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无人机课程探索
2018-04-15广东省湛江市技师学院朱振豪杨小燕
广东省湛江市技师学院 朱振豪 杨小燕
前言
十年前,无人机还算是个新鲜事物,高职高专院校实效开设无人机应用专业的为数不多,技工院校能前瞻性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屈指可数。但随着国家对无人机重视和市场刚需,民用级无人机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铺天盖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未来无人系列产品,将越来越平常出现在自动化、智能化场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经历了90年代热门,2000年以后专业细化,近几年就读该专业的生源数量逐年下降。随着人社部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进,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种已被淘汰,以我校的教学实情看,假如该专业招生达不到一个班的计划数,将面临无法开设的困境,造成原有师资、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巨大浪费。如果根据现有专业资源,合理增设无人机应用课程,既能抓住目前无人机发展迅猛的就业机遇,解决资源浪费的难题,还能逐渐过渡转型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我校已尝试实施一年多时间,进展顺利。
一、新、旧人才培养方案对比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音像电子设备应用与维修方向)为例,原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家电产品维修维护技能,现时此方向就业岗位需求较窄,真正对口岗位不多。重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调整专业课程,增设无人机课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综合职业素养;会使用电子仪器,掌握电子电路原理及分析和飞机原理与构造;熟悉家用电器调试与维修、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操控和懂得飞行器维修养护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让学生熟练无人机装配、飞控、调试与维修维护技能,就业方向拓宽,可选择的工作岗位丰富。
二、新开设无人机应用专业难题
经过近几年对省内一些技工院校无人机专业的调查和探索,若技工院校软、硬件条件未成熟就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存在以下几大难题。
(一)师资难题
目前高校无人机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上无人机高技能人才紧缺,技工院校想要引进此方面的师资,难度较大。在技工院校的吸引力、职业教育的特点及社会就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无人机专业师资储备较难在极短时间一步到位,人才储备历来是个有内涵的建设和培养过程。技工院校的无人机专业教师应更看重其实践能力,最好有相关的飞行操控经验和持证上岗。
(二)教学设备难题
以我校为例,学校重点扶持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及一些热门第三产业专业,无人机实训设备和耗材配件价格不菲,想在单一专业投入大额的实训设备,不太切合实际。即使有政府扶持资金,在该专业招生人数未定和师资队伍不够成熟等前提下,大范围投入教学设备需经多方论证,周全考虑才能决定,以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三)专业培养方案不完善难题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学校实际教学资源,制订出一套合理且可操作性的专业培养方案尤为重要,它指导整个专业建设、教学教改和技能等级鉴定。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无人机飞行操控、飞行器维修保养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新开设此专业,首先要进行多维度的市场调研,弄清其就业市场需求,毕业生有清晰准确的就业定位。虽然无人机应用专业就业前景一片看好,但其准入门槛较高,专业针对性较强,专业培养方案不完善或方向把握不准,会导致易招生、难就业问题,最终开设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四)考证难题
在人社部颁布的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应或相关职业(工种)是无人机测绘操控员L、制图员。2017年6月1日起,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克(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须实名登记注册,否则就是“黑飞”,国家新政进一步规范了人和机的管理。目前就业市场认可的飞手必须持证上岗,具备AOPA或ASFC颁发的相关无人机证件。国内无人机应用培训周期过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造成现时考证费用昂贵,该专业最终考取的技能等级证或上岗证何去何从,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清晰指引,这是制约无人机专业毕业生上岗就业的一大因素。
三、专业建设探索
虽然存在以上难题,但不足以抵挡当前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热情,一些技工院校很有规划和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就做好功课,深入探索和规范专业建设,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但对于现时才涉足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院校,能否通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改造和升级,经过二至三年时间,积累一手教学经验,逐渐过渡和转型为新专业,向无人机应用技术迈进,此举是否可行?以下作专业建设探索。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无人机课程,需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严谨的市场调研,本着立足本省,服务本土地区,结合校情和就业前景分析,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做了修改。保留电子专业核心课程,适当调整部分课程学时,不再开设电子CAD、制冷原理、通信原理等课程,增设飞机原理与构造、无人机遥感通信技术、无人机模拟飞行、无人机装配、无人机操控等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以打造无人机应用人才服务市场为契机,制定短期师资转型提升计划,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职教师群。电子专业教师因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提升培训和飞行操控训练,逐步转型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
1.培养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除具备过硬的电子技术、自动化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需掌握现代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全面知识,能在专业建设中起引领、示范的带头作用。学校通过高校人才引进、校企合作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无人机高技能人才落户执教。专业带头人根据招生和就业分析、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认知特点,组织专业教师展开无人机相关课程学习和研讨,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切实可行的施教方式。带领专业教师汇编校本无人机教学工作页,指导核心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和监控,及时对现有课程标准提出改进意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专家研讨等方式,对课程实施效果及新开发工作页进行评审,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争取以短时间创建一支业务精深、高效精干的无人机师资队伍。
2.专职教师转型提升
专职教师以“双师型”标准制定转型提升计划,目标明确,能胜任飞机原理与构造、无人机地面站、固定翼和多旋翼飞行器等理论和实操课程教学。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参加无人机测绘操控员、制图员、AOPA单旋翼、多旋翼驾驶员或机长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安全规范教飞。积极参与中国航空运动协会(ASFC)、DJI慧飞认证等的相关专业培训,积累飞行经验。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开展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等一系列项目教师竞技比舞,迅速提升操控技能。
(三)软、硬件资源配套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过渡和转型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就要考虑物尽其用、分期配置的原则。建设初期,原电子仪器室、电子技能室和家电产品维修室,通过新增无人机检测设备和耗材配件,重新布局和科学配套,基本能满足无人机装配、维修养护及飞控调试等教学需求。电子CAD室升级电脑配置,增设模拟飞行设备,摇身一变成为无人机模拟飞行训练室。以上是建设初期最基本的无人机实训软、硬件需求,待到招生人数稳定、师资队伍日益强大和就业市场开拓后,就要建设科学规范的无人机实训室。
建设中后期,软、硬件资源配套可依托社会上成熟的飞控系统和相关技术支持,搭建科学规范的无人机软、硬件实训环境。通过无人机实训室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开发能力和就业能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无人机实训室,搭建与社会服务发展相协调的专业实践平台。拓展校企合作深度,积极引入优秀的社会教学资源,为实现无人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就业市场开拓
无人机应用型人才就业市场广阔,前景一片看好已是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同时具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亦能在家用电子产品检修维护行业分一杯羹,无疑更能增加其就业机会。表面看,这是两者合一的巨大优势,但不要低估就业市场的残酷性。学校就业部门要深入调研就业岗位需求,根据学生掌握的电子知识和飞控技能,找准就业方向,清晰推荐和引导毕业生到对口的企业工作。据宇辰网大数据分析,未来几年,无人机中、高级技能人才,将越来越多在农业植保、航拍测绘、电力巡线、消防救援、环境监测、快速物流、公安特警等部门工作,专业技能高的人才还可在无人机生产设计制造、技术创新和高端应用领域等小试牛刀,一展身手。
四、结束语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设置无人机课程,初衷是为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铺路,在二至三年过渡转型期间,高效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最终目标是能顺利且实效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让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科学规范。
[1]蔡志洲,林伟.民用无人机及其行业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郭雄艺,关景新,梁国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3]陈立畅,张佳进.无人机制作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