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2018-04-15王晓锋
王晓锋
【摘 要】目的:探讨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簡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逍遥丸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逍遥丸联合揿针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症状消失时间、乳房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丸联合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乳房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揿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047-01
乳腺增生症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乳腺导管或者小叶良性增生疾病,看出现乳房胀痛和肿块,经前、劳累、生气后可加重,中医将其纳入“乳癖”范畴,认为其和冲任失调、肝郁气滞有关[1]。本研究分析了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5年,平均是(4.58±0.42)年。其中,单侧乳腺增生有11例,双侧乳腺增生有35例。
对照组年龄最小21岁,最大4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5年,平均是(4.51±0.49)年。其中,单侧乳腺增生有12例,双侧乳腺增生有3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逍遥丸治疗,每次口服8粒,每天口服3次,治疗4周。
观察组则予以逍遥丸联合揿针治疗。选择耳穴上穴位乳腺点、内生殖器、神门、肝、内分泌进行穴位揿针治疗,取同侧耳廓局部常规进行消毒之后用图钉形揿针,患者卧位或者坐位,左手进行耳廓固定,右手将掀针揿入上述耳穴,留针时间1-3天,留针期间每天指导患者手指进行掀针按压两三次,每次按压一到三分钟。治疗4周[2-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乳房主观疼痛程度(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客观疼痛程度(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睡眠质量(0-21分,分值越高则睡眠障碍程度越高)。
显效:症状消失,指标正常;改善:症状和指标改善程度达到50%;无效:疾病改善不明显,低于50%。疗效=显效、改善百分率之和[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中x2和t检验处理数据,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对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治疗前后乳房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比对
治疗前两组乳房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两组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症状消失时间比对
观察组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耳穴是宗脉所聚,经揿针治疗,乳腺点、内分泌、内生殖和肝穴揿针治疗可发挥疏肝理气、调节阴阳、脏腑功能和内分泌之功,神门穴揿针治疗还可发挥安神镇静止痛之功。因此,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可有效强化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促进患者乳腺血液循环改善和病情改善[5-6]。
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逍遥丸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逍遥丸联合揿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症状消失时间、乳房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逍遥丸联合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乳房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丽琴,谢建谋.谢建谋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妇科病疾病验案举隅[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6):82-84.
[2]郭新荣,李宇峰,张姗姗,张迦琅,刘秦浪,程经纬,马晓军.电针经甲状腺调节治疗乳腺增生大鼠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18,38(08):857-863.
[3]朱爱玲,温小玲,李梅,孙燕.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8 (08):177-179.
[4]李文瑶,余思奕,郭保君,杨娇,李晨依,胡幼平.基于现代文献的穴位敷贴临床治疗病症谱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8):3562-3565.
[5]刘美宏,毕洁领,唐文,马昌义,郑轲.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状况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4):2738-2741+ 2787.
[6]戎丽利.中医药三联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4):214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