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提升马铃薯产量的栽培技术
2018-04-16李冰洁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还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因此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较为广泛,马铃薯的产量也较高,在我国粮食作物的总播种面积及产量中占据较重的位置。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不断提升马铃薯的质量及产量,并进一步保障马铃薯的安全稳定性。下面本文主要阐述了能够提升马铃薯产量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推动马铃薯种植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栽培技术
实际上,提升马铃薯产量的栽培技术就是采用多元化的栽培技术,结合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的先进栽培技术,把高产栽培技术运用到实际种植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还能有效提升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自身收益。具体来说,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在品种选用、合理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推广高厢垄作、合理科学施肥等综合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田、良制、良法的有机结合。自2009年以来,连续7年实施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和万亩示范片的引领和示范带动,配套推广三膜、双膜保护地栽培、宽行高垄栽培、种薯切块催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栽培技术,综合配套了适应本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十亩高产攻关田5年获全省亩产最高水平,2012年,农业厅组织专家经实际测产最高亩产达到5881kg,示范片区内良种应用率、地膜覆盖率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均达到100%,技术推广成效显著,马铃薯整体生产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现将肥城市马铃薯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科学选择播种区域。尤其是应该选择土壤营养较为丰富、地势较好、易于耕种、土质较好的地方进行播种。前茬避免是茄科作物,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第二,冬前深耕。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叶、病株带离田间处理,立冬前深耕30cm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接纳雨雪,冻死越冬害虫。播种时及早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做到上平下实。第三,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增施有机肥,补施微肥。项目区内因拱棚栽培,田间进行追肥很不方便,因此,必须注重基肥和种肥的使用。要求土杂肥或商品有机肥全部耕前撒施,速效复合肥、微量元素肥于播种期作为种肥在种子旁条施,或30%速效复合肥在薯块膨大初期分2次追施,追肥时期以5~6叶龄为宜,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30kg;块茎膨大初期追施10kg。施肥量根据目标产量的显著差异而不同。
二、认真做好种薯准备
第一,选择品种较好的种薯。在选择种薯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高产、抗病性较强的脱毒品种,并且适合当地环境的种薯品种。第二,种薯准备。播前15~20天将种薯置于阳光下晒种2~3天,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第三,种薯切块。种薯以50g左右的小薯宜整薯播种为好,播后不易腐烂且生长旺盛。大种薯应切块播种,每个切块至少要有1~2个芽眼,切块重30~40g。准备2.5L桶1个,桶内装入75%酒精或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切刀2把,放入溶液中消毒待用。切种时如果发现褐色或黑色的圆圈,则可能为带有病菌的种薯,这时必须将所用切刀放回酒精或高锰酸钾桶换另一把刀继续切1~2mm,直到切到没有黑圈为止。切块时还应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把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第四,拌种。为减少生长期病害,切块刀口晾干愈合后,可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g+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磷酸二氢钾5g,对水1kg均匀地喷施在100kg种薯上晾干药液后切块。第五,包衣。切块后将甲基托布津100g+多菌灵100g+农用链霉素25g+滑石粉2.5g充分拌匀,然后均匀地与100g刚切好的种薯混合,使之完全粘在肿块上。
三、通过科学播种提升马铃薯产量
第一,在进行马铃薯播种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选择每年的年末或下一年的年初进行种植,双膜覆盖于2月中下旬播种,地膜覆盖在2月底3月初。第二,栽培方式。采用一壟双行种植,垄距75~80cm,小行距20cm,株距25~30cm。开沟深8~10cm,宽25cm,溜水渗透后,亩施3%辛硫磷颗粒剂4~5kg顺沟撒施,或每亩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500mL,对水45kg喷沟,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薯块斜角摆种,芽向上,穴施肥或在种子旁条施肥,然后覆土起垄,肿块到垄顶10~12cm。把垄面搂平后,每亩用除草剂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mL,对水30~45kg喷严垄面,晾干后覆盖地膜。
四、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提升马铃薯产量
第一,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破膜播种工作,选择好天气把地膜扎孔,让幼苗从膜中出来,并用薄薄的土把扎破的膜孔盖住。第二,加强拱棚温度管理。播种后出苗前拱棚的主要管理措施都是围绕着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而进行的。此期间棚内气温能够达到多高就让它达到多高。出全苗以后,棚内白天保持28~30℃,夜间保持15~18℃。通风管理的目的有2个,一是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二是降低棚内温度。如果棚内潮湿,早晨棚内雾气腾腾,应马上进行通风,浇水后也要进行通风,白天棚内温度超出30℃,也要进行通风。随外界温度的升高,逐步加大通风量。应尽量增加棚内光照,经常擦拭农膜,保持薄膜清洁。4月上旬(谷雨前后)可撤棚膜。第三,适当浇水。马铃薯的灌溉应是在整个生育期间,均匀而充足的供给水分,也就是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每次灌水不漫过垄顶,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第一次是播种时造好底墒;第二次于全苗期浇水;第三次于现蕾期浇水,以后根据土壤情况每隔7天左右浇1次水。在收获前7天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第四,综合防治病虫害。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喷雾防治晚疫病和早疫病。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黑胫病和青枯病,7天防治1次,连防2~3次。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用0.9%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叶螨、茶黄螨。
参考文献:
[1]周艳华.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云南农业,2016(03):23-25.
[2]曹玖燕.浅谈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5(01):5.
作者简介 :李冰洁(1973-),大专学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