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规范化路径
2018-04-14王海宾李海龙
王海宾,李海龙
(吉林化工学院 招生就业处,吉林 吉林 132022)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1]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能用到农村的发展建设中去无疑是为农村经济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这同时也使高校的大学生们走出校门,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实践。大学生志愿者成为高等学校和农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仅使大学生们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而且也使农村经济建设向前推进,使农村经济出现新的繁荣,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发展建设的“黄金时期”,也处于传统农业、农村向新型农村转化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的农村需要大规模的人才,农村改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建立都离不开高级人才的参与,这就需要全社会对农村进行人力资源补给,尤其是高等人才向农村的补充。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大部分农村人才资源非常匮乏。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至深,尤其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高校学生中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了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尤其是到偏远的农村去工作。另外,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不完善,农村的吸引力还不够等诸多因素促使了当前农村专业人才短缺。
在农村人才极度匮乏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者就成为了缓解农村人才短缺的有效补充。虽然,大学生志愿者多数都是在校学生,且他们毕业后不一定会选择留在农村工作。但是,他们数量众多,并且能够连续不断,一批接着一批的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使大学生志愿者连续稳定的投入到农村的经济建设中去。因此,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目前缓解农村人才短缺危机的最有有效办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有组织志愿服务事业的起点。”[2]22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也成为了高等教育“实践育人”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部分高校青年学生志愿者的注册率非常高,志愿者数量庞大,虽然,志愿者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很多学生都是盲目注册志愿者或者是被动参与志愿者行动的。但志愿者服务工作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搭建了良好地平台,大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技能和风采;能够通过这一平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及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开阔学生的眼界、磨练学生意志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总之,农村的经济建设的需求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舞台,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逐渐成为了高校与地方农村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尤其地方高校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高校学生加入到农村的经济建设中,建立起了农村和高校联系的桥梁。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高校科技兴农、科教强农的辐射作用,加强了高校和地方农村的合作,形成了良好地互助风气。综上所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素质提高、对社会互助风气的形成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概况
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扶贫救灾、乡村医疗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项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这些项目的服务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大规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情况尚未有效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充分调研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来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一)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开启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尤其在志愿者数量上和志愿活动开展的频次上都是惊人的增长。有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累计动员了3.82亿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抢险救灾以及国际合作等领域为全社会提供了超过7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了2 946万[3]。”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大学生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了全校学生的70%以上,仅“春天之约”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年就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数百次之多。
大学志愿者服务的范围也在逐年扩大,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上文提到的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地方文化建设、大型赛会等领域,大学生志愿者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赛会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比较成熟和稳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就是“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人才引进做了很大的贡献。如吉林省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项目,为农村引进高校毕业生建立了渠道,使农村引进高端人才在政策上得到了支持。但是,大学生村官项目与团中央号召开展的大中专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比就显得势单力薄了,大学生村官往往是孤身一人,发挥作用的阻力巨大,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则是队伍庞大,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当前较大规模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为宗旨的专门项目还不多,只有个别农业类高校,如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志愿者服务团队连续十几年为某农村修理农机具,为该村节省数十万元农机修炼和维护的费用。而其它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志愿者活动多是结合团中央暑期“三下乡”活动而搞的,不能形成规模的、系统的、专业的、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项目和活动。
(二)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项目单一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就是团中央组织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然而这类项目中包括众多实践考察、文教卫生、爱心奉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专门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题的项目不多。另外,相对比较集中的志愿者项目就是一些农业类大学开展的志愿者服务“三农”的项目,这些项目多数是以传播农业技术、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为主题,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为目的的大学生志愿者项目。相对于农村发展的广阔空间来说,当前的这些项目显得单一。
2.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项目连续性不强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流动性强,表现出临时性和运动化的特点,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很多项目都是临时设计出来,活动结束后,由于志愿者组织的交接原因,致使志愿服务项目不能连续的开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由于一部分志愿者是被动的参与活动,“很多参与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或者说有些志愿者在组织压力下虽有参与行为但心理并不认同。”[4]所以,很多志愿服务项目结束后,大多数志愿者就不在想着继续做下去,而是被动的等着下一次活动的安排。
3.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创新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各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不足、指导不够、管理不科学,志愿者组织显得松散,这都是造成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创新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鼓励政策不配套,严重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活动中的效率不高,成效也不佳
这主要是因为志愿者活的的投入不足。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不够,尤其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使庞大的志愿者资源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志愿者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途径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结合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寻求适合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项目,沿着一条路径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一定会达到大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和农村经济向前发展的双赢目标。
(一)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休闲农业经济相对接
休闲农业经济的开发,是农业改革的新方向,是农村产业调整升级的必然战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所谓休闲农业经济是利用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到农村度假、娱乐、休闲,从而达到农村创收的目的。大学生群体引领时代潮流,了解社会休闲旅游需求,如果他们能参与到休闲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开发活动中,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农民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做好项目的推广和宣传,而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如具有网络技术的大学生可以为该村建立网站,通过网络推销这个村子,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营销手段。总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围绕休闲农业经济这一方向,必定会大有作为。
(二)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农村文化产业相对接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大学志愿者们凭借其自身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很好地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如吉林化工学院“探源筑梦”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对吉林市乌拉街镇的满族萨满文化进行全面调研后,搜集、整理和拍摄了很多文字与影像材料,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了宣传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关注,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乌拉街镇观光和领略萨满文化,给这个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农村的民俗文化底蕴丰厚,可挖掘传播的有很多,大学生志愿如能在此方面做文章,一定能取得很好地效果。
(三)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息息相关。大学生志愿者有着先天的优势,尤其是众多农业类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们为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已经做出了很多成绩。但是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不能仅仅局限在农业科技方面,还应该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如提高农民网络信息、市场营销、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涉及农村发展的各方面知识和文化等都是非常必要的。组织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方法和手段也不要仅仅局限在讲座培训的方式,如可以通过开发手机“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手段来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使农民增收。
(四) 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服务农村各项建设
大学生所学专业大部分都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该校目前有45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其中生物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服务农产品加工和养殖业方面;机械类专业可以服务农机具保养维修等方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服务农产品营销等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可以服务“网络乡村”建设等方面。总之,各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围绕自己所学专业寻找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契合点,既锻炼了专业技能,又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规范化思考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有着广阔的空间,如果能使这项事业落到实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的成长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当前这项事业继续向前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一) 建立长效机制
大学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要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的比较显示,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文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尽快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5]。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精心做好规划,把一个项目长期的坚持下去。地方高校和农村要建立长期联系,把志愿者服务工作定点化,使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能长期扎根在一个地方,至少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去做一件事。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这项事业长效发展,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否则,志愿者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
(二) 进行项目化运作
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要实行项目化运作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想象力和创造了,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志愿服务工作上水平和上层次。高校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立项工作日常化和精细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数据库,并对其严格审批,制定科学的审批程序,对活动过程严格监控,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项目化管理要将招标机制引入其中,通过竞争机制来加大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力度,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服务理念。
(三) 建立良性互动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当地政府、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普通农民之间要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事业良性发展。社会各方都要积极努力的去促成这件事,如果有其中一方对此持消极态度,就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事做成社会各方共赢的事,如果有一方利益受损,这项事业就是不成功的。所以,社会各界要积极探索,努力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建立成能够良性互动、各方都受益的项目。
(四) 提供政策保障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各项政策保障是至关重要的。“应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自身建设,发挥政府建设性作用,增强社会功能发挥,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6]。在这方面,政府和学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如经费保障、法律保障等,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志愿者的合法权利,维护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各种权益。地方高校积极开展生动鲜活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类校内媒体,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吸引力;要给予大学生志愿者必要的鼓励,如在评定选拔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组织发展等环节中,给予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优先推荐,还要定期对志愿者活动予以表彰。
参考文献:
[1] 黄艳.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2):93-97.
[2] 章剑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现状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5):54-58.
[3] 潘爱华.新时期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路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1(5):178-179.
[4] 蔡宜旦.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4):30-35.
[5] 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71-79.
[6] 王泓.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与保障状况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