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与实施效果分析
2018-04-15马宇
马宇
【摘 要】目的:分析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2017年1-12月(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后)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对比建立前后PICC相关并发症情况及专科护理质量评分。结果: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置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0.68‰、1.46‰、0.88‰,建立后分别降低至0.29‰、0.10‰、0.59‰、0.20‰,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后,专科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可以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PICC;敏感性指标;护理质量;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20-02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一种评价标准,主要用于护理过程和结局的评估、患者结局的监测、临床各项功能质量的评价等活动。其宗旨是评价影响患者结局的重要指标,借助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以此促使患者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1]。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为对象,通过建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护理管理,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1-12月(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年龄24-76岁,平均(45.2±7.3)岁;肿瘤分期:I期11例,II期72例,III期10例,IV期3例。2017年1-12月(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后)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年龄25-78岁,平均(45.9±7.0)岁;肿瘤分期:I期14例,II期73例,III期11例,IV期4例。经统计学处理,建立前后各组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相关内容,结合相关文献[2]拟定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共包括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置管静脉血栓4项PICC敏感性指标。同时,由办公班护士登记每日PICC置管患者的數量,由置管护士进行PICC置管登记,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置管时间、穿刺次数等一般情况;此外,成立质控小组,负责观察、确认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每日进行随机抽查,运用Y/N方法对4项敏感性指标的过程指标进行监控[3]。每月底汇总、统计PICC置管例数、患者住院日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对4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数值进行计算;根据二八原则,利用柏拉图寻找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敏感性指标[4],于次月对其进行重点改善;同时,每月组织质控小组成员进行会议讨论,总结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制定改进和防范措施,以PDCA循环法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1.3评价标准
统计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计算方法为发生例次/置管日数×1000‰。采用自行制定的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导管维护情况进行评分,对比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前后患者的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总分各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和x2检验,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则P<0.05。
2 结果
2.1建立前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后,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置管静脉血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建立前后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
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后,健康教育、导管维护等各项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医师借助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静脉治疗通路,一定程度上为疾病治疗的保障提供了基础。但该技术的操作难度大,维护不便,容易出现各种置管相关并发症,可对患者的健康及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成为医院重点关注的服务目标[5]。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专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院通过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和实施,对科室PICC相关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科学规范[6]。科室建立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对各项指标的定义及判断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使专科护理质量的监测变得更具客观性及合理性。同时,对监测所获的各项数据进行可量化处理,利用柏拉图分析法对需要重点改善的相关指标的管控进行了强化,并借助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进一步完善相关护理措施,以此促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此次通过调查发现,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建立后,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由建立前的1.17‰、0.68‰、1.46‰、0.88‰分别降低至0.29‰、0.10‰、0.59‰、0.20‰(P<0.05);建立前后,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建立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服务进行强化,可以有效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由此可见,建立、实施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科学、客观并具有针对性的对肿瘤患者的PICC护理措施进行改进、强化,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及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科学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改进PICC护理服务,加强乳腺癌患者的医疗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会,王文亚,范娟.临床路径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04):497-500.
[2]张笑,赵滨,李静,等.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31(24):4-8.
[3]史克琴,李婵.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导管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748-2749.
[4]陈秋芬,吴美治,陈露蓉.人性化管理对乳腺癌术后提升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9):163-165.
[5]刘莉,周峥,薛永凤.品管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6):164-166.
[6]濮英娜,陈玲,王娜,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