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平台开展反窃查违排查工作浅析

2018-04-15边昭晖王利群杨迎春

商品与质量 2018年36期
关键词:稽查控系统电量

边昭晖 王利群 杨迎春

1.内蒙古电力供用电稽查局 内蒙古包头 014030

2.包头市供电局新都市分局 内蒙古包头 014030

3.乌兰察布电业局大用户管理处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1 排查前的准备工作

1.1 确定稽查范围

(1)通过营销信息系统所反映出的长期零电量或报装容量大、发行电量小的用户,以及电量、负荷异常波动,与抄表人员掌握的实际用电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的用户(排除受市场不景气等客观原因造成减产电量突减的用户);(2)通过计量监控系统所反映的计量装置运行异常,失压、断流的用户;或在营销信息系统中频繁发起计量装置故障工单票、换表工单票用户,特别是通过电能量信息采控系统排查出的用电负荷集中在抄表例日前后、长期三相不平衡、计量装置故障告警事件反复发生、存在反向电流等问题的用户;(3)营销信息系统线损报表中所反映的累计线损率超过15%的都可做为重点分析对象,尤其专变电量所占比重大的线路,特别是高压线损较大的线路上所带专变用户;(4)历史上有被查处过的窃电记录的用户以及被多次举报或被曾经被列为重点嫌疑对象的用户;(5)餐饮、娱乐、洗浴、网吧等商业用户,冶金、化工等小规模高耗能用户、采矿、选矿、石材、塑料等加工业用户,以及砖厂、修路基建等其他具有地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特点的或窃电高发用户;(6)长期不发行电量电费的用户。

2 把握几点原则

(1)充分利用目前运行的营销信息系统、采控系统、稽查信息系统,开展数据分析比对时,要考虑各系统设计方不同,受数据控制组件、业务逻辑关系等因素的限制和人为业务流程数据录入超前、滞后或差错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数据不统一、口径不一致情况。例如:在营销系统发起更换客户计量装置的工单票,实现换表数据变更后,采控系统需人工同步数据下发参数。如未在采控系统同步下发参数,则不能实现对该用电客户的数据采集工作。因此,在排查分析选取重点稽查对象时,要排除干扰因素,确保数据真实准确[1]。

(2)建立内、外查相结合的工作流程。窃电行为具有随机性、间断性和必然性,用电检查具有周期性、突击性和偶然性。应用营销采控系统、营销管控系统、营销稽查系统及日常业务流转的营销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客户用电信息,以数据变化为依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分析、查找异常,缩小反窃查违工作范围。

因此,需要由专业人员关注信息系统网上数据,以内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排查,确定存在异常用电客户,再安排外查人员现场核查落实结果,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外查相结合的工作流程,使得稽查工作有进度、方向、有目标。

2 信息系统排查分析步骤

2.1 选定高损线路

利用营销信息系统线损报表统计功能,选出高损线路,分析判断高损原因。排除以下因素:(1)理论线损高;(2)客户线路信息所属关系对应错误;(3)线路负荷切改、电量互带;(4)新送电客户未在营销信息系统完成建卡立户环节。针对线路线损仍然偏高,选出其中一条,例为重点稽查和检查线路。

2.2 区别高低压损

根据线路线损报表中所反映的重点被查线路的高压线损率和低压线损率,判断线路损失电量在高压专变客户还是低压中小客户,依此确定检查方向在高压专变客户或是低压中小客户。

线损报表的数据常常会受到台区客户的匹配、电量的调整、抄表状况等因素影响而与实际不符。因此,要先判断线损报表中所反映的高低压线损率是否准确,公变台区考核表抄录电量是否真实、准确,台区考核表是否运行正常,作为参考分析点,在此基础上确定真正的高损台区或高损线路。

2.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用户各类用电数据进行实时和定时采集,例如:电能数据,正反向有功总电能示值、无功电能示值、最大需量等;交流量数据:电压、电流、瞬时有(无)功功率、各相瞬时有(无)功功率、平均有(无)功功率等;电能质量数据:电压越限情况记录、三相不平衡度、谐波电压含有率等;事件记录数据:终端和电能表记录的异常运行情况工况事件,包括断相、超负荷等;线损数据,每个台区区线损计算数据及其合格情况数据;综合报表。

重点是在同一时刻,冻结采集各表计的电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准确判断窃电是否发生及窃电发生的位置。利用采集系统电能量的在线监测功能,通过远程抄表实现的电量日统计、线损日分析功能,可实施在线监测、实地检查,及时发现非正常用电情况,为发现窃电行为提供有力手段。工作人员可通过异常报警功能为突破口,加以数据分析来缩小用电检查范围,实现多项用电异常类型的监控,锁定窃电嫌疑对象。

2.4 分析线路所带台区客户用电情况

(1)利用采控系统对稽查线路所带专变客户逐户电压、电流情况进行分析比对。

以营销采控系统异常客户数据截图为例:

由采控信息系统看出:该户自2011年7月7日16点,该户计量表A、C两相同时失常。核查营销信息系统,售电量自2011年7月电量明显下降,直到2014年6月,计量恢复正常之后电量又明显上升。由此可以判断,该户在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间,用电异常,存在漏收电量电费情况。

(2)利用采控系统电量异常情况筛查等功能,查找异常客户,缩小用电检查范围。如下截图:

(3)利用营销信息系统售电量数据变化对比查找重点嫌疑户。用户档案信息是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完整、准确的用户档案资料,是正确进行用户售电量分析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比分析用户基本信息和用电量,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非法窃电行为的发现率。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用户档案,还方便管理用户用电设备,及时获取人为因素、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供电线路(设备)损坏情况,进一步分析有无非线性负荷和冲击负荷等异常情况,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防窃电措施,保障用户正常用电。

例如:以上图示为某电力客户在2015年至2016年营销信息系统售电量曲线显示的用电量波动异常情况,明显波动较大,经现场检查,发现该户存在窃电现象。

(4)低压中小客户:随着专变信息采集终端安装的普及,绝大多数专变客户都在系统监控范围内,低压中小客户未安装信息采集系统的却在数据监控之外,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窃电现象。因此,对于低压线损率高的重点稽查线路,选取高损台区做为重点核查范围。了解所带客户地理位置、负荷性质,关注商业网点、洗浴、餐饮等客户用电量与容量是否匹配,是否存在电量波动异常情况,以确定检查方向[2]。

3 信息系统反窃查违工作常态化管理

反窃查违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支撑作用。要积极应用已经建立成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营销信息系统、及稽查信息系统,利用营销信息化平台支撑功能,进行海量营销用电信息数据的过滤分析,实时监测数据缺相、失流记录以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率等情况,对功率因数异常、线损较高的台变,以及电量突变和长期电量为零的客户进行用电信息分析比对,对筛选出可能存在窃电隐患的客户进行重点跟踪,确保查处准确及时。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异常监控、事件告警、异常判断及处理工作流程。实现责任到人、层级负责。建立不合理用电信息及时发现及反馈跟踪制度,由监控人员定期提供反馈给用电管理人员,以完成对疑似窃电用户处理的闭环管理。具体梳理各信息系统中易出现的数据差错点、不同步的节点。建立相关考核制度,规范信息系统数据录入、采集中各个环节工作标准,确保信息系统数据统一、完整、准确,使营销信息系统、采控系统、稽查信息系统数据形成同步机制,为分析排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 结语

本文提出依靠信息化平台挖掘海量营销用电信息数据的方法,解决了供电公司反窃查违缺乏有效信息化支撑的问题。该方法综合利用营销系统中现有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线损率异常线路或台区进行深度挖掘,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窃电行为,为供电公司反窃电稽查提供窃电预警和数据支持服务,提升供电公司反窃查违信息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稽查控系统电量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电量自补给装置
关于DALI灯控系统的问答精选
多型号车控系统统型设计实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门控系统
数字电视播控系统关键技术探究
深化税务稽查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营销在线稽查精益化管理模式研究
优化税务稽查职能定位的思考
浅析云南省非税收入稽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