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的相互影响
2018-04-13王佳
摘要:西方音乐史与音乐作品分析是当前我国音乐专业教学中两门基础的必修课程。从具体的研究方向上来看,两门课程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表现出了紧密的联系,互相之间的影响非常明显。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后寻找两者在音乐教学中的最佳结合途径,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音乐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品分析 西方音乐史 音乐教学
在我国当前的音乐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作品分析是两门基础的必修课程,其中西方音乐史为音乐理论学方向的学科,而作品分析则是属于作曲技术方向的学科,两者研究的方向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可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两门看似完全割裂的课程,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表现非常明显。
一、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的课程内容概述
(一)西方音樂史课程内容概述
音乐史,顾名思义,就是音乐的历史,就是将音乐发展以及音乐作品产生的过程用文字去记录下来的过程,而西方音乐史就是指广义范围内西方国家的音乐发展历史。一般来讲,西方音乐史当中的“西方”包括非洲、拉美以及欧洲等非亚洲区域,但从目前我国现用的教材来看,对于欧洲之外的地区,通常只是用很少的内容去简单带过。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甚至先于人类的语言产生,在全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自身特色的音乐形式。
(二)作品分析课程内容概述
音乐作品分析是我国在音乐教学中设置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我国的教育发展经历过数次的起伏与革新,但这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却从来没有缺失过。从内容上看,音乐作品分析教材中主要是收录了多位研究者对于一些著名音乐作品分析研究的成果,教学宗旨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在作曲技术上能够有更高的造诣。
二、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西方音乐史为作品分析提供了背景资料
音乐作品分析是一门作曲技术方向范畴内的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名曲曲式结构的研究去更好地掌握作曲技术。音乐作品都是诞生于作曲家之手,但不是仅作曲技术高超就能成为传世名曲,还与其旋律与曲调中的人文内涵有直接的关系。学生要想对于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去提升作曲技巧,在音乐作品分析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去参考西方音乐史内容中的相关资料,学会站在历史的背景中去感受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把握作品的特征。
(二)作品分析需要参考西方音乐史内容
从西方音乐史教材的内容来看,多数作曲家都是以其优秀的音乐作品而流传后世,所以在音乐历史中,作品的地位和知名度往往比作曲家本人更高,其中关于作品创作手法、时代特点以及音乐创作特点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涉及,这些都是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中需要参考的内容。音乐作品的产生首先是作曲家精神意识上的产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离不开的,其具体的创作手法与特点一定是与时代特点紧密相关的。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两个学科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三、创新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认识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从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实践来看,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师对于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两门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认识还不够,不利于音乐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们首先要从自身的思想意识中充分重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对于学习作曲技术方向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在作品分析之前掌握一定的西方音乐史知识,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就更容易找到突破点;对于选择音乐学理论方向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如果能在学习音乐史之前对于作品分析当中的曲式、曲调及节奏等有一定了解,自然能够更好地记忆并且理解音乐史知识。
(二)应用二者之间有机结合的教学手法
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是教学手法的改革与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强两个学科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并且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将二者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要求两门课程的教师增加互动,将各自的备课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仔细的梳理。
四、结语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的整体地位逐步提升,新的发展形势对于其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作为两门基础必修课程,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中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应当从探究上述两门基础课程各自的特点人手,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继而找到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王佳,女,研究生,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专业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