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验能力 走出实验误区
2018-04-16郭振勇
郭振勇
[摘 要]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更加灵活,有原理上的变通,方法上的创新,装置上的改进,等等。学生对实验的复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多误区。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为例,结合实验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分析实验复习过程中常出现的误区。
[关键词]实验误区;惰性思维;能力培养;综合与发散;信息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5302
一、探究类实验与验证类实验混为一谈
“探究”是指借用与之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实验,探寻物理量之间的规律;“验证”是指已经知道了该规律,借用实验手段来加以检验证明。很多学生将“探究”变成了“验证”,因而出现因与果、本与末颠倒的现象,造成在解题的过程中大量失分。
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误当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实验是:先获取三个力F1、F2、F(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单独作用时的效果相同),然后再探究三力大小关系。
探究方法1:以三力大小为边连成四边形,看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如图1所示。
探究方法2:以F1、F2为边画平行四边形,将对角线F′与F比较,看两者是否重合,如图2所示。
若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能利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
2.“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误当成“验证动能定理”
问题1:一定要研究W与v2的关系吗?因为探究的是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在初速为零的前提下,也可以探究W与v、v、v3……的关系。
问题2:一定要测出小车的质量吗?因为是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与质量无关。若是“验证动能定理”,则必须测出小车的质量m,且研究的应该是W与
12mv2的关系。
像这类实验还有很多,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误当成“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误当成“验证电磁感应定律”,“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误当成“利用单摆实验测定加速度”,等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陈述。
总结:在做探究类实验的过程中,即使已经知道该规律,也应当成不知道,按照这个思路做实验才能成功。
探究的过程自由度比较大,更容易考查学生探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性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遇到用“木板与小车”来完成的实验时,误认为一定要“平衡阻力”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研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与小车受几个力、受恒力还是变力均无关,所以没有平衡阻力的需要。
2.实验“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车在沿板的方向上会受到细线的拉力、板的摩擦力、纸带的拉力,而板的摩擦力和纸带的拉力不易测出,所以将板的右侧垫起,用小车沿板向下的分力加以平衡掉,只剩下便于测出的细线拉力。
3.实验“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利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速度利用纸带测出,力对小车做的功怎么获取?由于橡皮筋是变力做功,不能得到具体值,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个数来获取不同的功,即W1=F1x、W2=F2x、W3=F3x…,且W2=2W1、W3=3W1…可见,若不平衡阻力,则功无法呈现倍数关系。
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速度利用纸带测出,力对小车做的功可以这样获取:在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位移可以获取多个功,即W1=Fx1、W2=Fx2、W3=Fx3…若位移成倍数关系,则W2=2W1、W3=3W1…可见,是否平衡阻力对本实验没有影响。
总结:实验中是否要“平衡阻力”,与研究的问题、研
究方法和实验装置都有关,不能误认为遇到用“木板与小车”来完成的实验就一定要“平衡阻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时,两坐标轴的起点误认为一定要从(0,0)开始
1.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的“I-U”图线
由于研究的是特征曲线,即过不过原点是其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所以在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时坐标原点必须从(0,0)开始,如图5所示。再如图6所示的晶体二极管的特征曲线,等等。
2.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用到的“U-I”图线
本实验的数据用“U-I”图线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它的斜率和截距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只要能达到此目的,其图像的坐标原点就不一定从(0,0)开始。比如下面的三幅“U-I”图线。图7中电池的电动势为1.20V、内阻为0.80Ω,图8中电池的电动势为1.50V、内阻为0.80Ω,图9中电池的电动势为1.58V、内阻为0.80Ω。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研究平抛运动时的“x-y”图线,由于描绘的是运动的轨迹,原点可以不是(0,0);探究拉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a-m”或“a-1/m”图线,其坐标原点必须从(0,0)开始,等等。
总结:只要是特征曲线或探究两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其坐标原点必须从(0,0)开始。若仅是利用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解某量的数值时,其坐标原点可以自由选定。
四、电压表与电流表同时使用时“内外接”问题中的误区
【例题】 (2005年高考题改编)用下列器材测量某种电池的电动势E及内阻r,器材:量程3V、有一定内阻的电压表;量程0.5A、可视为理想的电流表;滑动变阻器R,开关S,导线。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选择图10 所示的电路;若测量滑片在中央时变阻器的具体阻值,应选择 图所示的电路。
解析: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时,研究对象是电池,使用的原理是全电路欧姆定律E=U+Ir,其中U应为路端电压,I应为干路电流,由于电流表为理想电表,所以应选图10(乙)所示电路。测变阻器的阻值时,研究对象是变阻器,使用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I,其中U应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I应为流过变阻器的电流。由于电流表为理想电表,所以应选图10(甲)所示电路。若电表内阻已知,则内外接可以不用过分纠结,因为可以定量计算。
總结:电表的内外接不能一概而论,要视研究的问题和仪器的特征而定,不能胡乱套用结论。
实验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它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信息量多。要想把实验题解答好,就要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整合多元信息,强化实验能力,走出实验误区。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