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非融合减压手术影响其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情况分析
2018-04-15余智
余智
【摘 要】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非融合减压手术影响其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行非融合减压手术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32 例患者术后1a 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变化。结果:患者术前SVA、LL、VAS 及ODI 评分和术后1a 比较存在差异,P<0.05;术前PI 和PT、SS、TK 和术后1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非融合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亦可改善患者术前脊柱矢状面失衡状况。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非融合减压手术;脊柱矢状面平衡;影响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96-01
目前,常以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但减压治疗后患者的腰椎稳定性可能受到较大的影响,近年也有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减压范围和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相关。本次研究旨在对纳入的32 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非融合减压手术治疗,探讨手术对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行非融合减压手术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为对象,病情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保守治疗无效,行椎板开窗后路腰椎减压手术,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具有腰椎失稳和脊柱侧弯、腰椎手术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2 例患者中男性19例和女性13 例,年龄58-73 岁、平均(65.18±5.60)岁,体质量(BMI)20-25kg/m2,平均(23.01±2.45)kg/m2。
1.2 方法
纳入32 例患者都接受非融合减压手术,气管插管全麻,以俯卧位接受治疗,减压时注重患者棘上韧带、肌腱韧带的保护,双侧椎板行开窗减压,将上位椎板下二分之一切除,以及下椎板上三分之一、黄韧带切除,退变的小关节突内侧三分之一切除,将侧隐窝、神经根管入口潜行扩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a 的矢状垂直轴(SVA)、地髂关节参数对应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PT)、骶骨斜坡(SS)、腰椎前凸(LL)、胸椎后凸(TK)、腰椎与神经根疼痛程度、康复功能,对患者术后情况随访1a。
1.4 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腰椎与神经根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 残疾指数(ODI)评价患者的康复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术前和术后1a 脊柱矢状面平衡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 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 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 例患者术前SVA、LL、VAS 及ODI 评分和术后1a 比较存在差异,P<0.05;术前PI 和PT、SS、TK 和术后1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属于一种腰椎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患者常伴有腿部疼痛或者腰痛的情况。由于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人们对此症的临床治疗也尤为关注。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产生脊柱矢状面失衡主要是因为患者站立位的硬膜外压增高,导致屈曲时呈减弱状,或者是因为黄韧带膨胀而造成机械性压迫,促使椎间盘突进椎管里,随即出现LL 减少的问题,用补偿弯曲的姿势来缓解疼痛感[1]。此类补偿姿势会导致椎管直径增加,使神经源性症状跛行减轻,但对脊柱的矢状面造成较大影响,随即导致脊柱SVA 发生变化。AMES CP 等[2]指出腰椎管狭窄患者有无使用融合治疗,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短期预后,减压联合融合治疗不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较大改善。非融合减压则能够在治疗中恢复患者局部节段平衡,由于去除了脊柱压迫,使其造成的神经疼痛与跛行得到改善,并对患者的脊柱平衡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非融合减压手术改善了患者的SVA、LL、VAS 及ODI 评分,未对PI、PT、SS、TK 指标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非融合减压手术对其脊柱矢状面平衡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红刚.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与手術治疗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5):102-104.
[2]AMES CP,SMITH JS,SCHEER JK,etal.Impact of spinopelvic alignment ondecision making in deformity surgery in adults:a review[J].J NeurosurgSpine,2012,16(6):547-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