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价值观察
2018-04-15宋先德路航张晓峰刘苑竹
宋先德 路航 张晓峰 刘苑竹
【摘 要】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1月的86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CNV及其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个月的BCVA、CRT、CNV基底部宽度、CNV基底部高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86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2%。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060-02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且视网膜异常生长[1]。长期以来,临床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激光治疗容易损伤新生血管浅层视网膜,并形成萎缩斑,而使视力下降。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大,且影响术后视力。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具有较少副作用,且损伤小的优点,在临床中可取得较好疗效[2]。因此,本文为了分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疗效,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86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来源于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试确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表现为视力明显降低,眼前有黑影及视物变形;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疾病;既往眼病手术史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言语障碍;精神病者。男性41例(41只眼),女性45例(45只眼);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58.42±1.45)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术前3日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给予盐酸爱尔卡因滴眼液眼球表面麻醉,开眼脸,采用5%聚维酮碘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给予0.5 mg/0.05 mL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于鼻下方距角巩膜缘3.5 mm 处经睫状体平坦部位垂直进针,缓慢推注药液。每月1次,连续治疗3个月。术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采用无菌纱布包扎患眼,连续1周滴妥布霉素眼液,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R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并发症(眼压升高、出血、白内障)。BCVA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CRT、CNV采用OCT检测测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临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BCVA、CRT、CNV用均数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采用%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表示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3个月的BCVA、CRT、CNV基底部宽度、CNV基底部高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2.2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86例患者中眼压升高13例,球结膜出血8例,未发生白内障,并发症共21例,发生率24.42%。充分休息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称之为老年性黄斑变形,是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3]。根据患者眼底部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干性及湿性两类,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45岁中老年患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已成为第三大致盲原因。已有临床研究表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与CNV密切相关。由于CNV出现渗漏、出血等情况,可降低患者中心视力,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形成CNV瘢痕,破坏正常脉络膜组织及视网膜结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中的成员,同时也是促新生血管形成最为主要的刺激因子之一,可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值,并增加血管通透性,在CNV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临床中抗VEGF的药物,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组织水肿,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常用的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有贝伐单抗与雷珠单抗,在本次研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雷珠单抗是一种新型抗新生血管形成药物,属于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片段,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结合,阻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的不同环节,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结合抑制血管渗透剂形成新生血管,最终抑制CNV的形成及生长。本次结果显示:86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3个月后,患眼的BCVA高于治疗前,CRT低于治疗前,且CNV基底部宽度、CNV基底部高度均低于治疗前。由此表明:玻璃体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吸收出血,减轻CNV 渗漏及视网膜水肿。此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多表现为眼压升高、球结膜出血及白内障,在得到充分休息后可恢复正常。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24.42%,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可改善BCVA、CRT、CNV基底部宽度、CNV基底部高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燕, 郑瑞莲, 王瑞夫.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9):140-143.
[2]陈桂英.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9):1607-1608.
[3]王彦荣, 李海辉, 顾莉莉.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觉功能和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 29(1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