门温暖心灵的科学。较之于精湛的医术,让人们最温暖的正是“医者仁心”,而不怕累、能吃苦、将孩子当做自己的亲人,是这支团队一直以来坚守的准则。
2012年3月的一天,“120”急救车一路奔向医院,科室收住了一位被遗弃在土厕中的男婴,当时孩子满身粪便,并查出有肺部出血的症状,因此随即对他进行快速处理和抢救,护士医生全都守在婴儿身边。然而在做CT检查时,孩子突然出现心跳停止的情况,一时间粪从气管中涌出。就在此刻,为了让气管畅通,李莉和其他医护人员就拿着吸痰管嘴对嘴地一点一点将粪便吸出来,“当时大家根本顾不得什么脏,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孩子活下去!”回忆起那一幕,李莉感慨地说,“后来孩子住进病房,我们的医护人员自发地为他清洗、买奶粉、买衣物,甚至哺乳期的护士把他当成自己的宝宝用奶水哺育。当他病愈被社会福利部门接走时,我们都恋恋不舍,总是抽空去福利院看望这个小家伙,后来经过随访,得知孩子已被好心夫妻收养,并带到美国生活。我们打心里高兴,希望他未来能健康幸福。”
2014年,科室收治了一名重度窒息患儿,早期就出现反复抽搐的状况,后被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家长担心孩子留下后遗症,竟然狠心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不见踪影。医护人员始终不愿意放弃,通过一点一滴的精心治疗和百般呵护,将这个孩子在新生儿监护中心一直抚养到9个月大,“那段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孩子的‘妈妈,有的人从家里搬来了婴儿床,拿来了学步车,有的人拿着玩具哄他开心,抱着他出来晒太阳,他成了大家养起来的宝宝。”后来,医院通过各种渠道四处寻找孩子的父母。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这对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但没有死亡、反而健康成长,聪明可爱、各项行为能力发育完善时,流下了欣喜的泪水,最终重新接受了这个孩子。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每个孩子能平安健康是她们最大的心愿,但一些家长不讲道理和不理解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护士们为了照顾孩子,顶着黑眼圈熬夜值班,但当孩子病情的恢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个别家属就会一味责难和怀疑,甚至护士在扎针时也会遭到辱骂和推搡。” 护士长王晓霞对我们说,“这种委屈只能互相安慰自我消化,然后继续坚守在岗位上,毕竟这是我们的工作。”
科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地家长送来的锦旗,以此表达感谢之情。对于家境困难的患儿,科室还组织捐款捐物,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神圣意义。
一个孩子、一位母亲、一个家庭
记得有一次,科室收住一个胎龄26周、体重9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皮肤嫩得几乎吹弹可破,因为身体原因,孩子母亲的怀孕过程可谓十分不易,再加上曾经已经失去过一个孩子,所以眼下对这个新生儿的救治更是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但是孩子目前伴随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穿刺困难、动脉导管开放、颅内出血、体温过低、喂养不耐受等一系列并发症,生命危在旦夕。李莉带着监护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救治中,“当时可以用‘一关一关地过来形容。”李莉回忆道。终于,经过全科医护人员15天的积极抢救,加上李莉和护士长每天将近24小时全天守护,孩子身体各项机能恢复正常。
说起这些年里难忘的故事时,李莉的记忆十分清晰,仿佛那一幕幕救治的场景就出现在眼前。后来,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儿科的特殊意义就在于,我们每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也是挽救了一个焦虑紧张的母亲,一个对孩子充满全部希望的家庭,而这也恰好是我们最能感到欣慰、成就和自豪的地方。”
其实,她们本身又何尝不是家里的女儿和母亲呢?因为工作量大、工作性质琐碎,工作风险大,在家庭责任与工作任务的平衡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与汗水,并独自承受背后的心酸:丢下等待吃饭的一家老小,守护在临床第一线;孩子要高考,可妈妈却没时间为他做一顿像样的晚餐,更没时间陪他上一次补习班;孩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永远没有妈妈的身影……2016年的“十一”假期是李莉无法忘怀的日子,那几天科室为一个早产儿的生命安危忙前忙后,而自己5岁的儿子也突发高烧,繁忙的工作使脱不开身的她直到回到家中后才开始照顾儿子,“当时为了尽快让儿子退烧,就自己在家给他打吊针,没想到儿子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出现脸色苍白、血压低、心律快等一系列反应,我赶紧带着他来到医院,那一刻我竟然也像个手足无措的家长,将孩子交给其他医护人员治疗。”李莉说着,眼角也涌出了泪水,“觉得亏欠孩子和家庭太多了,當然也是在那一刻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对母亲和家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牢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聊到这里,我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她发自内心的笃定,这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身上闪耀的最美丽的光芒。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通力配合下,科室于2016年完成床位使用率达到95.2%,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到80.2%,治愈率达到73.9%。医院不断加大对儿保的投入,购置了智力测评仪、微量元素仪、骨密度仪,率先在全市开展了0~6岁的体检及智力测评,改善和提高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建科8年来,年门诊接诊病人达到30000余人,住院诊治2600余儿童,年诊治新生儿1200余人。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不退缩,不放弃,坚守在岗,这是儿科所有医护人员的初心与执著。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热情、细致,为孩子们的健康倾注着自己的全部心血。
记者手记:
都说青春是一首歌,这支年轻的团队用自己的无怨无悔和付出,在青春的年纪画上了最有意义的音符。一次,有位家长为她们送上了一捧鲜花,花朵轻柔而美丽,让她们的心里感受到一股被信任的温暖,相信这种美好力量将是人生中无可替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