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2018-04-15刘玮姜永珊
刘玮 姜永珊
【摘 要】目的:探索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2日至2018年7月22日期间我院中风后偏瘫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FMA评分(69.87±5.36)分、ADL评分(68.98±6.5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中风;偏瘫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52-01
中风偏瘫是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表现,主要是指一侧肢体失去正常状态,无法自控,又称之为半身不遂,通畅情况下,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时,可引起左侧偏瘫,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时可引起右侧偏瘫,由于此类患者无法生活自理,需依借他人完成,容易增加家庭负担,对此还需尽早实施治疗,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1]。目前常通过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康复时间较长,对此还需联合针灸疗法,从而达到治标治本功效,缩短疗程 [2]。而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次在中风后偏瘫时,运用了不同治疗方案,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在面对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时,还需采用奇偶数法分组,两组中各50例,人员均在2017年7月22日至2018年7月22日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者经CT诊断确诊为中风后偏瘫;(2)患者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局部神經功能缺损现象;(3)患者均未进行血肿清除术、脑出血开颅减压术;(4)患者均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现象;(5)患者均无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组平均年龄(68.42±2.34)岁,发病时间(6.54±1.78)天;性别:男性28例,女性22例;肌力分级:25例为II级,18例为I级,7例为0级;偏瘫位置:左侧24例,右侧2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8.59±2.78)岁,发病时间(6.63±1.59)天;性别:男性29例,女性21例;肌力分级:26例为II级,19例为I级,5例为0级;偏瘫位置:左侧23例,右侧27例。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肢体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保持患侧肢体伸指、伸腕、伸肘、外展肩关节,下肢保持踝背屈、屈膝、屈髋等状态,动作轻柔缓慢,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预防关节痉挛。多进行踝背伸和外翻、屈膝、伸髋、手指伸展等,多鼓励患者自主进行。在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时,需注意造成软组织损伤,教会患者翻身训练,十指交叉,活动肘关节,维持伸直状态,且肩上举90°,头转向健侧,带动躯干向患侧转动,同时健侧足需用力促使下肢和骨盆转向患侧,在向健侧翻身时,采用同样方式。在患者适应后,还需进行桥式运动:将臀部抬高,离开床面,仰卧位,维持5~10秒。
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针灸疗法:主穴:下肢:双足三里、双膝眼、伏兔;上肢:合谷、曲池、外关;头针:运动区;体针配穴:昆仑、丘墟、悬钟、条口、环跳、手三里、后溪、天井、肩三针等。操作方法:使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直径0.35×40m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中间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0次,一疗程结束后,休息1~3天,继续下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FMA评分、ADL评分。
FMA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 [3]:下肢功能评分共34分,包括17项;上肢功能评分共66分,包含33项,总共266分,若患者关节功能越好,分数越高。
AD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包含大小便控制、穿衣、修饰、洗澡、进食等项目,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当前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软件处理本次统计值差,当P<0.05,代表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从中医角度分析,中风偏瘫患者主要是因喜饮酒饱食、忧思愤怒、心肝肾阴阳失调或外邪内侵、房室不节导致气血痹阻、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蒙蔽清窍。通过针灸治疗可发挥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等作用,利于改善脑血流障碍,为建立脑部血管侧支循环创造条件,缓解组织缺血情况,增大损伤局部血液流量,对偏瘫患者具有独到之处,发挥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强、有效性高等优势。而康复训练能够在适当刺激下,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再生,改变大脑病变后的功能性和结构性,减轻病变所造成的影响。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更能够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速度,促使脑血管扩张,增高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脑血液图波幅,缓解机体疼痛感和不适感,增肌肢体活动功能。
总而言之,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具有双向性调节和整体性作用,用于中风后偏瘫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生活质量,促使肢体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刚翠,阳军,周伟等.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7):850-851.
[2]张安邦,姜喜凤,侯惠斌等.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3):113-114.
[3]王威力.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8,41(4):29-30.
[4]肖磊,罗中梅,王宏丽等.针灸与中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7,39(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