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那些教改典型

2018-04-17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

未来教育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建平教育家特级教师

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

从我1977年2月16日进入《人民教育》复刊筹备组,至今已有近42年了。作为一名教育媒体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亲历了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这的确是一个大国教育崛起的、辉煌的40年!

40年来,从迎接教育的春天,到教育优先发展,再到教育以人为本;从实现“两基”宏伟目标,到教育均衡发展,再到坚持教育公平;从成教兴盛,到职教繁荣,再到向高教强国挺进;从立德树人为根本,到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再到全面开启教育新时代……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春江潮水,浩瀚奔腾。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是一部雄伟壮丽的史诗。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创造了世纪“神话”,创造了世界奇迹!

教改先进典型,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功不可没。教改典型是航标灯,教改典型是助推器!

与大家分享几个教改典型的故事。

《手执金钥匙的人们》:催生中国特级教师制度

1978年春天,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化建设靠人才,人才靠教育,首先要抓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先从小学抓起。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为“文革”中,广大教师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当务之急是要为提高教师地位大声疾呼。在这个关键时刻,时任《人民教育》主持工作的副总编辑敢峰同志派我和王有盛两名记者,采写了《手执金钥匙的人们——记北京景山学校几位小学教师》的大型人物通讯,真实地描绘了马淑珍、郑俊选、方碧辉等老师生动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师德情操。经过“文革”浩劫十年,突然听到语文老师教孩子们齐声朗读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秋》,犹如听到了天籁之声;英语教师领读课文如行云流水;数学老师更是拿着金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数学王国的大门。结果《人民教育》一刊登,新华社立即发通稿,一周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文汇报》等三十余家中央和省市机关报相继转载,真有点“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味道。时任副总理的方毅同志郑重地将《手执金钥匙的人们》送邓小平同志审阅,小平同志批示同意方毅的意见,充分肯定了这篇通讯,同时提出要评选特级教师。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1978年5月4日,教育部批准提升《手执金钥匙的人们》中的三位主人公马淑珍、郑俊选、方碧辉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接着,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又联合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开展了评选特级教师的工作,我国从此正式建立了特级教师制度。

《任小艾》:吹来了更新教育观念的清风

1989年春,我采访了北京119中学优秀青年教师任小艾,因为在此前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召开的教师代表春节茶话会上,任小艾的发言“一鸣惊人”,许多新闻媒体都将镜头对着她。《人民教育》是月刊,在时效性上很难与报纸、电视竞争。进入采访后,我觉得这个青年教师真不简单,教育观点特别新,育人的方法技巧更是高招迭出,在她身上蕴藏着一种很深的东西。但这究竟是什么,一时也说不清楚,有点“朦朦胧胧云遮月,隐隐约约雾里花”之感。同时,我也注意到,各媒体对任小艾的报道几乎“众口一词”,就是任小艾“爱学生”,有的说“爱,为了明天”,有的说“啊!伟大的母爱”。我觉得爱学生固然是任小艾事迹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任小艾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不仅仅是个爱学生的问题,应该深层次开掘。我找任小艾本人和她的先生谈,找任小艾所在学校的校长谈,找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著名教育家陶西平谈,这些人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经过反复琢磨,我脑子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概念,任小艾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实质在于:根据20世纪80年代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新特点,勇敢解放思想,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探索一整套全新的育人方法和艺术。这是任小艾经验的灵魂和新闻价值之所在,也是这篇大型人物通讯的主题。任小艾的育人新理念,像一缕清风吹遍了中国教育大地的原野和森林。

《跨世纪教育工程》:竖起一面素质教育的鲜艳旗帜

1993年,人间四月天。我和青年记者梁友君、摄影记者孙青青,受《人民教育》总编辑朱世和先生的委派,前往上海采访建平中学。

冯恩洪校长亲自到虹桥机场迎接。一路上,他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浦东现在是新的改革开放特区,是一片希望的热土……过两天,我带你们兜一圈儿,看看陆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桥保税区,还有即将剪彩通车的杨浦大桥……”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是周一上午11:30进的建平中学,整整呆了一个礼拜,没有跨出校门半步。因为我们深深地被魅力校园和魅力校长所吸引……

同年9月,《人民教育》以特大篇幅隆重推出长篇通讯《跨世纪教育工程》,“一石激起千层浪”。青岛市教委党委中心组马上组织学习建平经验,北京、武汉等地教委立即组团赴建平考察……澳大利亚驻沪领事馆及时将这篇通讯译成英文电传回国,总领事夫人特地把英文版送给建平中学供外事活动使用,并说:“贵校用创新方法去解决面临的教育挑战,我们非常感兴趣。我们希望,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你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特派黄锦章博士一行,到建平中学考察。以建平为原型的三十余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盛产金苹果》,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至今,这篇通讯已经发表整整25年了,仍然“余音绕梁”。

建平中学当年是浦东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学校。为什么一篇报道建平经验的通讯,能引起如此“轰动效应”?

建平中学是一面素质教育的鲜艳旗帜。

建平人构筑的跨世纪教育工程,是一座宏伟的素质教育的金字塔。“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合理内核”。冯恩洪校长坚定地认为:“我们的学校不能把学生训练成应考机器,而要造就共和国的高素质的公民。”开设第二课程、按程度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压缩授课时间、增加选修课种类……这一切“富于创造性和完全正确”的工作,都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与探索。第二任校长程红兵,第三任校长杨振峰,现任校长赵国弟,又在冯恩洪校长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辉煌!所以,建平中学的鲜活经验,引领了中国素质教育的一个时代;建平的金苹果光芒四射!在《跨世纪教育工程》发表20周年的时候,《未来教育家》杂志又以特大篇幅隆重地对建平中学“再巡礼”,将“余音绕梁”演绎为“洪钟大吕”!

《教育家办学:北京十一学校的探索》:提供一个新时代教育家办学的样板

1999年,夏花初绽的时节,我和《山东教育》总编辑鞠庆友一行到高密一中采访李希贵校长,李希贵校长极为低调地说:“刘老师,我是北学魏书生,南学冯恩洪,至于我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好汇报的。”但三天以后,我发表感言是:“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我们采写的长篇通讯《为四十岁做准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当年11月27日的头版,立即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轰动效应”。自此,李希贵校长便成了我的挚友,19年来,他脱离我的视野最长不可能超过一个月,我的一双眼睛就盯着他,跟踪他。2011年12月23日,在上海参加学术年会期间,我甩给他一个难题:“什么叫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如何办?”他仍然低调地一笑,不回答我。后来我又追问了他两次,他都无以回应。直到2012年7月他才开口:“刘老师,我以为,只有当一所学校的大批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智慧来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这所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我一听,不禁拍案叫绝!当即在十一学校召开总编辑现场办公会议,策划了一个“独家巨制”——《教育家办学:北京十一学校的探索》。《未来教育家》2012年10月号,一整本刊物只报道北京十一学校这一所学校(后来几年中又做了“独家巨制”的第二季和第三季)。2013年春节后,教育部新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续梅主任破例地安排在北京十一学校召开,央视等各大媒体多次报道十一学校的教改经验;2014年,北京十一学校的教改成果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中学唯一);2017年,李希贵校长光荣地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最近,北京市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成立了首个校长工作室——李希贵校长工作室。北京十一学校和李希贵校长,绝对是全国基础教育界先进的教改典型,更是新时代教育家办学的样板!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这四个教改典型的故事,挂一漏万。以素质教育为例,还有湖南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山东烟台《直挂云帆济沧海》、江西南昌《百花洲上百花开》,等等;以新中国教育家成长典范为例,还有“两位泰斗:斯霞、霍懋征”,“两面旗帜:李吉林、于漪”,“三座高峰: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不一而足。

衷心祝愿新时代的教改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点燃教师教育家成长梦想,助推校长教育家办学前行,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不辞天职。我们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杂志为中国教育家成长擂鼓放歌!

猜你喜欢

建平教育家特级教师
教育家与儿童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爱读书的大教育家
教育家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