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2018-04-17卢仕融陈连山

前线 2018年3期
关键词:蝼蛄王莽刘秀

卢仕融 陈连山

民间传说不仅是民众的历史记忆,也是民众解释世界和生活的一把钥匙。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既有历史的影子,又被民众借来解答生活中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由此可见,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与解释自然和文化起源的神话故事颇有相似之处。

传说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王莽在执政期间推行“新政”,由于其政策不当,且朝令夕改,使得官民无所适从。他不但没有摆脱西汉末年政治经济困境,反而导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两支较大的起义队伍是绿林军和赤眉军。

刘秀,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作为汉朝皇族的刘秀此时乘势而起,加入绿林军,最后击败王莽,平定四方,于公元25年称帝,即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由于王莽与刘秀之间存在着前后帝王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因此,人们创造了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这类传说的内容都是王莽追杀造反的刘秀,但刘秀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王莽赶刘秀,一个赶,一个逃。王莽怎么也没想到,他赶呀赶,却赶出了一个新的王朝,葬送了自己的旧王朝。这正应了这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传说的内容

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有一类是用来解释当地自然地貌和风景由来的。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老百姓不知道怎么解释山脉的成因与形状,于是,人们就使用神异色彩浓厚的传说来解释。

例如,在河南南阳地区就流传着一个《伏牛山传说》:刘秀被王莽追杀,从京城长安出逃,一路逃往南阳。刘秀逃到半路,眼看就要被王莽的追兵赶上,他急着大叫:“天亡我也!”这个时候,一头大青牛从天而降,张开嘴巴将刘秀吞下,刘秀便昏了过去。等他清醒过来,已经到了南阳附近了。他非常高兴,便对大青牛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命,就好事做到底吧,赶紧变成一座大山挡住追兵。”大青牛一听,心想:“我是受太上老君派遣来救刘秀的,只好听他的了。”便摇身一变,卧倒在地,变成了如今的八百里伏牛山。《伏牛山传说》运用王莽赶刘秀传说的情节模式,来解释河南伏牛山的地貌现状和命名原因。

老百姓还用王莽赶刘秀的传说解释地方奇特景物。湖北枣阳有一个《扳倒井》传说:刘秀带兵逃出长安,王莽率兵在后面不断追赶。好不容易把追兵甩开了,刘秀兵马疲惫,口干舌燥,便吩咐将士下马休息,并赶紧找寻水源解渴。将士们找到了一口井,却没有水桶打水。情急之下,刘秀奋力将水井一扳,水井居然立刻倾斜,井水自动流了出来,全体将士终于解了渴。后来,王莽兵马又逼近了,刘秀急忙率领将士启程。走得慌张,刘秀忘记将水井扶正。于是这口斜井就留下来了,并被叫作“扳倒井”。《扳倒井》傳说利用人们相信开国皇帝刘秀具有超自然力量,去解释当地存在的“扳倒井”。所谓“扳倒井”就是倾斜的水井。以科学眼光看,水井通常都是坚固的,非人力所能损坏或移动。“扳倒井”倾斜的原因与当地的土质、自然灾害相关。地层运动,土石松动,都可能使水井受创倾斜,但老百姓不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便使用历史传说加以解释。

老百姓不但用王莽赶刘秀的传说解释山脉成因或地方奇特景物,还用来解释某些植物具有超强复生能力。

伏牛山地区还流传着一个名叫《大柳树》的传说:刘秀被王莽率兵追赶。刘秀一路逃命,跑得太累了,就坐在一棵大柳树下休息。刚刚坐下,就看到王莽的追兵又追来了。他看着这棵大柳树,心想:如果能躲进树内,那该有多好!这个念头一起,大柳树居然自己裂开两半。刘秀立刻躲进大柳树内,大柳树又迅速合住了。王莽追到大柳树下,看不见刘秀的人影,非常生气。在盛怒之下,便抽出身上宝剑向大柳树砍去。大柳树被砍断,但王莽是骑在马上挥剑砍树,这一剑只砍去大柳树的上半部,并没有砍中蹲在大柳树树身里面的刘秀。事后,刘秀怜悯柳树是为了保护他而死,便说:“只要我登基,就让柳树再重新长出三头六臂。”刘秀登基之后,这棵柳树果然长出了三头六臂,至今留下一句俗语——“忠心老柳万年春,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柳树》传说解释了柳树强大的复生能力的来由。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品种的大树被拦腰砍断很难复活,但是柳树却可以很好地复生。老百姓无法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就借用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来解释。因为老百姓相信帝王金口玉言,既然刘秀口谕褒封柳树可以“三头六臂”,柳树也就具有了超强的复生能力。

此外,还有一类是各种昆虫搭救刘秀的传说,如《蜘蛛救命》:王莽追赶刘秀,刘秀途经一间破庙,便立刻躲进破庙里。但是他在进入庙门的时候,不慎弄破了一张蜘蛛网,留下了痕迹。蜘蛛网上的蜘蛛见状,非常同情刘秀的遭遇,便开始修补自己的蜘蛛网。当王莽赶到这间破庙时,看到蜘蛛网并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就没有进庙搜寻。刘秀也因此逃过一劫。蜘蛛网是蜘蛛捕食的工具,网坏了,蜘蛛加以修补也是出于其本能。但是,在《蜘蛛救命》中蜘蛛补网的目的却是为了搭救刘秀,这和《大柳树》中的柳树一样,直接揭示了刘秀是未来真命天子的身份。既然刘秀是未来的真命天子,不论动物、植物、昆虫都要搭救他脱离险境。

还有一个蝼蛄救刘秀的传说:刘秀被王莽追得逃不动了,就求犁地的老农帮助他。老农让他藏在犁沟里,用土覆盖起来,骗走了王莽。埋身土中,蝼蛄怕他憋死,就在土中钻小洞,便于呼吸。等王莽走远了,老农把刘秀从土里扒出来。刘秀感谢了老农救命之恩以后,低头看见蝼蛄,知道它是农业害虫,就直接把它扯成两截。蝼蛄大喊冤枉。刘秀知道蝼蛄也曾搭救过自己以后,就用树刺把蝼蛄的身首重新接在一起,让它复活。从此,蝼蛄的脖子长得都像树刺一样。纠正了冤案之后,还得报答蝼蛄呀。刘秀很为难,因为蝼蛄是农业害虫,可是不报答也不行。于是,刘秀允许蝼蛄有限度地做害虫,可以“拱三垄”。就是只允许蝼蛄拱三垄地。但是,它误听成“遍地拱”,从此一直危害农田。这个传说不仅解释了蝼蛄的长相,还解释了这个害虫得以延续至今的理由——曾经救过刘秀,并得到刘秀的允许。不过,在江苏北部地区,人们说被蝼蛄搭救的是幼年的刘邦。刘邦称帝之后,打算给蝼蛄封侯,但考虑到它是害虫而作罢。蝼蛄一怒之下,大肆繁衍,加倍祸害禾苗。

话说回来,尽管刘秀是未来的真命天子,也有动物选择不救刘秀,如《老鹰告密》传说:王莽率领大军追赶刘秀,将刘秀包围在一片树林里面,眼见王莽的军队准备进到林子里搜查,刘秀便赶紧躲到沟里头。王莽部下竭力搜查,却找不到刘秀踪迹。此时,天上飞来一只老鹰,叫了一声:“沟里哩”(老鹰的叫声的确如此),王莽顿时醒悟。正当王莽赶去沟里时,有只老鸹(乌鸦)飞了过来,叫了一声:“瞎话!瞎话!”(乌鸦的叫声与此类似)这叫声使王莽认为老鹰在欺骗自己,因此又领着军队往别处搜查去了。事后,刘秀非常生气,诅咒老鹰将来死无葬身之地(河南洛阳的说法是“让你死在那云眼儿里”,意思相同)。果然,今天的人们见不到老鹰的尸体。

又如《骡子逃跑》传说:王莽率军追赶刘秀,刘秀逃往黄河北岸,有一位庄主送给刘秀一匹骡子,刘秀骑着骡子逃跑。在逃跑过程中,骡子突然停下脚步,因为它临产了。刘秀跟骡子说:“千万不能生,赶快走,要不然追兵就上来了。”从此以后,骡子都不能生育后代了。

上述两个传说讲的都是动物不救刘秀,而没有得到好下场。这两个传说也是解释生活现象的。生活中,我们可能看到麻雀、喜鹊的尸体,却看不到老鹰的尸体,因为鹰的数量毕竟太少了。马和驴都能生育,但是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后代,却没有繁育能力。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这两种现象,就借用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来解释。

传说背后的思考

王莽赶刘秀传说在湖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都有流传,但是主要集中在湖北、河北、河南三省。这三个省之所以存在更多的王莽赶刘秀传说,都跟刘秀的生平经历相关。刘秀在湖北起兵,河南、河北是主要战场,最后又定都河南洛阳。老百姓都喜欢讲本地发生的历史故事,因此,这三个省就成为王莽赶刘秀传说的主要流传区域。

从故事情节分析,这些传说有几个共通点:

第一,“搭救”情节的设置。这些传说中大都存在一个搭救刘秀的情节。“搭救”刘秀的对象,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或是昆虫,隐含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刘秀将成为真命天子。这是一种以描述“天命所归”作为标志的叙述模式。换一个角度思考,这或许也只是老百姓为了解释特定的自然景观、风物特产,借用了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第二,成功逃脱的结局。由于历史事实是刘秀最后创建东汉王朝,所以,王莽赶刘秀传说的结局必然是刘秀每次都成功逃脱。这个基本结局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不是历史传说了。那么,逃跑—搭救者出现—死里逃生—奖赏,就构成了王莽赶刘秀传说的基本模式。刘秀如果被抓,这个传说就无法自圆其说。这个叙事模式可以无穷无尽地展开,每个地区的老百姓都可以用这个传说模式来解释自己本地的各种问题。

第三,固定的人物形象。在传说中,王莽是加害者,刘秀是受害者。这种固定的人物形象设置与老百姓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好惡有关。历史上,王莽专权、欺压民众,刘秀揭竿而起、奋力反抗,所以,老百姓对王莽的看法多以负面为主,对刘秀则多以同情和赞赏为主,体现在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中也是如此。

总之,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内容,既有一定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思考,又有很多艺术虚构的因素。不论这些传说是真是假,都被民众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不能解答的问题。这有点类似于那些解释性的神话。但是,它跟解释性神话又有差别:神话解释的通常都是宏大现象,如宇宙起源、日月运行、大地面貌;而王莽赶刘秀的传说解释的是百姓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现象。

猜你喜欢

蝼蛄王莽刘秀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王莽:谁都别想忽悠
刘秀苦寻同窗
不靠谱的蝼蛄
改朝换代
浅解三字经(之七十二)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地球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