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与探索

2018-04-17杨晓辉张在琛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信息工程卓越

杨晓辉, 张在琛, 孟 桥

(东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 江苏 南京 210096)

0 引言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催生了信息经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如潮的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兴起;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创新,促使带宽提升,带动产业变革,加速推动着总体经济的增长和转型,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伴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激烈竞争,业界对ICT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ICT人才生态建设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和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性资源[1]。

1 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

1.1 人才培养需要满足新的需求:

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不仅改变了产品和服务本质,也改变了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技术和通信形式。新经济快速发展对当下高校信息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建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2]。

1.2 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对人才新的需求

2017年10月“ICT特色学科专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在“从5G看通信与计算融合”的学术报告中,分别就接入网和核心网两个层面论述了5G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发展离不开通信与计算的融合;通信网络IT化、云化及软件定义化成为研究趋势;5G的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的特点更需要利用计算与算法能力来支撑;通信网络IT化为提升网络容量、个性化服务水平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打下了基础,也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同时要求我国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发展与时俱进,优化培养模式,培养满足以上新需求的新人才[3]。

1.3 “卓越计划”体现ICT人才培养新模式

ICT产业的竞争力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竞争,特别需要技能高、能动性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从业者。高等教育是ICT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校是ICT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然而现实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理想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远低于企业的要求。世界领先的ICT企业具有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有着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先进的ICT实践平台和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为ICT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资源保障和实践支撑。构筑校企合作ICT人才培养新模式目的就是要协同双方秉持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理念,共享企业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管理经验以及商业实践,发展和完善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

针对上述人才培养面临的改革要求,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即由国家教育部主导,高校和企业参与的三方合作进行的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促进产学合作构建数字经济时代ICT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2 “卓越计划”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的高校,我校的信息工程专业也是首批实施“卓越计划”联合培养的专业。

该专业一贯重视对学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后,便积极投入“卓越计划”的改革,先后与中兴、华为、爱立信、阿里巴巴、熊猫电子等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和创新中心。如依托教育部批准的中兴通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联合建立了东南大学-中兴通讯“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经过多年合作建设,该中心已成为一个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全面,具备较强的工程研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工程组织和领导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信息工程类领军人才的优质培养基地。

“卓越计划”模式下的我校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特点是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培养全过程,其中包括培养方案的斟酌与确定、课程内容体系的选择与重建,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等等。因此,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提出“共同确立联合培养目标,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共同确立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实施联合培养活动,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机制”即五个共同原则。

2.1 共同确立联合培养目标

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为:面向国内外信息工程领域发展需求,培养以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为核心,能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注重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胜任通信/信息与信号处理/信息安全/电路系统/微波技术等信息工程领域的科研、教学、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需要定期进行评价与修订,而且每次评价与修订过程都邀请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专家全程参加,并通过适当增加专家数量和行业覆盖面保证企业专家的参与度。

2.2 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

落实本专业“卓越计划”,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企业高管定期与学院分管领导会谈,反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直接参与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分管领导定期访问合作单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听取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各方意见。以东南大学—中兴通讯“卓越计划”培养计划制定为例:双方领导都非常重视“卓越计划”的推进,就“卓越计划”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实施细节反复沟通、论证,最终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即“中兴通讯—东南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建设方案”、“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企业培养方案”(核心内容包括:学生选拔、教育培养体系建立、各阶段课程、企业教师、实践场地、其它培训条件的落实等),明确了“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分工;组织了“卓越计划”校企各职能部门沟通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问题,商讨方案的改进。

2.3 共同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我校信息工程专业高度重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根据培养需求,将学生分配到相应企业的实践基地,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处进行个性化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能够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本专业对合作的企业有一定的资质要求。这些要求是:

(1)在国内相关行业中能起到引领作用,能够确定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国企、民企或者合资企业);

(2)长期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特别是863、973等项目)的企业和研究机构;

(3)掌握电子、通信、信息等相关行业最前沿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目前与我校信息工程专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国内企业有中兴通讯南京研究中心、2011计划无线通讯协同创新平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中电55所、南京熊猫集团、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江苏东大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东大移动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等15家名企和研究事业单位。

此外,我校信息工程专业还与一些国外的名企建立了联系,将学生派入相应的公司在国内甚至国外的分部进行工程化培养。已有合作关系或建有联合实验室的外企有美国的爱立信(中国)、Motorola、Xilinx、TI、ADI以及Microchip等,德国的罗德施瓦茨、西门子,荷兰的恩惠浦公司等。

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与上述大部分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实践实训基地,而且针对实践中心或基地设立管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管委会会议,保障其运作高质量、有序发展。

2.4 共同实施联合培养活动

在八年的“卓越计划”过程中,我校信息工程专业与多家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实施的联合培养活动包括:

1)课程体系建设和持续改进

根据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的合理与不足,对课程体系及相关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新增企业课程模块,以提高学生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卓越班学员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企业课程,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ICT领域的复杂性;要求卓越班学员必须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要求;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到国内为学生授课,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将企业教师引入“卓越计划”各个培养环节中,特别是根据企业的优势,开设了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及应用”和“嵌入式手机终端开发技术”等多门前沿技术课程。这些课程完全由企业教师设计、实施和考核,全面发挥高科技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得到学生的好评。

世界经济论坛在《未来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工作世界对从业者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十项能力分别是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创造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情商、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服务导向、谈判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基于上述人才能力培养要求,除了前沿技术课程外,“卓越计划”还开设与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相关的企业课程,如“管理与创新”、“CDT-职业开发训练”及“国际ICT公司产品周期”等。依托企业在企业管理和商业实践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ICT行业从业者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素质。

根据ICT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企业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质量坚持持续改进。部分课程不仅扩展到了本校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等其它卓越工程师专业,而且同时也辐射到了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其它高校,课程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

教材建设是构建ICT良性人才培养的核心:中兴通讯企业课程专家结合这几年的授课经验,出版一系列自编教材;本专业教师也积极参加华为ICT学院系列教材开发活动,依托华为的技术优势,通过强强联合的合作模式,从源头上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2)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

我校信息工程专业每年有一批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企业工程项目。参与这些毕业设计指导的企业专家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不可能全职投入毕业设计指导,况且对学校毕设制度要求不是完全清晰。为了保证这些设计题目能够顺利并保质完成,除了经费支持外,学校为每一个企业毕设课题配备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协助企业专家能够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具体制度措施如下:

(1)共同制定毕业设计题目:企业专家负责根据企业实践需要,提出基于工程开发实践的题目;校内导师根据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企业课题提出修改意见,使题目更适合,设计要求更合理。

(2)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实施:协作指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翻译,和论文写作。

(3)共同参与毕业设计答辩考核:共同对设计结果,质量进行评价。

目前,已参与企业毕业设计学生有117名,参与指导的企业导师26名。从毕设结果来看,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极大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3)企业活动的开展

作为“卓越计划”实践教育培养内容之一,我校信息工程专业每年都组织“卓越班”学生赴中兴通讯南研所、华为技术公司南研所、江苏电信和中电熊猫等基地参观实践。通过参观中兴全球云计算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使学生深入了解ICT行业的产品设计研发过程;通过参观华为展厅,熟悉了ICT行业的产品门类;通过参观电信运维中心,体验ICT系统的运营维护体系;通过参观中电熊猫的生产车间,体会所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通过这些企业参观环节,让学生对ICT行业有一个全面了解和全新认识。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具备企业要求的能力,学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卓越计划”企业实习、实践。在企业实习和实践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即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企业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导师,以企业为主、校内为辅原则联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学院还制定了“企业实习计划与流程”等一系列管理规范,使企业实习实践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

在“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还针对企业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了各种知识竞赛,能力竞赛等,如“东南大学-中兴通信卓越工程师知识大赛”,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寓教于赛。

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求不断提升校内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工程师为企业兼职教师,满足卓越复合型实践人才培养授课要求。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已聘请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公司、华为技术公司、阿里巴巴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师作为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为学生授课、开展前沿技术讲座、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经过多年深度合作,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固的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5 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机制

“卓越计划”特点是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教学主体变成了高校和企业的结合;培养目标不仅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价内容由原来单一的校内学习内容变成校内和企业两方面的学习内容。基于此,作为教学工作关键环节之一的考核评价,已从单纯的重知识调整为重过程、多主体、全面性、实践性作为考核评价主要原则[4]。

我校信息工程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信息工程专业考核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和明确,统一考核评价理念,确定考核评价重点,明确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在具体执行考核评价方案时各有侧重,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在基于上述五个共同原则的“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卓越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对参与“卓越计划”的各专业均制定了相关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措施。

3 结语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积极推行的一种教育改革模式。我校信息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机制,加快“卓越计划”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八年的“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企业、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企业专家和学院的教师倾心付出,“卓越班”学生的积极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五个共同”原则指导下,本着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共赢的理念,将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不断向前推进,探索出一系列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统一了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的认识;形成了实施“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的有效管理体制;建立了实施“卓越计划”校企共建可行的合作机制;构建了“学校推动、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

我校信息工程专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通过企业课程学习和企业实践培养,在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高素质及交叉复合型等方面都有所表现,人才培养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八年以来参加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的学生达到300多名,其中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后续“卓越计划”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信息工程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