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管预备长度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8-04-13荣洪振秦德川

关键词:止点根管器械

荣洪振 秦 勤 秦德川

(1.泰山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2.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根管预备[1]。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根管预备的质量和准确的根管操作长度,是根管充填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临床上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方法有手感法、X线法、电子根管长度测量仪法等[2]。现在临床上大多数医师采用电子根管长度测量仪进行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根管预备关键在于根管工作长度的精确测定和根管预备长度的准确选择,根管工作长度是指在牙齿上术者自己确定的参照点到生理性根尖孔的距离,即根测仪显示到达生理性根尖孔的长度。根尖止点是根管预备需要重点关注的解剖标志,在参照点恒定的前提下其工作长度能允许的误差范围很小,过长或者过短都不理想[3],预备超出根尖止点会引起根尖组织破坏并激发疼痛,预备不足则会遗留残髓,都会引起疼痛[4]。本研究通过两种根管预备长度的选择,分析比较根尖止点的破坏情况、术后反应及根管充填半年后成功率,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保护根尖止点和减轻患者术后反应及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器械与材料

ProTaper机用镍钛锉,配套ProTaper标准牙胶尖,不锈钢K锉,拔髓针,根充糊剂,德国VDW Raypex5根管测量仪,2.5%次氯酸钠, 17%EDTA,直尺,氢氧化钙,氧化锌等。

1.2 临床资料

收集两年来在泰山医学院口腔门诊就诊的需做根管治疗的200例患者的200颗单根管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78例。牙髓病变85例,根尖周病变115例。年龄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0岁,初尖锉均为10#,拍摄术前数字化牙片,选择根尖孔已形成的病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100颗用根管电测仪确定的工作长度减去0.5 mm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B组)100颗用根管电测仪确定的工作长度进行根管预备。

1.3 方法

将患牙常规开髓,拔髓,10#锉疏通根管,用德国VDW Raypex5根管测量仪精确测量根管工作长度。10#锉疏通根管后,先用S1锉预备根管冠部1/3部分,再用S2锉预备根管中部1/3部分,最后分别用F1和F2锉预备根管尖部1/3部分。术前需按照器械要求设定旋转、扭矩,根管内如遇阻力及时回旋取出,每次都及时清理锉及根管内的碎屑,每次必须达到根管预备长度后向冠方提拉[5]。实验组(A组)采用根管电测仪确定的工作长度减去0.5 mm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B组)采用根管电测仪确定的工作长度进行根管预备。冲洗液选用2.5%次氯酸钠和 17%EDTA,每次更换器械时均足量冲洗根管,根管预备后用配套ProTaper标准牙胶尖检测根尖止点丧失情况,工作长度正好卡住为根尖止点完好,工作长度不能卡住为根尖止点丧失,用氢氧化钙常规封药,然后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暂封,封药后3 d复诊,由同一术者询问记录根管治疗术后反应。术后一周复诊进行根管充填,主牙胶尖放置对照组要求达到根管工作长度,实验组要求至少达到根管预备长度即根管工作长度减去0.5 mm,同时不能超过根管工作长度,实验组和对照组统一采用侧方加压法进行充填。

1.4 评价标准

根管预备后用配套ProTaper标准牙胶尖检测根尖止点丧失情况,工作长度正好卡住为根尖止点完好,工作长度不能卡住为根尖止点丧失。

根管预备后3天进行临床复查,疼痛标准参照Negm标准,分为4级:1级,完全无疼痛。2级,轻微疼痛,不影响咬合和进食。3级,中度疼痛,影响咬合。4级,严重疼痛,不能咬合,甚至肿胀[6]。1~2级的认为无急性炎症反应,视为无根管预备术后反应,列为优良。3~4级的认为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视为出现根管预备术后反应,列为中重度疼痛。根管充填后半年随访进行成功率评价,患者咀嚼或叩诊检查无不适或疼痛为治疗成功,患者诉咀嚼不适或疼痛及叩诊不适或疼痛视为治疗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和B组200例患者根管预备后随即用配套ProTaper标准牙胶尖检测能否达到根尖止点及根尖止点丧失情况,工作长度正好卡住为根尖止点完好,工作长度不能卡住为根尖止点丧失,根管预备术后3d统计随诊资料及评价疗效,1~2级的认为无根管预备术后反应,列为优良,3~4级的认为出现根管预备术后反应,列为中重度疼痛。根管充填后半年随访进行成功率评价,患者咀嚼或叩诊检查无不适或疼痛为治疗成功,患者诉咀嚼不适或疼痛及叩诊不适或疼痛视为治疗失败。A组统计为根尖止点完好98例、根尖止点丧失2例。优良94例,中重度疼痛6例。成功99例,失败1例。B组治疗效果为根尖止点完好81例、根尖止点丧失19例。优良79例,中重度疼痛21例。成功83例,失败17例。A组和B组统计结果显示,根尖止点丧失率分别为A组2% 和B组19%,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A组6% 和B组21%,失败率分别为A组1% 和B组17%。

表1 二组患者根尖止点丧失统计

表2 二组患者根管预备术后3天效果统计

表3 二组患者根管充填后半年统计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别对表1、表2、表3数据进行卡方检验,表1χ2=15.38>3.84,P<0.05,表2χ2=9.63>3.84,P<0.05,表3χ2=15.63>3.84,P<0.05,由数据可知A组与B组相比较根尖止点丧失、根管预备后优良和中重度疼痛及根管充填后半年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可以有效减少根尖止点丧失、减轻根管预备术后反应和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3 讨 论

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是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根管预备成功的关键是根管预备长度的准确选择和严密的根尖孔封闭,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最理想工作长度应止于生理性根尖孔即根尖最狭窄处,这个位置也是牙本质牙骨质交界处,即牙髓组织与根尖周组织的交接处。器械一旦超出牙本质牙骨质界,就会对根尖周组织造成创伤,并将炎症带入根尖周组织[7]。根尖止点是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人为形成的根充档, 根尖止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尖止点在根管冲洗和根管充填时都具有一定作用,在根管冲洗时可以限制冲洗液溢出根尖孔,在根管充填时可以限制根充材料的超填同时将根尖孔进行严密封闭,从而阻断了微生物进出的通道。而在临床上, 由于操作粗心或者对根尖止点的理解不充分, 而造成根尖止点的丧失、根尖孔呈开放状态影响治疗效果[8]。随着口腔器械的不断发展,机用镍钛器械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机用镍钛器械较手用器械的长度控制更加困难,使得根尖止点的控制较手用器械更加困难,可能有时轻微的摆动就会造成器械超出根尖止点造成过度预备,在使根尖止点破坏影响根尖封闭性的同时对根尖周组织造成损伤。本实验通过根管工作长度减去0.5 mm的办法在有效预备根管的同时保护了根尖止点,使得根尖止点不易丧失,这样就增加了根管的封闭性能,提高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减轻了对牙周组织的破坏,使得术后反应减轻。

通过本实验的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组通过根管工作长度减去0.5mm的方法在根管预备后根尖止点丧失少,根管预备后术后反应小,根管充填半年后成功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唐仲良,王芳,梅林.3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老年人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5):493-495.

[2]侯文贤.根管长度测量仪在根管预备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9,29(2):111-112.

[3]邵伟兵.希森美康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与快速解决[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111.

[4]卢伟,解光明,张红.120例患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30-131.

[5]谢素娟,徐芳.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治疗1208例患牙的临床体会[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6):753-755.

[6]赵国强,徐亮,梁涛.手用ProTaper根管挫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杂志,2012,6(6):82-82.

[7]曹俊英.电子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及根管充填质量的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7):426-428.

[8]池学谦,曹翠丽,严晓燕.根尖止点的完整性与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直根管根尖封闭性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2):226-229.

猜你喜欢

止点根管器械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锚钉结合编织缝合法在伸肌腱止点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效果观察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健身器械
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疗效分析
指伸肌腱止点重建新方法修复锤状指畸形