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改写
2018-04-13张俊治
张俊治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六单元:续写和改写
一、在对诗歌进行改写之前,我们应该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歌,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即所写的人、事、物、景。二、我們在改写时,必须对凝练的诗句加以扩展,写出诗句中省略的部分,使文章内容丰富、连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扩写或者还原诗中提到的每个意象的形状、色彩、方位、气味、声音等,补充原诗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三、改写古典诗歌,并不是简单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文,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诗歌内容进行大量的渲染和烘托。四、由于时代的变迁、押韵的需要等多方面的原因,古代诗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争议,我们在改写时,要尽可能地做到灵活圆满,合情合理。
一支队伍在边界的要塞之地缓缓前行,身披铠甲的将军猛地勒住枣红色的坐骑,马仰头长啸,嘶叫声在狭长的山谷中激荡回响。
战士们抬起头,疲惫的眼神中闪烁着熠熠的光彩。将军古铜色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就地休息!”将军一扬手中的长鞭,雄浑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大漠孤烟的西北边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深邃的天空,没有一朵浮云。南飞的大雁掠过天空,排着“仪仗队”匆匆离去,竟一点也不留恋这好似专为它们而准备的边塞景象。
秋风挟着黄沙,如马鞭一般抽打着路边瑟缩的灌木,抽打着冰冷而坚硬的石头和那一队疲惫的人马。士卒们紧紧地靠在一起,把头埋得很低很低。时间在此时仿佛凝固了。一阵悠远而浑厚的收兵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的嘶叫声,盔甲武器碰撞之声,猎猎的秋风撕扯旌旗之声……
不断升腾的股股浓烟张牙舞爪,渐渐吞没了西方那一抹惨白。群山在夜幕中露出狰狞的面目。只有那紧闭着大门的孤城和孤城中的人马和着边塞的风入梦。
白天行军、作战劳顿,使士卒们无暇思念家乡和亲人,可月上中天,柔情万般的明月把他们揽入了故乡的怀抱中。妻子浅浅的笑靥映在月中,老母亲缝补衣裳的身影映在月中,孩子甜甜的呼唤从月中传来……奉命戍边,虽已多年,但抗敌的功业尚未完成,有家难回,有家也不能回啊!
将军为了缓解白天征战的劳顿,更为了驱走那一股股袭上心头的思乡之情,独自斟上一壶烈酒。淡淡的灯火在灯罩中摇曳着,把将军疲惫的身影时而拖长时而缩短。将军的手在作战地图上移动着,他心中反复思忖着作战计划。最后,他的手停在了地图上那个被群山环抱的点上,静静地出神。看着,看着,他仿佛看到自己带领士卒们杀向敌阵,所向披靡,敌人死伤无数,尸横遍野。士卒们簇拥着他,跳跃着,欢呼着:“胜利了!胜利了!”他走出队伍,神情庄重地在一块巨石上刻了一个大大的“宋”字……
忽然,远处传来了幽怨凄凉的羌笛声,把将军拉回了现实。那乐声如泣如诉,丝丝缕缕,在整个月夜中飘荡,如幽灵一般慑人魂魄,再次牵起了将军心中那最温柔、最深沉的情感——无限的乡思。
刹那间,帐外的秋霜再次爬上了将军的额头。那夜,戍边官兵图报国,征战男儿尽思乡。
点评
改写的文章描写环境张弛有度,既有声,又有色,使人如临其境;塑造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既有语言、动作的描写,又有神态的描写,让人如睹其形。此外,文章选点的恰当,过渡的自然,点面的有机结合,结构的严谨,描写、议论、抒情的自如运用以及首尾的呼应,都是值得称道的亮点。
安徽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 刘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