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新了·故宫》:探秘故宫的“故”与“新”

2018-04-16谢宁歌

时代邮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乾隆故宫文创

□本刊特约记者 谢宁歌

“嗨故宫!跟青春约起来……”随着欢快的乐曲声,邓伦、周一围这对“故宫兄弟”信步在故宫的青砖地上,一只“御猫”从朱红色的宫门中一跃而出,红墙青砖琉璃瓦的故宫就这样活泼生动地撞入观众眼帘。

作为全国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一经播出就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其中攫取故宫元素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产品,也一下子成为“爆款”,年轻人非常愿意为这种承载着故宫文化的产品买单。

《上新了·故宫》是怎样把故宫演活了,让观众欣然买单的呢?如何让传统文化的面孔不再那么“严肃”,让年轻人更加喜欢故宫,《上新了·故宫》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温故如新”

近年来,我国正迎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故宫热”,故宫文化,这个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流量能力、带货能力、创新能力,都表现出了抢眼的势头和成长空间。故宫文创以极高的关注度深入人心,创下了年销售量突破46亿元的好成绩。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们惊喜发觉,故宫文化在今天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上新了·故宫》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诞生的。由故宫博物院、北京电视台出品,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承担制作的这档节目,既是“传统”的,也是“创新”的。说传统,是因为制作这档节目的初心就是在谈论“传统”,故宫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需要有人认真去做、用心去做,这是对故宫的敬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说创新,是因为节目开创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进入故宫实地取景真人秀,第一次呈现了故宫另外20%的未开放区域,第一次在一档节目里把每一个人物的古装、礼仪按照史实逐一严谨地考证、复原……这些“第一次”,都是为了让节目嘉宾和观众们在进入故宫、探索历史文化故事时有更强烈的现场感,更真实的贴近感。

2019年,故宫将迎来自己600岁的生日,很多人都想到,用拍摄纪录片的形式向大家去展现这座博物院的前世今生,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在今天的语境下,已经不能满足于原来的传播方式了。需要《上新了·故宫》这样的节目,以“有趣、新鲜、活泼、时尚”的角度去讲述故宫的故事。

在节目中也能处处感受到这种“温故知新”:通过对故宫开放及未开放区域的探寻,更深入地挖掘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例如节目第一期通过探寻乾隆皇帝秘密花园中的“符望阁”和“倦勤斋”,让观众直面一个乾隆皇帝的内心世界,此为“故”;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开发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新的文创产品,此为“新”。

把故宫博物院六百年历史的厚重的文化宝藏,通过一种年轻人喜欢、活泼时尚的新方式,能够传递下来,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温故知新’的形式。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自1987年电影《末代皇帝》在故宫进行实景拍摄后,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除了极少数的纪录片,故宫几乎没有对影视剧栏目组开放过。在故宫实景拍摄,如何确保文物安全,成了节目组格外关注的问题。

据《上新了·故宫》节目的总导演毛嘉介绍,拍摄节目所用的器材,包括摄像机、灯光、设备等,全部都要经过故宫的古建部、宫廷部严格的审核,评估光源、亮度、用电的强度是否会影响到文物,从而进行严格的控制。

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使观众领略到场景的美丽,特别是拍摄室内文物的时候,灯光达不到要求怎么办?节目组只能不断创新拍摄手法,用构图和取景等手段增加画面的丰富性。

还有一些场景,因为人数限制,除了节目嘉宾和演员,多一个人都不能进去,只能委托嘉宾们充当“摄影师”。比如第一期节目,演员邓伦和蔡少芬进入竹香馆时,要经过一个窄窄的小走廊,其中一些主观镜头,就是邓伦手持摄像机拍摄的。

除此之外,节目组拍摄用的所有灯具、灯架和摄影机角架都是用海绵包裹住的,进入故宫后,一点轻微的划痕和碰撞,对于文物修复工作来说,都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困扰。

观众在节目里看到的符望阁和倦勤斋,场景中有很多地方狭小到只能一个人通过,节目组的拍摄难度可想而知。“大家知道摄像师他们为了拍出一个好镜头,姿势之奇特花样之多,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但在故宫不行。那一步一景,每一步都是珍贵的文物。”毛嘉说,为了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整个拍摄团队做了好几次文物保护安全培训,里面包括一个进入室内的铁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后退的话,是顾及不到身后有什么东西的,除了不能后退,甚至关于转身的幅度我们也有严格控制,每个动作都要比平时动作慢,如果在现场看,就感觉大家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在行动。摄像师和导演们全部都必须轻装上阵,不允许用背包,都是一个对讲机揣兜里”毛嘉补充道。

因为拍摄场地的特殊性,观众看到的每一个画面,背后可能是长达几个月、牵动很多部门的筹备。比如拍摄大场景,从分镜头脚本写下到真正完成,可能要付出一两个月的心血,而在正片中,可能就呈现出一个几秒钟的镜头。

“上新”了什么东西?

在《上新了·故宫》节目中,一直活跃在文创产品中的御猫也亮相了,御猫鲁班更是被“钦点”成为整个节目的“执行导演”,将故宫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以御猫作为向导,《上新了·故宫》缓缓推开600年的故宫大门。《上新了·故宫》避开了常规的游览视角,而更多带观众们去发掘、探索故宫的“新”地方。

据了解,故宫计划2020年完成85%区域的对外开放,目前仍有20%的未开放区域在等待开放。而11月9日,播出的第一期节目以乾隆的秘密花园为线索,让属于未开放区域里的倦勤斋和符望阁提前“上新”。

乾隆花园又名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用了10年时间为自己退位打造的“宫中之园”。它是故宫里最神秘最神奇的一个花园,共有四进院落,整整容纳了27座建筑。在深藏“秘密”的第四进院落里,有花园里最高大的符望阁,有藏在最深处的倦勤斋,以及最狭小的竹香馆。

出于保护文物的原因,倦勤斋和符望阁此前都不曾对公众开放。跟着《上新了·故宫》的镜头走进去,乾隆的终极秘密随之被一步步揭晓。有网友称,《上新了·故宫》简直满足了对故宫的全部期待与情怀。

在倦勤斋,仰头可见具有裸眼3D效果的紫藤萝天花板,到处可观珍贵的竹丝镶嵌,还有用竹簧雕刻工艺制成的《百鹿图》以及数不尽的双面绣、玉作,处处都能感受乾隆对江南的情有独钟。

节目不仅带着观众们探寻了故宫的隐秘空间,更可贵的尝试是,由知名演员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发觉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隐秘角落”。

第一期节目探访乾隆的秘密花园,在倦勤斋中,对于随处可见的镜子有着独特的解释:“乾隆非常喜欢揽镜自照,他似乎总想在镜子前问自己,我是谁?我想成为谁?”

乾隆曾在《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中把自己打扮成江南才子的样子,那是他期盼的“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于是演员周一围有了一场精彩的“观镜自照”演出:镜子里的,是“从小在江南长大,泛舟湖上,了无挂碍的江南才子”,镜子外的,是成为帝王的乾隆,以在天下版图驰骋为傲,自命“十全老人”,却也因未能实现的自由生活而含泪说“不悔”。

正如网友“瘦小姐”的评价:“比纪录片有趣,比清宫剧真实,它是了解故宫的一扇很有趣的窗户”。《上新了·故宫》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匠心,向人们展现了不一样的故宫文化,让人们领悟到故宫的“故”与“新”。

猜你喜欢

乾隆故宫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雪中故宫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乾隆:来尬诗吗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