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首都商务的答卷人
2018-04-17闫立刚
闫立刚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首都商务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首都商务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序推进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整体上实现了商务发展的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着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商务工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首都商务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计203次提到人民,处处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商务领域各行业都与民生息息相关,要不断提高商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筑牢民生底线,推动商务为民服务迈上新台阶。
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进展显著。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部署,制定商务领域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明确商务领域相关产业15条管理措施,出台推进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提升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2017年疏解提升市场241个、物流中心55个,重点地区全面收官。自2015年以来累计疏解提升市场1032个、物流中心106个,疏解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加强了首都商务与津冀在功能优化互补、产业深度融合、产销对接、家政服务、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协同合作。
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明显提高。本着服务市民生活,制定实施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对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推进。2017年建设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210个,其中近1/4是疏解整治促提升补建网点。全市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的城市社区覆盖率达87.4%,网点连锁化率达34.9%,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共新建或规范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685个,在全国率先建立家政服务等11个行业(业态)标准规范体系。全市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商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有效组织开展春节蔬菜保供联合行动,粮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持续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肉、菜追溯流通节点分别达到1778个、2383个,肉、菜扫码追溯覆盖九成超市门店。稳步实施盐业体制改革,食盐市场供应充足,秩序良好。市场秩序和流通环境不断改善,统筹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等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首都商务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首都商务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积极践行新理念,紧紧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大机遇,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批成功经验和制度成果。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推进。2015年,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获得国务院批复,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内地与香港澳门服务业基本自由化一起,共同构成了国家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格局。2017年,试点深化方案再次获得国务院批复。试点开展以来,首轮141项任务已完成135项、完成率95.7%;新一轮85项深化试点任务完成过半;在服务业重点领域推出21项开放措施,在配套支撑体系方面落地100多项改革举措。外资飞机维修等新業态落地运营,投资管理、贸易便利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以“10项业态创新+8项体制机制创新”为代表的58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创新举措。2017年,试点六大领域实际利用外资178.8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2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0.6%,比2014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落实国务院“放管服”工作要求,首创外资企业设立“一窗受理”制度,并全国推广,企业减少45%重复填报事项。建立外资企业“全周期”管理机制,首创“双积分”信用激励制度,联合9部门推出24项激励措施。搭建统一的北京市“境外投资直通车”网上备案平台,实现境外投资网上“一口受理”。推进实现外贸领域“十五证合一”,减少企业重复提交各类登记备案事项130余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2013年以来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5项。开展商务“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3项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证明、5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9项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
商务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商务创新,电商自营B2C市场份额占全国七成以上,电商集群化发展规模全国领先。率先在国内推广应用电子发票,累计开具11亿张,占全国电子发票总量近50%。推进流通行业降本增效,通过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68家试点企业装卸效率提高超过50%、人员成本降低50%。积极推动商务高端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市4007家总部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比达30.3%,世界500强企业56家,连续5年位居全球城市之首。
大力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首都商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培育商务发展新动能,商务发展规模和效益全面提升,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与新时代首都发展相适应的商务发展新格局初步奠定。
消费格局实现根本性转变。出台系列“商品+服务”促消费政策,推动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和结构优化调整,形成了首都消费新格局。北京在全国率先成为商品消费跨入万亿元的城市,率先形成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率先建立以总消费为目标的增长促进机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8123.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005.1亿元,连续9年保持全国最大消费城市地位。2017年,全市总消费额突破2万亿元,其中服务消费额同比增长11.8%,占到总消费额的51.3%,北京在全国率先步入服务消费主导时代。
外贸发展质量实现重大提升。积极落实国家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本市促进外贸发展工作机制,对外贸易质量持续向好。服务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达3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增长超出预期,2017年进出口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3962.5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外贸竞争力持续增强,“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从2012年的10%提高到2017年的20.8%。服务贸易稳居全国第二,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占比超过60%,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来成功举办4届“京交会”和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累计意向成交额3938.9亿美元,“京交会”已打造成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交易平台。
双向投资迈入新阶段。多措并举吸引外资,有序引导境外投资,双向投资由注重“引进来”,迈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利用外资实现突破性增长,五年引进外资规模占到改革开放以来总量的四成,其中2017年同比增长86.7%,达到243.3亿美元,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占全市实际外资的95.4%。“走出去”更加稳健有序,五年来全市企业累计境外直接投资超过450亿美元。投资领域从采矿业、制造业为主转向新兴服务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与体育、信息傳输和计算机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占比超过50%,本市境外投资水平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新时代首都商务工作的新目标
新时代商务工作必须抓住新机遇、把握新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商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商务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商务实际、突出首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商业服务体系和高质量经贸促进体系,为实现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基础保障和战略支撑。具体目标和步骤是:
2020年前,全力打造全国商务首善之区。保持总消费规模全国城市领先地位,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比重显著提升。巩固服务贸易全国领先大市地位,初步建成贸易强市,外贸规模、占全国份额、在全国位次保持稳定。持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成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第一高地,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利用外资居主导地位,对外投资位列全国前列。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乡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商务发展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做好“四个服务”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
2035年前,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商贸中心城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中高端消费需求全面释放。贸易强市目标基本实现,服务贸易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投资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对外投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乡实现全覆盖,商务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有力支撑。
2050年前,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世界商贸中心。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消费之都,贸易强市目标全面实现,服务贸易全球领先。开放型经济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成为国家参与全球服务业开放规则制定的主要贡献者,对外投资全球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商务服务、保障、促进、协同体系全面完善,更好地保障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服务全国、辐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