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究

2018-04-14张宇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36期
关键词:税费合法性税法

◎张宇

会计核算能够客观的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对实现企业财务资金的最优化利用,防范财务风险和杜绝资金浪费发挥了积极作用。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帮助企业合理规避部分税费,达到节减税费支出、维护企业经济利益的目的。两者在最终实施目的上具有共同之处。在会计核算中应用税收筹划,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熟知税法相关内容,并且灵活运用多种会计核算手段,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应用优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纳税筹划是指在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事先筹划和安排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取得一定的税收利益。纳税筹划的本质是节税,具有合法性、筹划性、效益性和目的性等主要特征,其合法性是指纳税筹划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开展,其筹划性是指纳税筹划需事先谋划、安排和设计,其效益性是指纳税筹划最终的目的,而目的性是指应使得纳税人取得税后最大化的利润。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称之为会计反映,它主要以货币为计量标准,对资金活动进行反映。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是指对已经发生的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其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账户和账簿的设置、复式记录、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成本的计算、财产的清查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一、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分析

1.税收筹划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节减部分税费、维护经济利益,是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根本初衷。特别是像房地产企业、制造业企业等,每年缴纳的税费繁多,甚至占到了企业总收入的较大比例。通过合理运用税收筹划,让企业能够尽量的少缴纳部分税费,间接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利润。例如,延期纳税是税收筹划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适当延缓缴纳税费的期限,相当于为企业争取到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企业就可以重新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生产、运营中,实现资金的增值,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2.税收筹划促进了会计水平的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对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企业会计水平的高低,甚至成为决定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实施税务筹划,一方面是让企业会计人员加强了对税法及其相关法律的重视,有利于会计工作更高质量的开展;另一方面,在税务筹划的落实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要不断的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保证其合法性和实用性。在这一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3.税收筹划增强了企业纳税意识。虽然我国税法体系已经日趋完善,但是一些公司、企业的纳税意识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采用各种方法偷税、漏税。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行为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税收筹划本身是一种合法行为。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执行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要密切关注税法变化,每次税法修订后,必须要调整现行的税收筹划方案,避免方案内容与法律产生冲突。这样一来,明显提升了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纳税意识,对于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偷税漏税行为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二、会计核算中实施税收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税收筹划方案本身的合法性。企业会计人员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除了要考虑节税效果,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外,还必须要保证方案内容不与现行的税法及其配套的法律制度产生冲突。税收筹划中所使用到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要求,经得起税务机关的检查,体现出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和实用性;其二是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考虑到税收筹划方案是利用了税法的空白地带或漏洞,因此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这些空白和漏洞也会逐渐的填补,纳税筹划方案就需要重新调整,保证其合法性。

2.效益性原则。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发挥其经济价值,帮助企业节减一部分税费支出。因此,在兼顾了税收筹划方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需要坚持效益性原则,根据企业需要交纳税费的种类、多少,以及现行税法内容,帮助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规避税费支出。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制定多个税收筹划方案,并进行横向对比,综合考虑风险性、收益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影响因素,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执行。

3.服务性原则。税务筹划应当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避免一味追求节税效果和经济效益,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通常来说,企业财务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三个层次,税收筹划方案在制定与落实过程中,也必须要结合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确保税务筹划工作开展与财务目标实现保持同步。另外,也要注意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税收筹划的操作方法,这也是体现服务性原则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基于会计核算的税收筹划开展策略

1.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商品销售收入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结算方式进行。在不同的结算方式下,确认销售收入的时间也不相同。利用纳税义务时间的不一致来使企业获得一定的现金流量,这现金是一种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资金。税法关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采用直接收款方式的,以收到销售款或收到销售款凭据的当天为准;采用委托付款方式的,以实际发出商品并办妥相关手续的当天为准。可以看出企业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通过对收入销售方式的选择实现降低税负的目标。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费用是对固定资产耗损价值的一种补偿,折旧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越多,应税所得额也就越少。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工作量法。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下所计算出来的折旧额不同,各方法下折旧额在会计期间的分布也不相同。企业从获得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应视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另外,要在税法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或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前期多计提折旧,达到了延期缴纳税款的目标。

3.科学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运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也要树立动态和发展的眼光,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筹划工作能够长久的开展下去,为企业创造持续的节税效益。企业会计人员应当承担起税收筹划方案设计、应用和调整等各项工作的任务。首先,会计人员要强化法律意识,不仅要熟悉税法及相关法律内容,还要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修订动态,实现对税收筹划方案的科学化、灵活性管理。其次,还要体现出税收筹划方案本身的严谨性与合法性,在实际运用中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会计人员要具备风险防控意识。税收筹划在为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的同时,本身也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风险。实际上,也有很多企业在执行税收筹划方案时,由于没有关注税法变动,导致原来的"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在税法修订后变成了"不合法",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法律纠纷和财务风险。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风险意识,掌握风险的防控能力。例如,要与本地的税务机关建立良好关系,提前了解税法变动消息,这样就可以有效规避因为税法调整,而出现税收筹划调整不及时,带来财务风险的问题。在税收筹划的整个实施过程中,紧绷防控风险的神经,对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语: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管理和资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税收筹划作为一种有效的节税手段,帮助企业间接的创造了大量的经济利润。

猜你喜欢

税费合法性税法
图 话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Westward Movement
《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情景化”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