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加强农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8-04-16赵凤凤宋艳琼张建强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办学农民培训

赵凤凤?宋艳琼?张建强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国家粮食长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是我国农业科技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主阵地,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沁水县农广校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全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意见和三个实施办法,充分依托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等工程项目,狠抓“送教下乡”职业中专班和“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工作,形成一种从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工作模式,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县农广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基本思路设想:首先我县农广校争取得到国家更多有关项目经费支持,其次是要抓紧制定本省、本市、本县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以政府文件下发本地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最后是我县农广校要切实带头抓起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抓好带头人的培训,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农业工人、农业雇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对这些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

我县农广校在中央、省、市农广校的支持和关怀下,积极参加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等工程项目,特别是县里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培训环境。我县打造三艘航母:以枫彩集团为龙头,投资30亿元,建设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苗木花卉基地,打造高端农业航母;以大象集团为龙头,投资5亿元,打造畜禽生产加工业航母;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为龙头,建设节能食用菌工厂化循环农业园区,打造食用菌工厂化循环农业航母。我县还建设四大基地,重点建设畜牧、蔬菜、蚕桑、花卉四大基地,形成西南部的干果经济林板块、西北部的畜牧养殖板块、中部蔬菜蚕桑加工板块等五大特色农业经济区。制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启动“百村示范、全面推进”工程,到“一二五”末,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2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个。

我们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做法有:

一、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化

从2009年以来,县农广校连续招收项目生1500名,目前中等学历教育工作在校生900名,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700名,“送教下乡”职业中专生100名,今年招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生100名。

我们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重视新型职业农民,但是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认识还不够统一,分类还不明确。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务管理。我校按照省校要求制订并实施了《沁水县农广校管理章程》的管理制度。

我校加强了教学管理:首先认真制定了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集中与辅导日程安排,及时下发到各教学班并严格执行。其实每个教学班指派一名乡级领导作为管理人员,协助农广校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再次组织教师认真备课、规范教案,保证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员作业、教学过程规范有序。最后对参加集中培训、辅导的学员进行考勤,提高学员的到课率。此外还积极组织教研观摩,开展各教学点互帮互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教师职责、学员守则、教学管理制度、专业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班班主任管理制度、学员学习制度、学员管理制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使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

我校还建立了班主任、培训教师管理办法和工作考核办法。对教学工作及培训任务实行量化管理,对培训学员实行动态管理,以工作定优劣,以绩效定奖惩,通过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绩效评价,严格考核,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研究解决教学、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提高教学和培训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加强教学改革。近五年,我校的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专业技能训练多样化。

改革课程体系:首先加大技能课的比重。根据专业特点,适当缩减文化基础课的门数和课时数,加大专业课尤其是技能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其次是实施“模块化”教学,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做到了学后即用;最后围绕市场和当地主导产业为切入点,适时增加新内容。

改革课程内容:首先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增加体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把实训课题复合化。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四实环节,提高学生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根据需要适时采用课件投影授课,典型案例授课、电视网络授课、作业评讲授课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形象性的作用。下沉办学重心,进村开设中专教学班19个。

在教育培训方面我们也存在着问题:首先没有形成教育先行,培训常在的认识。其次是对留地农民、农业后继者和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没有系统梳理,基本上将三类人混同在一起。最后系统性培训理念没有完全形成。

三、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效益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办学模式。为提高办学效益,我校坚持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在办好主干学历教育专业的同时,实行长、短期办学,送科技下乡巡回讲座等多形式培训,以农民工、种养大户、核心农户、“农家课堂”户主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为主要培训对象,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按计划完成每年的培训任务。

1.产教结合机构健全。一是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務。每年三月开展“科技之春”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农村,发放科普知识技术传单,义务为群众搞各种服务。二是产教结合效果明显,有效地整合了设备、人力资源,促进了师生技能的提高,培养了师生的实践能力;为专业班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场所。

2.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校企合作主要是书面协议、订单培养模式。校校联合办学形式主要有共享校企合作资源和共享联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办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在教学设备等硬件不齐全,教学条件不完善,网络远程教育等先进的培训设备的建设和购置还没有完成。

四、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了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从2011年,沁水县围绕建设“三晋十强县”总体目标,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狠抓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在全县整体推进农民教育工作。连续三年每年县财政投资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同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去年县财政拿出1亿元,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粮食作物、蔬菜业、林果业、蚕桑业、畜牧业、苗木花卉等,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实施叠加补贴,培育种养大户。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争创名优产品;合作社规模;年外销量等实施扶持,培育并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在土地流转、小额贷款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扶持标准,为培育家庭农场主、龙头企业。

猜你喜欢

办学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