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8-04-16刘勇曹克刚
刘勇,曹克刚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1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默会知识的学习
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学习系统性、逻辑性、确定性的显性知识外,还有大量的默会知识是通过实践教学获得的。默会知识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对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而言,机器人现场的调试经验、设备的维护方法、机器人的工艺设计等都属于默会知识,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按着1958年,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默会知识的传递离不开“师傅”的身教与示范和“徒弟”的模仿与多次实践体验。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的言传身教的默会知识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显性知识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偿试,有利于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与机器人现场工艺设计能力的提高。
2 校企共建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出台,明确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同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出台,在全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离不开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与德国的双元制不同,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磨合期,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2015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投入500余万元,共同建设“ABB工业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ABB公司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工业机器人人才。工业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造了物质条件。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在“ABB工业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习校企共同开发的工业机器人课程,实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3 校企共助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打造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除了要有校企合的实践教学条件,更要有高水平的学徒制“师傅”。与普通的师资不同,要保证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这些教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要有行业的工作经验,能够结合岗位需求和生产实际有的放矢的完成教学目标;三是要有充足的时间,能够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安排。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引入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授课,编制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但由于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虽然很高,但由于缺少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能力和经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兼职教师的授课时间受企业工作所限,往往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安排。为打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团队,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采取了“先培后锻”的师资培养模式,“先培”是指所有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师都要参加ABB公司的技术培训,考取“ABB机器人校企合作认证讲师”,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后锻”是指所有考取了资格证书的老师还要去机器人企业实践锻炼半年,取得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经过“先培后锻”的现代学徒制的“师傅”们,深受学生的欢迎,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4 校企共融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开发课程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对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操作与维护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针对这样的培养目标,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ABB公司联合开发了针对高职的机器人课程,一改以往机器人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将专业课改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在“ABB工业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现场教学,将传统的学徒制“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升级为,“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在较易掌握的环节和示范环节采取“一对多”,在较关键的环节和考核环节采取“一对一”。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时效性,有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企业带来的行业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融入教学,更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的职业教育中从试点到成熟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的创新意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运行、师资培养、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只要有更多的学校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偿试,中国的现代学徒制一定会早日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