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助推发电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18-04-13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一、2017年设备管理工作概况
(一)装机量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电力装机总容量12602.61万千瓦。其中:火电总容量7423.39万千瓦,占集团装机的58.90%;水电装机总容量2203.00万千瓦,占集团装机的17.48%;风电装机总容量1362.81万千瓦,占集团装机的10.81%。太阳能装机总容量1165.88万千瓦,占集团装机的9.25%。核电装机总容量447.52万千瓦,占集团装机的3.55%。
(二)发电量
2017年,累计发电4226.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8%。其中:水电680.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2%;火电294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8%;风电239.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05%;太阳能125.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15%;核电235.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9%;供热量累计完成17104.42万吉焦,同比增长10.17%。煤炭产量7531.26万吨,同比增长16.16%。电解铝产量234.86万吨,同比增长4.47%。
二、设备管理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机构和机制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稳步提高可靠性指标,加大可靠性管理在生产管理各环节的渗透为目标,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和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可靠性管理制度和细则,不断完善生产各部门的可靠性管理职责,有效促进了生产技术管理水,为可靠性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以检查监督为抓手,持续提升设备可靠性水平
一是重点组织各二、三级单位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结合春、秋季安全检查,组织开展了“二十五项反措”专项安全检查和技术监督检查,做到火电企业全覆盖。
二是编制《火电企业12项专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和评估标准》,建立健全建立了技术监督管理体系,明确监督内容,实行闭环验收,落实责任制。实现技术监督工作任务菜单化、工作流程固定化、工作程序标准化,有效提升技术监督管理水平,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三是搭建东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技术交流平台,将技术监督不同专业分到不同省公司,发挥省公司各自专业的能力与优势,定期开展专业交流和培训,共同研究攻克技术监督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是开发建设了技术监督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单位信息的收集、上报、共享,疑难问题专家远程会诊等。实行统一闭环管理,有效提升技术监督管理水平,保障设备安全可靠。
(三)加强设备综合治理,保证设备可靠性基础
一是新建工程全部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增加地面设备组装和焊接,减少作业面和高空焊接量,利于工艺质量控制,有效提高设备安装质量,提高了新投运机组的可靠性。在机组检修和日常维护中,推广运用数字化检修技术,设备解体、安装等实现三维可视化,更加有利于检修工艺质量控制。广泛使用磨煤机磨辊在线自动堆焊技术,研制开发高压阀门现场自动焊接修补技术等先进检修工艺,有效提升设备检修质量,保证了设备健康可靠。
二是持续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定期召开先进技术交流会,大力推广先进技术的运用,加大设备改造,提高设备装备水平,提升设备可靠性水平。
三是坚持对机组发生的非计划停运事件,开展预控措施分析,制定预控措施,及时组织进行经验反馈,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定期开展非停事件的专业分析,查找影响机组非停的主要因素,总结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控制机组非停事件,减少了机组非停时间。
(四)加强可靠性指标分析和对标,严格可靠性数据的审核上报和分析工作
一是明确可靠性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的重要性。为树立可靠性数据的权威性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认真开展可靠性数据的统计、报送等工作,通过电厂、二级单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逐级报送,严格报送时间和报送数据质量,确保可靠性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使可靠性数据为生产管理提供准确资料。
二是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可靠性指标分析工作。每月通过视频例会,对系统各单位的非停次数、非停时间、等效可用系数、等效降出力等主要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对标分析,积极开展行业对标,找出差距,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有效促进了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创新开展远程监控和诊断,探索大数据技术与设备可靠性融合
一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远程诊断服务平台,将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系统及设备相关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存储和挖掘,实现信息、数据和人力资源的共享。
二是集中专家资源,建立故障诊断模型,通过设备参数的监视与比对,采用专家远程诊断方式,对设备故障及异常进行预警和诊断,指导维护和检修,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可靠性。
(六)持续开展节能诊断和升级改造,促进节能降耗
一是积极推进火电节能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行业内同类机组能耗对标,狠抓能耗高于全国同类平均水平的机组,完成61台供电煤耗超330克/千瓦时火电机组的节能诊断分析报告,制定针对性节能降耗方案与措施。
二是通过实施供热改造、通流改造、综合节能一体化改造、机组诊断分析等重大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先进、有效、前沿技术,切实降低机组能耗指标,实现供电煤耗和发电厂用电率大幅降低,确保火电能耗水平处于先进水平。
(七)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
一是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积极有序推进火电灵活性和深度调峰改造,完成了吉林白城、东北燕山湖电厂改造,经济效益明显;大连发电深度调峰技术研究已实现30%和20%负荷连续运行的阶段目标;辽宁东方发电1号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投入运行,标志着国内首例35万千瓦机组低压缸零出力灵活性改造工程获得圆满成功。
二是大力开展环保新技术研究攻关。针对不同水质提出多种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为国家电投集团环保改造储备了先进技术。深入开展“W”火焰炉超低排放改造试点研究,为西南地区燃用高硫煤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储备技术。推进清洁智慧供热,开展智能化供热改造试点,创新“互联网+智能”供热模式。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火电机组经济运行面临严峻压力
在当前电力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火电机组利用小时降低、负荷率下降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并且部分机组频繁参与深度调峰,平均负荷率偏离经济运行区间;再加上存量机组节能空间有限,节能技改投入资金逐步减少;火电机组的经济运行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电煤价格长期高企,火电板块持续亏损,发电企业面临巨大经营压力。
(二)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将增加能耗
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环保政策趋紧。国家电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集中进行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改造后机组能耗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厂用电率上升,火电机组节能降耗面临严峻考验。
四、2018年设备管理工作初步工作安排
(一)节能环保方面
一是落实措施。从加强节能管理和采用新技术着手,切实提升机组能效水平,持续开展机组能耗对标,确保火电能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
二是集中资源。制定火电机组的节能降耗技术路线和改造计划,促进节能增效。开展机组节能空间诊断分析,分机组制定节能改造技术路线和工期计划,推进所有火电机组的节能改造。
三是技术引领。做好节能示范电站改造,坚持科技创新,发挥先进、前沿技术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节能改造示范工程,争创同类型机组的国内标杆电厂,实现火电节能的指标领先和技术引领。
(二)设备可靠性管理方面
一是持续提升可靠性管理水平。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强化三级单位机组可靠性统计、上报工作,做到机组(主机、辅机)全覆盖。
二是建立健全可靠性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二、三级单位评优办法。将设备、机组可靠性指标作为评定优秀发电企业的重点考核指标,做到企业评定结果与二级、三级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及发电企业工资总额挂钩,发挥可靠性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是丰富可靠性管理手段。强化可靠性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生产运行实时管理;完善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试点开展火电机组实时负荷与计划负荷在线监测,对机组启停、非停、降出力、短期停备等状态进行全面监管。同时加强可靠性对标分析,将可靠性分析纳入常态化。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体系。实行全面日常监督体系,形成对日常消缺作业、重大操作作业区域巡视和隐患排查等的常态化检查,不断提升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
(三)设备管理方面
一是强化设备管理。重视老旧机组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老厂旧厂发电设备的运行、检修工作,重点预防重大设备损坏和达设计值运行等,突出关注投运年限较长的60万千瓦及30万千瓦级机组。
二是加强技术监督。强化技术监督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电投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电技术监督管理的要求》,健全技术监督三级管理体系,建设技术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部火电企业技术监督数据、报表及有关信息的集中整合分析。
三是强化检修精细化管理。优化机组检修管理机制,推行发电设备检修等级划分管理模式,优化检修周期,制订设备分级检修标准化规范。逐步实现由定期检修到状态检修的转变,确保检修项目针对性最强,检修质量最优。
四是加强运行精细化管理。常态化领导定期巡检,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以及继保、制动装置运行规程。持续推行重大操作领导到岗到位制度,坚持开展运行小指标竞赛,促进机组达设计值运行。同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组织调整运行方式,提高运行经济性。
五是强化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定期开展设备可靠性现场检查评价工作,加大对火电企业的检查指导力度,利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计,将对历次检查未整改问题进行跟踪督办,按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督促二级单位、火电企业重视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