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服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4-14孟建兵

当代矿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瓦斯队伍

文/孟建兵

200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由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组建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自组建以来,在积极面向全国煤炭行业宣传复制淮南矿区先进的瓦斯治理技术、经验,服务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和瓦斯治理,开创煤矿瓦斯治理技术服务产业的同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特别是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是技术服务产业的紧迫任务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授命,从2006年起,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全国煤炭行业开展以瓦斯治理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开创了煤炭企业技术服务产业化的先河。技术服务队伍的使命是积极宣传、复制淮南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经验,深入开展瓦斯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推动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

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2006年以来,在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的背景下,煤矿瓦斯治理技术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对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最多时在全国设立了21个分支机构,长江以北重点高瓦斯矿区基本“全覆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加快打造满足技术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对于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源头抓起 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战略

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统筹考虑,才能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与产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为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人才队伍建设标准。

一是确立了人才队伍建设“两步走”战略。结合现有的技术服务、科技研发、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发展需要,制订了职业经理人、“大专家(大大夫)”、科技创新人才、装备制造人才“四支队伍”发展战略,分“两步走”。第一步:从2015年到2018年,初步建成“四支队伍”,人才队伍规模120人,其中职业经理人队伍20人,“大专家(大大夫)”队伍40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30人,装备制造人才队伍30人。“四支队伍”中,专业人才总数占技术服务产业全员比例的30%,人才素质明显提升,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适应驻点服务、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多元化发展格局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新体制。第二步:2019年到2020年,建成“四支队伍”,人才队伍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其中职业经理人队伍30人,“大专家(大大夫)”队伍70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50人,装备制造人才队伍50人。“四支队伍”中,专业人才总数在技术服务产业全员的比例中达到80%,人才素质全面提升,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形成符合现代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

二是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标准。依据现代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四支队伍”的发展实际和职责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特色鲜明、职责精准的“四支队伍”建设标准。

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标准: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妥善处理遇到的各类问题;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严格执行上级战略意图,能够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大专家(大大夫)”队伍建设标准:有较高的煤矿主体专业技术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知现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和经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坚持技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有较强的统筹协调和自我推销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标准: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热爱技术研发工作;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熟悉相关专业前沿技术;有扎实的学术研究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装备制造人才队伍建设标准:有较强的研发及技术转化、集成能力,熟悉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前沿技术;精通供销业务,熟悉相关法规,沟通交流能力强;能够熟练操作相关加工设备。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在技术服务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结出了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主要有:

实践历练——技术服务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是解决技术服务过程中各类难题的基础和保障。针对新入职大学生缺乏煤矿生产现场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中心安排其全程参与瓦斯治理咨询评估会诊、驻点技术服务等,通过技术服务现场实践,培养和提升其综合素质。

师承效应——邀请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职业培训,从地质、采矿、安全等各方面开展通识教育,不断拓宽从业人员的知识面。

量才施用——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人岗相适,留足发展空间,让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技术服务项目人员一律做到按专业需要配备,让每位从业人员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专长。

协同成才——中心让研究人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通过承担重大项目研究逐步培养创新意识,锤炼工作责任。中心先后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让研究人员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快速提升能力和素质。

强化人才管理 保障队伍健康发展

严师出高徒,严管出人才。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技术服务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主要有:

人才管理制度——坚持依制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人才管理。中心制定了《技术服务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技术服务人员从业规范》等,强化考核问责,每年组织一次管技人员考核,并用好考核结果,对因作风漂浮、管理不当、决策失误等原因给企业或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公司形象的技术服务人员,坚持问责到位。

人才流动机制——坚持纵向轮岗,实现机关下基层、基层到机关的上下交流;坚持横向交流不断线,驻外技术服务分支机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有计划横向轮岗,不断提升技术服务人员解决各类技术难题的能力。

后备人才制度——中心按照人才标准,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同时加强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给其压担子,对其进行多岗位培养锻炼,加快其成长。中心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在人才招聘中优选40周岁以下的人员,有针对性地调整队伍年龄结构,实现了老中青梯次搭配。

人才培训制度——中心坚持以岗位锻炼为主、培训学习为支撑、单位培训与自身学习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把入职培训作为技术服务工作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招聘入职人员一律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有效提升新入职人员对技术服务产业的认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中心采取师带徒、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在技术服务过程中不断加快人才的成长。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满足技术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目前,技术服务产业从业人员318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职称人员102人,中级职称人员102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6%。人才队伍的特点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被合作方统称为“淮南专家”和“破解瓦斯治理难题的高手”。

以这支人才队伍为支撑,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任务38项,与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等煤炭企业开展科研合作3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并获得第15届“中国专利金奖”。10余年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服务足迹遍布14个产煤省(区)30余家大型煤炭企业,在行业内树立了“平安品牌”:合作的百余家煤矿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80%以上的矿井实现了瓦斯零超限,指导建成全国瓦斯治理示范矿井12对,全国瓦斯治理先进单位7家,为全国煤矿杜绝重特大瓦斯事故、推进行业安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未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继续以推动煤矿瓦斯治理技术进步为己任,不断深化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等灾害防治能力,为煤炭行业安全开采、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瓦斯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途径探讨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放技术应用研究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