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鸡场的防疫管理策略
2018-04-13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畜牧兽医站401258
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畜牧兽医站 401258
1 秋季鸡病的特点
现代规模化养鸡模式剥夺了鸡的大量 “动物福利”,使得鸡群在生活环境的空间维度、摄入营养的结构、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度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不适应性改变,高密度、全舍饲、封闭式养殖条件下的鸡群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秋冬季面临的温差波动、天然食物源减少、病毒性疾病流行(以病毒性感冒为主)等不良应激源随时可能诱发相关疾病等。随着“凉冬寒”的出现,人类容易发生感冒,而病毒性感冒属于人畜共患病,此时鸡群也会因交叉感染而发生呼吸性疾病,综合发病率高达50%以上。
2 养殖环境控制策略
冬季诸多常见病皆源于环境恶化,其中低温应激是首要因素,另外还包括环境污染、通风排湿不良和采光(光照)不足等。
(1)抓好鸡舍内的恒温控湿管理。入冬前及时修缮鸡舍,确保墙壁、屋面、门窗和出粪口等无裂缝、不漏风。安装供暖设备,在早晚温度骤降时人工供暖保温,使昼夜间温度基本恒定于当前鸡群的适应值。随时检查温湿度计,保持鸡群的适应范围:产蛋鸡为18~23℃,相对湿度 55%~65%;肉雏鸡(蛋雏鸡)为 22~30℃,相对湿度 65%~70%;中、大鸡(肉鸡)为 20~25℃,相对湿度65%~70%。早晚温度骤降时宜关闭门窗保暖,白天日光照射时应打开门窗,促进通风换气和排湿。
(2)主动净化鸡舍内空气。鸡的呼吸系统功能强大,空气质量优劣与发病率密切相关,必须要保证空气中病原体、粉尘和有害气体等的含量不超标,维持在安全值范围内,才能最大化降低发病率。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舍内空气质量,一旦发现舍内存在粉尘超标和空气污浊等问题,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比如首选高锰酸钾液和食醋熏蒸消毒,或用低刺激性的醛类、碘类等消毒剂带鸡喷雾消毒。这样产生的消毒灭源效果最佳,而且能够避免刺激物损伤鸡的呼吸黏膜而致病。结合实际监测情况,适时打开鸡舍门窗进行纵向通风,常采用低转速风机(排气扇)纵向吹风,禁止直吹鸡群。风速宜慢,应间歇性吹风促排湿,每次吹风时长为5~10分钟。
(3)合理限密均群。秋冬季鸡舍单位面积内较平时可多放养1~2只雏鸡,但随着鸡的生长发育,到育成期以后应重新调整组群,这样可有效避免拥挤打斗、啄癖和高发病率等。一般按照来源、品种、性别和体重等基本一致的原则重组群,每群以100~200羽为宜,对其中的病弱个体应及时淘汰或专舍单独饲养,这样可以防止一些隐性感染的传染病在健康鸡群内扩散蔓延。
(4)合理补光。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光照对规模化养鸡的疫病防控和增产增收至关重要,尤其是快长型肉鸡和蛋鸡对光照有较高要求,光照时长和强弱均会影响到鸡综合生产性能的发挥。一般而言,快大型肉鸡每天所需的光照时长至少不低于18小时,一些高强度育肥的规模鸡场甚至达到20~22小时光照。维持蛋鸡正常产蛋曲线,蛋鸡舍每天可开2次灯,第一次在凌晨 4∶00~5∶00,照至天亮后关灯。 第二次在天黑时,照至晚上 20∶00~21∶00。雨雪天气光线不足时,白天也可开灯补充光照,以保证蛋鸡的光照时间每天都稳定在16小时左右。普通雏鸡舍和育成鸡舍每天应满足不低于18小时的光照,阴天、傍晚光照较弱时可考虑人工补光。
3 营养控制策略
秋冬季均衡鸡群日粮营养供应是增强其体质和免疫力的基础保障,目前各地农牧区较为实用的鸡饲料配方为:玉米粉50%~60%,大豆(可用豆饼、花生饼代替)10%~20%,优质鱼粉5%~10%,矿物质微量元素Ca、P为 1%~2.5%,食盐 0.3%~0.5%,糠麸、草粉 5%~10%,30日龄以后给鸡群适当添加洁净、无污染的砂粒0.5%。要保证使用的原料新鲜,具有该品种正常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和异臭等现象,其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国家颁布的 GB13078(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农牧区推广生态养鸡,可就地取材,添加大蒜粉(或大蒜秸秆粉)1%、松针粉1%~2%、艾叶粉0.5%~1%、银花(研末)0.5%,对预防季节性疾病和促长增重有明显效果。
[1]田丹,禄晓云,单海涛,等.秋季养鸡日常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J].湖北畜牧兽医,2013(09).
[2]公亚静,赵洪刚.秋冬交替季节鸡病防控关键点[J].吉林畜牧兽医,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