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传统民居建筑“三雕”艺术研究

2018-04-13王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闽北艺术

王莹

摘 要: “三雕”艺术即传统砖雕、石雕、木雕,是闽北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匠人们用精湛的雕刻技法,以砖、木、石的材料为媒介,创造出形式内容丰富的“三雕”艺术品,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下梅村古民居雕刻艺术成为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闽北;传统民居;“三雕”艺术

闽北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闽江水系、汀江水系與鄱阳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天然木材与土壤,盛产木头、砖,与石头,经工匠巧手制成木雕、砖雕、石雕,即“三雕”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上呈现,形成具有鲜明闽北地方区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三雕”艺术主要有平雕、隐雕、浮雕、镂雕、多层雕、圆雕、透雕、线刻等技法,手法多样,体现了闽北工匠的巧夺天工。内容题材丰富多样,如神话传说、吉祥图腾、民俗文化、花鸟鱼虫、文人雅士等,生动体现了闽北地区明清时期人们的礼制观念,企盼吉祥和向往仕途的社会生活缩影。闽北“三雕艺术”再现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传统手工艺雕刻极具研究价值。以武夷山下梅村传统建筑“三雕”为例,探求古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内涵。下梅传统民居的“三雕”艺术精彩缤纷,从内容与题材的甄选方面,大多有象征意义,所雕刻的图案题材大部分为村民对平安、功名长寿、升官发财、多子多福的追求,如人物题材大多为具有传统的寓意故事、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中的形象所表现出的故事情节,例如:花木兰替父从军、桃园三结义、岳飞精忠报国、哪吒闹海等。动物题材大多为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例如:鲤鱼戏荷、三羊开泰、龙凤呈祥、鹤、蝙蝠、鸳鸯、喜鹊等。植物题材常有祝福长寿,精神象征,例如,“松鹤延年”“岁寒三友”的松、竹、梅等。

一、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砖雕艺术研究

砖雕顾名思义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砖雕主要展示在民居,还有祠堂上,在门楼、门罩、屋檐、屋顶、正檐等部位,也作为豪门大宅构件、大门或墙面的重要装饰而出现。砖雕图案的纹饰丰富多样,闽北砖雕在题材上更接近当时民间百姓生活情景,“主要可概括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和驱邪避灾,其中又以祈福纳吉类居多,有求福、求寿、求喜、求财、求安、求子、求功名利禄”。砖雕图案中,主要为人物形象,例如神仙与古代名士,还有民间喜爱的吉祥物、珍禽瑞兽、历史典故、传统戏文等题材,突出主题,层次分明,情节丰富,雕刻工整,手法朴拙。他们用朴拙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民众对仕途生涯,家族兴旺,生活平安吉祥,以及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当时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

如今,下梅村古民居中现存有精美砖雕五百多件,虽经历时间的考验与风吹日晒的洗礼,仍不减曾经初雕时的样貌,还可清晰辨识出砖雕使用的青砖都曾经过精心甄选,质地坚硬,色泽经时代推移略显暗沉,规格统一。砖雕的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精雕细琢,古雅高贵,内容上大部分是人们精神上对平安求福的企盼。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人们用砖雕装饰门楼以显示门户的繁荣与高贵。砖雕的雕刻形式大多以高浮雕阳刻为主,层层相叠,间接穿插有镂空雕或两种雕刻形式相结合。题材以历史神仙人物、花鸟植物、动物等拥有民间吉祥寓意的内容,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动植物自然活泼,雕刻手法细致,工艺装饰性强,构图饱满,多种题材形式结合。例如,人物为主旨的边缘饰以花鸟,或动植物为主,边缘饰以几何纹样,使构图更加饱满,或动植物为主与浅浮雕自然环境背景相结合的形式,不规则构图或对称构图的形式,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民居人们对美以及幸福生活的追求,比如在砖雕图案中,书香门第之家便少不了在雕刻上流露出对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的喜爱,以蝙蝠为寓意的吉语也多种多样,生动贴切,如“五福临门”“倒福”“福气”等。

以邹氏家祠为例,该祠林溪而立,门楼为幔亭式,九山跌落,阶梯式布局,十分壮观。整个露天门壁面装饰以各种形式题材的砖雕,内容精彩多样,有形象而富予神韵的历史神话人物,清新自然的花鸟植物,惟妙惟肖的祥禽瑞兽,以及日常生活器物和风格多样的书法作品为题材,雕刻工艺精湛细腻。两侧横批以篆体刻有“木本”“水源”四个大字,笔法苍劲,气韵生动。整个门楼砖雕结合浅浮雕、深浮雕、半圆雕、线刻、减地与镂空等多种雕刻技法,多达四十余组,并以不同的构图进行交错布局,在光线照射下形成鲜明的层次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

二、闽北传统民居建筑木雕艺术研究

木雕,即以各种木材或树根为材料进行人工或机器雕刻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民居大厅的厅柱、月梁、牵梁、屏门、窗户、雀替、斗拱、勾心都采用了传统的木雕工艺。在古民居的门楼雕刻着如渔樵耕读,四季平安,福禄寿喜,琴棋书画等内容。再从古民居遗存的一些家具看,木雕图案采用的花鸟纷繁精彩,有经典的传统主题内容,如鹿送灵芝、福到图、喜上眉梢、封侯图等。

由于闽北属于亚热带气候,独特的气候优势,盛产衫木。而在武夷山传统的木构建筑似乎更接近自然,更亲近人性、木雕工艺十分精湛。木雕工艺广泛运用于传统聚落的祠堂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传统木雕工艺对材质的要求很严,一般多以杉木、楠木、红木、樟木为多。木雕的制作讲究因材施工,根据木头的颜色、纹理、形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木头本身所具有的无可取代的自然形态与自然属性。

邹氏祠堂的正厅设有一组大型雕花屏风,以传统故事“二十四孝”为雕刻主题,雕刻技法用以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形式。中间以人物为主旨,周围饰以传统吉祥纹样。“整幅作品忠孝意韵浓厚,且极富生动气息。在大夫‘小樊川阁的花格窗上镶锲着许多采用浮雕工艺刻制的木质卡片画,这些卡片画与通透的花格窗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断续相连的视觉效果。”邹氏大夫第的柱础异于其他宅邸,都是选用木质坚硬、不易腐烂的楠木制作而成,柱础呈八角鼓状,每个面都刻有精美的吉祥图案,这种木础在潮湿的南方着实罕见。

三、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石雕的艺术研究

石雕,是指运用各种具有一定质地硬度的石材,进行人工或机器雕刻塑造出占据一定空间,而可供欣赏与触及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装饰或反映社会生活,以及体现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意志和审美追求。闽北石雕艺术有相当长的历史源流,史前人类的打制石器便是原始的样式。随着时间推移,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审美欲望的追求不断提高,从而促进石雕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在各种石材上雕刻主观雕饰纹样,从而符合当时人类的审美与实用需求。原始时期的石雕,造型简单,风格质拙,刀法单一简练。随着时代变迁,石雕开始作为装饰性艺术广泛地运用到了传统民居建筑中,开始以木质建筑装饰为模板进行雕饰,随着时间与技术的提高,慢慢展示出石材本身所独有的艺术属性。石雕装饰艺术主要运用于民居建筑的局部和构件上,例如:栏杆、柱础、台基、报石鼓、门楣等部位。石雕内容题材丰富多彩,如“双凤朝阳”“元官赐福”“喜上眉梢”“鲤鱼跃龙门”等多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于祈福、祈祥、祈贵、祈寿等,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

下梅村古建筑石雕主要分布在门当、门础、水缸、石花架和抱石鼓上,所运用石材大多为具有很强的抗磨、抗击、抗潮和抗腐的质地坚硬的青石。石雕主要用在础石、门当、石鼓、花架、池栏、井栏、水缸等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不失为赏用兼备的工艺精品。下梅古民居的木雕亦是精彩纷呈,有挑梁、吊顶、桌椅、栏杆、窗棂、柱础等,尤以窗棂为最,窗户以透花格式为主,是四扇、六扇、八扇为一樘的格扇窗。窗棂有叙棂、平行欞等,最大限度地加以艺术化。

邹氏大夫第正门两侧,有一对石门当,约为60厘米,正面刻有“威凤图案”,内容由麒麟、凤凰的花鸟组成,两侧为“太师少师”图,雕刻细腻,技法熟练。凤鸟的羽毛,麒麟的麟甲和狮子的鬃毛运用阴刻,线条纤细流畅。“在大夫第天井及后花园还摆放着诸多造型各异的石水缸,椭圆形的石水缸外形流畅优美,长方形的石水缸稳重大气,半圆型的石水缸圆润饱满。每个石水缸都是用单个的巨石雕刻而成的,表面采用浮雕工艺雕刻着吉祥图案,不仅有盛水功能,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外,雕刻精美的石门也是下梅村古民居建筑雕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当人主人别出心裁,改变了石门固有的造型,设计出异形的“圆月门”与“芭蕉门”,这种颇具创意的设计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新潮。”(引用魏永青:《武夷山市下梅村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探析,武夷学院2013年期刊》)

四、闽北传统民居建筑“三雕”的传承与保护

闽北传统“三雕”艺术在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使来往的游人不由自主地为当地民居建筑精致的三雕艺术驻足观望,啧啧称赞,传达以朴素淡雅的审美情趣。

闽北“三雕”艺术,历史久远,广泛流传,作为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民间艺术,艺术天赋与智慧。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演进,西方艺术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开始转变,更趋向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水泥。而在各地编撰的文献中,对于“三雕”艺术的传承脉络、传承人涉及较少,不够清晰,为专家学者带来无法考证的资料。尤其是“三雕”技艺在民间濒临失传,便使我们提高警惕,加紧对其进行保护的和管理,以便使我们的传统及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而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柯培雄.闽北传统民居[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

[2]魏永青.武夷山下梅村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探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3-57.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闽北艺术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纸的艺术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