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索
2018-04-14杜楠
杜楠
[关键字] 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管理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要不断运行新的管理手段和思想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而努力。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社会接轨的重要环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对高校评估的重要部分,是高校老师科研、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第一基地。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发挥实验室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2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
2.1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内容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学校的教学、后勤、科研及财务等部门紧密相连,同时又是学校内部独立的管理子系统,由专门的领导团队及工作人员组成,从学校的大局出发,通过统一指挥,对学校实验室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等活动进行计划、协调及监督,以确保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办学效果。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仅仅从书本上学习理论是无法满足师生教学工作的需求的,实验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的专业课程多,使得实验室的管理内容非常繁杂,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人和设备的管理
在实验室管理中,人是活动主体,设备是基础,对人的管理直接体现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的人员主要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等构成;设备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设备的维护、采购及报废处理等方面。
(2)教学和科研管理
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首先,实验室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任务,与任课教师相配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能切实提高和巩固理论专业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实践验证理论、通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正确学习途径;其次,高校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为我国的学术发展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实验室进行创新、探索及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生产新产品、创造新理论的重要场所。
2.2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国家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高校各方面的建设。高校实验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为我国科技人员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实验室建设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体现在:
(1)实验室的人员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在我国,大部分的科研机构都是重科研、轻维护,造成了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水平相对较低,很多情况下只能进行日常的实验室维护和管理工作,对于实验室的升级管理及网络化管理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2)对实验室的地位不明确
在高校,不仅仅是管理层,对于很多的一线老师来说,只是把实验室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工具,重理论而轻实践,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理论来指导,正处于摸索阶段。
(3)实验室的投入资金不足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非常快,每年需要大量的资金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而资金投入的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3 高校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3.1 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内容
我国高校实验室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为了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当前主要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以确保高校实验室平稳有序地运行。
(1)开放
国家在进行改革开放,高校的实验室更要开放,要做到人员开放、项目开放、学术开放及设备开放。积极引进高技能的国内外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实验室展开学术交流和研究,发挥实验室的公共平台作用,实现信息成果、技术数据的共享。
(2)流动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合理流动,流动人员不仅仅包括实验室的一线维护技术人员,还要有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同时,人员的流动要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在流动过程中,即要保持正常工作的开展,又要能够吸收新鲜的血液,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活力。
(3)联合
科技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高校的实验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个高校及不同专业人才、设备及研究成果的优势,将各个行业进行有机联合,培养系统性、交叉性、复合性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可以为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竞争
高校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不是“一潭死水”,在实验室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不仅仅是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购买大量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要具有竞争力,从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评估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既要满足当前,又要支持未来发展的发展思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高校的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即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开放是前提条件,流动是促进联合和竞争的基础,联合可以达到更强的竞争力,而竞争又促使了进一步的开放和流动。
3.2 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缺陷
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有利于打破高校实验室的封闭局面,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管理上采用固定人员与流动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方式来维护实验室健康有序地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实验室经费渠道比较单一
我国大部分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完全由政府下拨,政府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对高校基础建设的经费不断提高,但与高校高速发展的规模和人数相比,经费又略显不足。这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来说,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实验室的独立地位未落实
在高校,虽然实验室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主要由实验室主任及相关技术人员承担,但是,实验室大多隶属于某个院系,在实验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实验室只起到了辅助作用,对于学科的建设、科研项目的申请等方面,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实验室的自主权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特别是实验室的人事权很多情况下都是由所依附的院系来决定,形成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无法形成系统性的办公群体,打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3)实验室的评估系统不完善
很多高校没有对自己的实验室建立评估系统,即使有评估系统的高校,其评估实验室的标准也不统一,无法形成真正的督促和检查的作用。评估系统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评估组织的建立方面,大部分停留在教学设备和科研仪器的安全检查方面,而对于科技评估、持续发展评估等内容没有相对应的组织人员;其次是评估的指标量化和细化不够,对每项指标在整个检查中所占的比重没有明确,造成实验室的建设主次不分;最后是实验室的评估后续工作不严谨,评估完成后,对于后续实验室的改进措施,由谁具体负责进行二次检查不明确,甚至没有,导致评估工作形同虚设。
4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探索
4.1 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来源
我国实验室建设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这样不仅加大了政府财政的压力,同时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来源单一,无法真正意义地利用社会的投资。政府要鼓励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充分利用地方渠道和企业渠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上,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刺激企业闲散资金进入高校,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资助、项目承担及社会补贴等方式来保障高校实验室资金的正常投入。
4.2 健全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的管理队伍要按照国家、主管部门、学院等层次进行有序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实现政策条例的贯彻畅通。
通过对高校的人员情况分析,在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实验室中,实验室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稳定性相对比较高,而具体的实验管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这无形之中对于实验室的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具体的项目负责上无法具体到人,没有明确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的分工。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团队,明确实验室主任及相关行政人员的职责,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实验管理人员,加强全体人员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培训,定期对实验室一线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及培训,加强与社会的接轨。
4.3 完善实验室评估体系
对于实验室的评估要形成制度化,每个高校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现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评估体系。高校的实验室评估不仅仅是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及安全方面,更重要的是与教学工作的结合是否紧密,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创新工作的开展,是否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发展。同时实验室人才的评估也要纳入到整个评价体系中。
4.4 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只有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其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让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信息化不是购买一个系统就行了,其相关系统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素质也要相应的提高。信息化建设可以让行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验室的动态,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5 结语
本文对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展开了描述。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我国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在取得一些实验室管理的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管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问题。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交叉性、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政府部门、企业、高校主管等部门。研究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和运行机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逐步找到适合中国高校实验室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