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8-04-16王晓琳李荣誉

中国兽医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抗炎药比较法药理学

王晓琳, 李荣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 郑州450046)

人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或经验的基础上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知识的迁移运用。 而这正是比较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总是在比较的过程中进行的。 比较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比较,人们更容易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异同,揭示事物的本质。

比较法在教育领域研究甚广。 早期的一些研究是不自觉、非正规的。 从19 世纪开始,比较法逐渐成为一些学者在研究教育情况时的正式手段。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是20 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随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渐趋成熟[1]。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将比较法应用于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学科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6]。

兽医药理学是我校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核心课程。 课程专业性、理论性强,内容多,结构庞大,给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若仅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讲授,由于缺乏系统性,学生容易感到头绪众多、学习过程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们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及感受,以兽医药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与同行探讨。

1 比较法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将比较法应用到兽医药理学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要且大有裨益的。 第一,提高学习效率。 兽医药理学内容多、知识点繁杂,但理论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比较法能够将多方面知识内容联系到一起,配合学生课下自学,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构建知识网络。 使用比较法,一方面更容易从宏观上掌握同一类药物的本质。 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在微观上辨别具体药物的个性特点。 在比较的过程中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将碎片知识系统化,构建兽医药理学知识网络。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较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熟练的将其运用到学习的过程中,配合分析综合等其他思维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第四,兽医药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最终目标是要服务于实践。 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将知识学通、学活,从而将书本理论正确的应用于实践。

2 比较法的类型

比较法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按所比较问题的时空角度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将不同类但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药物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比较同类药物中的不同品种。 例如通过比较抗凝血药华法林、肝素、枸橼酸钠,抓住其各自的特点,使临床应用更加有针对性,此为纵向比较。 而比较抗凝血药与纤维蛋白溶解药的异同则为横向比较;第二,按比较的对象特征可分为求异比较和求同比较。 每一类药物的共性和其下具体品种的多样性就需要分别使用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来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例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同属局部麻醉药是它们的相同之处,而适用范围(不同的局麻方式、麻醉持续时间等)则是它们的异处。 我们要在对比中抓住相同的本质,同时鉴别出各自的特点。 第三,按所比较的药物属性表征分为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药物的作用特点是由其作用机理(质)和使用剂量(量)共同决定的,药物的比较以质的比较为主,但也需要量来支撑。 例如,M 胆碱受体拮抗药阿托品的作用范围广泛,在不同剂量下它的适应症是不同的。 小剂量可用于麻醉前给药、虹膜炎、解痉止痛,大剂量时依靠其扩张血管、缓解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而用于感染性休克。 剂量再大,则可能因为中枢过度兴奋导致中毒。 又比如一味常用中药材-大黄,在兽医临床使用中,小剂量健胃,中等剂量止泻,而大剂量泻下。这就是定量比较。

3 应用比较法所遵循的思路

3.1 从整体到部分的比较思路 首先掌握一类药物的共同点,然后用比较法探究各个具体药物的特点。 亦可以选择从整体层面比较几类不同药物的异同,掌握了各自的本质后,再分别对每一类下的具体药物进行研究。

3.2 从因果关系着手的比较思路 从因到果或者从果到因。 例如,比较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的适用范围,既可以按照从因到果的逻辑顺序,先比较各自的作用机理,由机理推导出作用,进而选择合适的适用范围,也可以逆向思维,从各自的临床适应症去追溯其不同的原因。

3.3 从已知到未知的比较思路 通过对已知内容的比较来掌握新的知识,是药理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的前提。 可培养学生演绎的能力。 例如,学习过中枢抑制药后,将其学习思路和知识架构运用到中枢兴奋药中,通过两类药物作用特点、作用部位、适用范围的对比,从而快速的掌握中枢兴奋药。

4 比较法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在兽医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法贯穿始终。 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 例,介绍如下。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收效良好。

4.1 糖皮质激素 总论部分先详细讲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共性:包括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副反应,随后应用比较法,纵向对比天然糖皮质激素与人工合成品在抗炎活性、对糖代谢影响、有效剂量、半衰期、水钠潴留等方面的异同。 见表1。

表1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比较

4.2 解热镇痛抗炎药 此类药物的三大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每一项都有与之发挥相同或相似作用的药物:解热方面可以和氯丙嗪(冬眠灵)进行对比,镇痛方面可以和阿片类镇痛药进行对比,抗炎抗风湿方面可以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对比。见表2 ~表4。 如此方法,非常直观的将不同章节内容联系到一起,异中求同,在比较中掌握每一类药物 的本质和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2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甾体抗炎药在抗炎作用上的比较

表3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氯丙嗪在解热作用上的比较

表4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在镇痛作用上的比较

4.3 骨骼肌松弛剂 采用横向对比的方式,比较了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药与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药在作用机制与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药理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见表5。

表5 两种骨骼肌松驰剂的比较

5 总结

比较法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在大学的专业理论课堂上占有重要地位。 比较法的正确运用,需要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所授课程,并且对于相关专业都建立一定程度的了解,自身能够构建起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也需要注意比较法的使用范围,在内容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比较,切忌“为用而用”;第三,比较法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配合其他方法使用,做到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最后,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要遵循认知循序性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

猜你喜欢

抗炎药比较法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