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护照背后的故事
2018-04-14雷墨
雷墨
春节出国(境)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随着阿联酋、摩洛哥、塞尔维亚、波黑、巴哈马等国对华免签,以及卡塔尔、文莱、印尼、埃及、伊朗、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乌克兰等更多国家对华落地签,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护照作为权力机关向公民或国民颁发的身份证明,在功能演变中逐渐变成国家间关系的一个表征。但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护照“含金量”与国家实力之间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背后的故事多维且复杂。
护照实力
在国际上评价和研究护照的文献中,有“护照实力”(pas sport power)一说,主要指一国颁发的护照所对应的免签(含落地签)国家数量的多寡,即所谓的护照“含金量”。
英国亨氏顾问公司(Lienley&Partners;)基于国際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发布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所颁发护照免签数量的排行榜,成为国际社会评价某种护照“含金量”的一项关键指标。
根据亨氏顾问公司2018年发布的数据,德国护照以能免签进入177个国家和地区高居榜首。位于第二梯队的是新加坡和瑞士(176个),新加坡也是连续两年世界排位最靠前的亚洲国家(此前一直是日本)。
第三梯队的国家有丹麦、芬兰、法国、挪威、瑞典、意大利、英国、日本,均为175个。美国与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西班牙一道排名第四(174个)。
世界排名垫底的是索马里、巴基斯坦、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
加拿大咨询公司阿尔顿资本(Arton Capital)也有一个较知名的“护照实力”排行。由于数据依据和来源的差异,该公司的榜单在免签数量上与亨氏顾问公司略有不同,但反映的“护照实力”排行并无太大差别。
根据其2018年的数据,排在首位的依然是德国(161个),第二梯队的是新加坡、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韩国(160个)。美国仍处于第四梯队(158个)。排名末位的国家,与亨氏顾问公司的结果一致。
亨氏顾问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护照实力”(仅限中国大陆,下同)的排名,2018年排在第75位(60个)。根据阿尔顿资本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排名是第65位(64个)。
根据中国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1月,与中国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议的国家有11个。此外,还有15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对中国公民免签入境,41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落地签入境。这三类加起来是67个,与上述两家公司的数据接近。
中国“护照实力”近年来有了明显提升。比如在亨氏排行榜中,2016年中国排名是第87位(50个),两年后跃升到第75位。在亨氏顾问公司总共104个排名对象中,中国位列第75位。阿尔顿资本总共94个排名对象中,中国排在第65位。
从这些年“护照实力”排行来看,尽管具体国家和地区排名略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比如,排名靠前的绝大多数总是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能进入护照“高含金量”行列的国家,绝对数量一直不多。
此外,护照免签数在国家间的分布,呈现明显不均衡性。根据亨氏顾问公司2018年的数据,所统计的201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免签数量是97个,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平均数以下。
力量之源
现代意义上的护照诞生于欧洲,更具体说是法国。美国学者约翰·托尔佩写过一本名为《护照的发明》的书。根据他的研究,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首次喊出了个人迁徙自由的口号,但随着革命演变成内战和对外战争,防止敌对势力破坏的需求取代了迁徙自由。
出于管控人口流动的需要,法国当局签发了针对个人旅行的官方证明;直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等主要欧洲国家签发的护照都以法语书写。
19世纪末,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工业革命高潮期,“机器吃人”导致了普遍的就业危机。这些国家的劳工团体纷纷向政府施压,控制外来人口的流入。法国和德国率先利用护照制度,加强对人口迁徙、拘留与务工的管控。一战在欧洲范围内制造的国家安全危机,进一步强化了护照制度控制人口流动的功能。
由此可见,护照虽然是一种个人的身份证明,但从_开始就被赋予了国家控制个人流动的功能。
1920年10月,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了一次关于护照制度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初衷,本来是为了逆转一战造成的国家间限制人口流动的趋势,促进个人迁徙自由。但最终达成的结果是,承认国家对安全与就业的合理担忧,继续对人口流动实施控制。
这次会议事实上成了护照制度国际化、标准化的分水岭。如今护照上所包含的个人姓名、出生地点、签发地等信息,甚至内页32页的规定,都是在那次会议上做出的。
由此可见,护照的诞生及其功能的赋予,都是一种国家行为,而且以西方中心为特征。西方国家在护照以及随后的签证体系发展中,所扮演的游戏规则制定者角色广直延续至今。
欧洲的“申根签证”,已成为护照制度发展的“黄金标杆”。被申根成员国承认免签,也是衡量一国“护照实力”的重要指标。以此来看,“护照实力”强大的国家几乎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制度根源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总的来说,相对富裕的国家,护照的免签国较多。这与全球化的深入不无关系。
全球化促进了商品、投资、技术等的自由流动,但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伴随着人的流动,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为何很多欠发达国家,愿意向经济、技术实力强的西方国家单方面免签的重要原因。
土耳其的最大贸易伙伴对象是欧盟,安卡拉向来对欧盟不对其护照免签不满,但自己依然向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护照免签。
“护照实力”排行的另一个事实是,其与国家实力并非正相关关系,有的情况下还是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有些国家“护照实力”强,不是因为其国家实力强,恰恰是因为国家实力弱。
东南欧小国摩尔多瓦,人口不到400万,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但其护照免签国(110个)却与俄罗斯(113个)相当。这种小国、弱国具有较强“护照实力”的现象,在上述排行中相当普遍。
某种程度上说,这反映了国际护照免签格局中,强势国家对绝对优势的“合理”利用。
比如,德国以对等原则与摩尔多瓦互免签证后,德国护照持有者能便利地免签进入摩尔多瓦。但这种便利,对普通摩尔多瓦人来说几乎没什么意义,因为有财力入境德国的“高净值”人,数量少得可忽略不计。
欧盟不对邻近的土耳其免签,但却对诸多拉美小国和欠发达国家免签,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从现实情况看,“护照实力”并不绝对以国家实力为后盾。2017年世界GDP排行中,中国和印度分别位居第二与第六位,但这两个国家的“护照实力”却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
根据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亚当·路德特克的研究,人口超级大国在这一点上带有天然弱势。“以潜在的人口流动来看,人口众多的国家可能造成‘人口潮汐担忧,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较少的国家不愿意对其护照免签。”
源于差异
“强大护照”与“强大国家”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很可能仍是不少人坚信的理念。
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在护照免签格局层面,这一说法只对少部分人成立。自护照制度诞生以来,西方人就享有更大的“行动自由”。
有数据显示,1840年至1914年,欧洲向世界其他地区“净输出”人口6000多万。护照制度国际化、标准化后,这种更大的行动自由在制度上得到了强化。对于更多的非西方国家来说,跻身护照免签顶端,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高墙。
这当然是一种不平等,但仅用不平等难以解释护照免签格局现状,更“中性”地说,或许应该是“差異”的存在。
排在“护照实力”前20位的国家,几乎都是经合组织成员国。这些国家相互间都互免签证,但对非经合组织国家护照免签较少或较为谨慎。这里的“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
西欧、北美的西方国家都互免签证,但对于非西方国家,签证政策开放度有限。这里的“差异”是“文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护照问题上也有解释力。
拥有巨大石油财富的海合会成员国对彼此互免签证,它们的护照在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享受免签待遇,但却不对后者免签。这里的“差异”不再是文明。
某种程度上说,海合会成员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间的护照免签格局,是整个世界现状的微缩版。这种现状既反映了不平等,也体现了差异,而且差异的主要指向是财富。
文明范畴上不属于西方国家的新加坡,能攀升至护照免签榜顶端,国民富裕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差异”还有更微妙的体现:被列强殖民的历史,会对“护照实力”有“加分”作用。根据亚当·路德特克的研究,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总体上护照免签数量会增加10个。曾被西班牙殖民统治过的国家,数量会增加18个。
从亨氏排行榜看,那些曾被同一宗主国殖民统治的国家,相互间护照免签的比例,往往比对其他国家要高。这一点在拉美体现得尤为明显。
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在著作《昨日的世界:我的自传》中写道:此前人们只有身体和灵魂,如今还要有护照,如果没有它,将不会被视为人类。
茨威格以自己坎坷颠簸的人生经历,诉说了护照制度对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禁锢。某种程度上说,护照是“地球人”对世界现实的感知器。通过它,你能感受到何为优越,何为弱势,何为“我者”与“他者”的差异。(资料来源:《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