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一看
2018-04-14沈晶晶
沈晶晶
十九大以来,在中国广袤乡村,“振兴”可以说是最热的词汇。记者走在田间地头,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村干部村民,提到“乡村振兴战略”,说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句话,都是既思绪万千,又踌躇满志。
我们村庄的优势在哪里?又可以参考怎样的发展路径?需要作何努力?放眼中国,走遍世界,值得借鉴的模式更加多样,不少国家发展农业、探索乡村发展的经验都值得一看。
法国生态农业
20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一词正式出现在法国法律中。但早在此前,生态农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1931年,一些法国农民自发采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种植出高优质蛋白小麦,用来生产面粉和面包,生态农业雏形开始出现。
1958年,第一个生态农业组织在法国西部诞生。
1961年6月,法国生态农业协会成立,借助当时强调回归自然的社会运动,积极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如今,法国生态农业占法国农业用地面积的5.7%,占地约150万公顷。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综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生态上和经济上均实现了良性循环,有效地统一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发展和振兴农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法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出台多种政策,甚至颁布专门法律,先后制定了20余个生态农业标签的技术指标,与此同时,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专门设立未来发展基金,每年投入300万欧元。政府在发展规划以及实践方面的未雨绸缪和积极作为,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引导社会资源向生态农业聚集,值得一些主打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的县区、乡镇、村庄借鉴。
美国农业规模化
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其本质就在于通过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高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禀赋,进而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中在种类构成、要素组合、比例分配的最优化,深度挖掘有限土地的内在潜力、提升土地生产力及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显著增强。
美國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全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机械化,既有其地广人稀的天然优势,也有在农业各链条、各环节均渗透现代化科学技术、倡导农业专业化的努力。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土壤、地势等客观自然条件,结合农业作物自身生长规律,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了10个主要的农业区,实现传统条件下“多种复合式”经营方式向现代化的“专一专业化”方向转变。同时所有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包含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等,从播种到最终的入库完全由现代化的自动机器设备完成,这背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业科技研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可忽视。
日本“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当时的日本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为扭转大分县农村人才短缺、资本外流、产业萎缩的局面,提高农村地区活力、振兴地域经济,平松守彦发起了这一运动。
“一村一品”引导农村居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本地的闪光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例如,大分县丰后牛是日本“和牛”品种之一,肉质细腻多汁,脂肪均匀分布在瘦肉问,看上去如同冬天降下的美丽霜雪,故称之为“霜降牛肉”,原先数量很少,价格昂贵。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当地耕牛越来越少。
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当地人以20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针对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并用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主人。
后来,这种活动发展为一年_度的“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
每到秋天,农家邀请肉牛主人到牧场来,酒足饭饱之后,选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测定器前大喊大叫,根据噪音大小评选优胜者。
凡聚会参与者,皆可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包括葡萄酒、调味品、大米、烧酒等本地特产以及当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
由此,当地的畜牧产业得到发展,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目前,大分县已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300多种,总产值达到10多亿美元,居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第一位,香菇和麦烧酒连续多年居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位。
西班牙创意观赏农业
西班牙,这是一个靠售卖阳光和海滩就可以养活一半民众的神奇国度,明媚的阳光、古朴的街道、惊险的斗牛表演、激情的弗拉明戈舞、奔放的西班牙女郎、疯狂的皇家马德里足球……都是这个国家的标签。
这个热情似火的国家,还有“欧洲果蔬园”的美誉。农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8%,居欧盟第二位,农业总产值约占GDP的2.5%,全国60%以上的果蔬用于出口,其中95%出口至欧盟其他国家、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市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早将农业种植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就是西班牙人。他们将乡村的一些城堡改造为饭店,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农事体验等项目,发掘了斗牛、奔牛、番茄大战等农业特色化、创意化娱乐项目,使全国4%的农业人口创造的农业旅游产值超过了海滨旅游,成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不断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需求,如今,西班牙每年都会投入相当大的资金用于农业特色化创新创意研发项目和创意点子征集,让葡萄、葡萄酒、橄榄油、沙丁鱼等农产品不断走向世界。
埃塞俄比亚乡村治理机制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传统的农业国家,它的农业生产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类似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而作为一个非洲大陆国家,其内生的“乡政村治”的管理模式、乡村农业合作社的会员制度等,契合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了村民的高度自治。
埃塞俄比亚全国分为9个州和2个特别市,其中奥罗莫州人口稠密,是粮食主产地。根据当地政府的普查,2013年丹迪哇瑞达的人口是20555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51285人,人均拥有农业用地0.35公顷,看似人均占有土地较多,但是因为是高原地区,大都是坡地,以粗放经营为主,农产品产量低且不稳。
基于这些背景,当地的乡村经济治理也正在发生改变,当地农民发展出了农业合作社、劳动力租赁市场、集贸市场等机制来克服这些困难,保证了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自我管理。
当然,农业合作社不仅有管理农业生产活动的任务,而且有管理农村事务的功能。农村日常事务的讨论和决定由农业合作社的全体会员商议解决,讨论和处理村内婚丧嫁娶,邻里纠纷等日常事务。全体会员又会选举产生常任会员,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在津奇镇,基本上所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都可以在市场上由农民自由交易。镇上每周都有固定的集贸市场日,而且集贸市场非常活跃,每到集贸市场日,大批的农民沿着中埃友谊路带着白种的谷物、蔬菜,或者赶着自家的牛羊到集市上交易。随着集贸市场的发展,当地涌现出很多商贩,他们收购农产品、牲畜再转卖到首都,不少年轻人开始从事商业。(资料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