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18-04-14邹洪伟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治疗师个体心理健康

邹洪伟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学工处,吉林 长春 130114)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国家和学校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课堂主渠道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咨询等途径来解决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产物[1]。而音乐治疗是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这种艺术形式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做为青年群体,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受力,音乐治疗可通过激发个体的感性体验引发理性认识,通过改善情绪达到改变认知的目的,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接受。

一、什么是音乐治疗?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知识匮乏,对于疾病的预防往往通过祭祀、宗教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伴随着歌舞和音乐,他们相信通过这些行为和音乐可以影响人的健康状况。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音乐疗法最初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通过音乐缓解疾病带了的躯体痛苦,他们认为音乐具备缓解痛苦、调整情绪的特殊功能。而我国的最早关于音乐疗法的记载要追溯到医学著作《皇帝内经》中对音乐和医学关系的阐述。书中认为五声调式中的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不同器官,当音乐作用于这些器官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Dr.Bruscia在1989年将音乐治疗定义为:一个系统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治疗师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和治疗师与病人建立起来的关系来帮助病人达到健康的目的,这种医患关系是促进病情改善的基本动力。不同国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音乐治疗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虽然在音乐治疗方面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致力于推广这一心理疗法。我国音乐治疗研究者张鸿鼓认为:“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2]。”

音乐治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接受式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即兴演奏式的治疗和创造式音乐治疗。音乐治疗是通过物理作用、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的交互影响来达到调节个体身心健康水平和情绪体验的,对于来访者和患者能起到缓解疼痛和愉悦身心的特殊功效。

二、音乐治疗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利用音乐的特性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有效和可行的。目前,我国的高校运用音乐治疗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并不理想,但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艺术手法的特殊功效和优势。

(一) 音乐具有净化心灵的功能

西汉时期,我国就已完成了一部音乐理论方面较为完善的著作——《乐记》,它总结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是儒家学派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乐记》在开篇就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将儒家的音乐思想中音乐与心理的关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关系的论证。个体通过思维、创造、想象、情绪过程的个体心理过程创造出音乐,同时,音乐又通过心理的作用,影响个体的情绪情感变化,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类在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觉系统对音乐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和处理,使其成为大脑能够接受的信号和感知觉能够接收到的信号。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研究了数与音乐的关系,他认为和谐的音乐是由一系列的数所构成,这种对立因素的协调关系才是音乐产生根源。他和他的门徒所提出的“音乐净化”论也印证了音乐与心理的和谐统一关系,他们认为通过音乐可以达到性格、情绪的完善和和谐稳定,使得内心稳定而平和,达到身心合一的和谐境界。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协调一致才能展现人类的丰富情感变化,稳定的积极情绪体验作用于个体,才能使人的心灵进一步升华,达到净化心灵的特殊作用。

(二) 音乐能够调节个体的情绪

现代神经生理学家研究指出,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对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不同乐器作用于人的器官,所用乐曲的旋律、速度和音调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排忧、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3]。研究表明,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胞都在做微小的振动,这种微小的振动简称“微振”。事实上我们身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在不停的“微振”,我们能够体验和意识到我们的心脏和脉搏在有节奏的跳动,其它不被我们体验的细胞也在大脑皮层的作用下有条不紊的按照各自的节律在振动着。人体各处细胞的振动频率和强度都有着各自的节奏,这些细胞的振动就如同不同乐器的组合,形成了人类细胞的大合唱,当我们通过视听系统感受到音乐,并且这些音乐的节律与体内细胞的节律形成共振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音乐的音频与声波变化可以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从而起到调节人的情绪的作用。通过音乐的鉴赏、参与和创作过程可以使人的情感的发生、情感强度以至情绪的性质都会发生变化,轻快明亮的节奏使人身心愉悦、精神抖擞,情绪适度。音乐还可以帮人释放和宣泄情绪,当个体处于身心不协调时,情志不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就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音乐通过它特有的功能和属性,帮助个体抒发情感,排泄郁结,为不良情绪找到恰当的出口。音乐不仅能帮助个体追寻客观的自我意识,同时也能唤醒潜藏在个体体内的潜意识。实践证明,音乐可以做为治疗神经症、身心疾病及精神病等一些由情绪引发的心理疾病的辅助疗愈手段,且效果良好。

(三) 音乐能促进交流和沟通

音乐是人类较早的表达思想的形式之一,先于语言艺术,与人声共存,是人类彼此交流的产物。音乐区别于语言和文字,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交流和传递作用,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世界,抒发情感,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音乐可以放松神经、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我们的生理活动如呼吸、血压、心跳等都有其自有的节律性,这些节律性同音乐中的速度、力度、音频等的变化有着相似的动力过程,这种积极的推进过程能够促使大学生进行思想的探讨和体验的交流,同时音乐创作本身也是能够带动大学生群体的交流积极性。音乐的创作和表达过程,都能够体现学生的身心状态,不同的节律代表了学生情感的起伏变化。

(四) 音乐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部分,他们有年轻人的积极向上精神,但是,在一些学生身上也有家庭教育的烙印——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所以很多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状况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宽容的胸怀,导致一些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个体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而音乐治疗的过程需要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一个良好的音乐作品要靠一个团结协作的团体,这样的集体参与性的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合作关系。音乐治疗师通过安排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性的团体治疗活动,让参与者彼此遵循规则、通力合作、协调发挥。一些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存在自我封闭的现象,而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能通过放松神经、松弛肌肉等过程让个体打开心扉,使他们消除了人际关系交往的不适,习得自我表露的能力,逐渐建立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这种以音乐为媒介的交流方式是大学生培养良好人际交往技能的桥梁,且在音乐治疗中学会的合作能力和技巧会泛化和转移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帮助大学生逐步改善人际关系。

三、如何利用音乐治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音乐治疗能帮助大学生抒发情感,宣泄内心不良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高校应该通过多途径加强师生对音乐治疗的正确认识,通过科学认知、课程设置、活动策划、场地完善和队伍建设来充分发挥音乐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艺术价值。

(一) 加强宣传,提高对音乐治疗的认识

有调查表明,有32%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尝试音乐治疗,有54%的受访学生表示会选择常规心理治疗形式(语言谈话治疗),也有14%的受访学生表示不会选择任何治疗形式[4]。可见,大学生对于这个新兴的心理治疗方式的接受度并不高,而且很容易将音乐治疗和音乐教育混淆。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技巧,而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来改善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音乐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音乐治疗不同于医院进行诊疗,不是开个 “音乐处方”就能收到成效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网络阵地向学生普及音乐治疗相关知识,并提供各类音乐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各类放松音乐的下载试听,在心理网站上开辟专门的音乐治疗专栏,通过音乐治疗案例分析、音乐治疗在线体验等环节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二) 开设音乐选修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能够从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个体的情感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发展,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5]。虽然音乐治疗的对象不需要懂得专业的乐理知识,但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知识背景的群体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学习和了解有关音乐创作的背景,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等创作背景,能够促发大学生对于音乐的丰富感知能力和开阔学生的思维,音乐选修课中常用教学方法有聆听讨论法、音乐想象法和表演体验法,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参与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三)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应该遵循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注意团体教学辅导与个别咨询结合,教学、训练、咨询、文化活动以及所营造环境气氛等形式相结合的原则[6]。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当中成立艺术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军乐队、街舞等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体验。高校也要积极谋划邀请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到学校进行表演,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高雅艺术给我们带来的音乐盛宴。

(四) 完善心理咨询场地建设,增设音乐治疗室

目前,高校都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为开展心理咨询提供了专业的场地。同样,音乐治疗也有专门的场地。在高校的心理场地建设中要开设具有音乐功能的治疗室。环境优雅、明亮,并且配备专业的音响设备和音乐产品。要建设一个具有人性化、专业化和功能化三位一体的音乐治疗室,室内还需要配备强有力的软件设施,即数字化的“音乐处方”[7],专业的治疗场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音乐产品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使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 加强音乐治疗师师资队伍建设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经凭借其无害、高效、适用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这些国家拥有健全的音乐治疗师的培训体制,并拥有众多具有合法从业资质的音乐治疗师。而我国直至20世纪末才只有中国音乐学院开设了我国第一个音乐治疗专业,起步较晚。虽然历经多年的发展,高校中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也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正规的音乐治疗师认证体系,导致音乐治疗师在开展音乐治疗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这也是音乐治疗不能得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中从事音乐治疗的教师基本以心理咨询师为主,其专业技能有待考证,专业技能的匮乏也导致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开展音乐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选聘和培养一批真正具备音乐治疗师资质的教师来开展音乐治疗,才能发挥音乐治疗应有的功效。依照布鲁西亚等人根据本土音乐治疗发展水平制定的职业标准,音乐治疗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学习必要的音乐理论基础和培养音乐实践的能力。掌握心理治疗的要点,音乐治疗是一门集心理学、音乐学、医学为一体的心理治疗手段,因此治疗师要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并且能对当事人作出准确的评估,制定合理的音乐治疗计划。

音乐治疗是高校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需求。音乐治疗以它特有的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接受性高、成本可控范围较大等优势,会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运用音乐治疗手段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明风. 对大学生进行音乐心理辅导的可行性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0(8):83-84.

[2] 刘北辰.浅谈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6(15):79-80.

[3] 杨秀.音乐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方[J].大理学院学报,2007(7):66-68.

[4] 张勇,崔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97-100.

[5] 万梅红.音乐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把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65-67.

[6] 杨宇平.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6,23(6):17-20.

[7] 张静.数字化时代的音乐治疗.乐器学堂[J].2007(6):49.

猜你喜欢

治疗师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